《再见爱人4》中最窒息的行为,它排第一,很多人的伴侣都做过

迎蕾评情感 2024-11-07 20:04:57

你看了《再见爱人4》吗?感觉如何呢?

最近,全网都被这部综艺刷屏了。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最气人的一季。

和很多网友一样,我看的时候也经常是瞪大眼睛、握紧拳头、疯狂跺脚的“癫狂”状态。

就连观察室的嘉宾,都无语到怀疑TA们是不是“演的”。

刚开始,网友们的槽点最多集中在杨子身上,认为他的“爹味”极重。

比如,他觉得妻子的委屈都是“小孩子的问题”“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停贬低她,丝毫不在乎她的感受。

凌晨三点,他睡不着觉,就叫醒已经熟睡的黄圣依,随便聊了几句又离开,完全不在乎打扰了对方休息。

更过分的是,他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安排黄圣依的工作。比如在黄圣依参加《浪姐》时,擅自替她接了另一个工作,导致她不得不两头奔波。

但节目播到现在,争议最大的已经不是杨子和黄圣依了,而是麦琳和李行亮。

麦琳是一名全职太太,她嘴上说自己是“付出型人格”,强调自己不求回报,把丈夫放在第一位,自己排在最后,但她的行为却很矛盾。

比如她说自己很节俭,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但吵架时又抱怨衣柜里全是李行亮的衣服,自己却没有几件。可当李行亮给她买新衣服时,她又会拿去退掉,说浪费钱。

她的婚姻诉求,是觉得丈夫不够关心她。但李行亮偷偷为她准备过生日惊喜,也送过不少礼物,甚至远飞上海只为买她爱吃的青团,她却从来没有满意过,觉得李行亮这些事都没有做到她的“心趴”上。

她想要的其实很多,但从不直接表达自己要什么。她假装不想要,却反复抱怨丈夫给得太少。

其实,杨子和麦琳虽然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我却从TA们身上看到了“支配型人格”(dominance)的影子。

在心理学中,这个词起源于工作场景,特点主要是“强势”“高掌控感”和“高权力感”。

不同的是,在亲子、伴侣之间,“支配型人格”为了维持关系,会将强势、霸道的一面隐藏起来,用更隐秘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TA们往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实际是为了控制你的行为,要求你顺从TA们。

和TA们在一起,你会觉得自己不得不做许多违背自身意愿的行为,接受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体会到一种看似被关心、实际却被严重忽略的矛盾感受。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识别“支配型人格”?又该如何和TA们相处、保护好自己?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支配型人格,最擅长隐形控制

如何辨别对方是否为“支配型人格”呢?这类人往往有以下4个特征:

1、通常是“照顾者”的角色。

在关系中,TA们很乐于付出,愿意热心帮助和照顾你。

但这种付出往往是失衡的、过度的。甚至在关系早期就对你过分热情,让你产生心理负担,或是忍不住怀疑TA的动机。

就如前面提到的麦琳,就会通过一些不必要的节俭行为,比如不给自己买衣服、把油漆桶当垃圾桶等行为,来刻意放大自己的付出。

她看似在拒绝李行亮换垃圾桶的要求,实则在维护自己对这个家的支配欲和控制感。

2、“付出”基于自我意志。

无论你是否需要,TA们都会完成这种付出,哪怕你明确表示了拒绝。

比如在黄圣依很困的时候,杨子非要让她站起来看北斗七星。

黄圣依跟他解释自己看过了,杨子却完全听不进去,坚持推着她往前走,说要带她看“更亮”的。黄圣依看完没有太大反应,他还嫌她糊弄自己。

3、干涉你的决定,却从不听你的意见。

TA们会借助自己的身份干涉你的行为,但当你反过来这样对TA时,则会遭到拒绝和忽略。

比如杨子会背着黄圣依推掉她想拍的戏,转而替她签一些更赚钱的戏;但黄圣依对他提出要求时,他却说妻子的想法“很可笑”,或是假意做出口头保证,但从不改变。

4、TA们总是“对的”一方。

无论大事小事,当你们产生争执后,你总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或者自己肯定也有错。

比如TA们会通过说教,长篇大论地反对你的想法;

或者通过情感勒索,利用之前的付出,站在道德制高点控制你的行为。

看到有个网友说,自己只是染了头发,母亲就发了很多条长长的语音来劝她染黑。并且类似的劝说发生过很多次,落脚点都是“为你好”。

此外,伴侣间的冷暴力、动不动提分手也是类似的逻辑。目的是通过惩罚让你做出改变,营造TA的“正确感”。

02 为什么要支配他人?

首先,支配者们可能是在重复原生家庭中的模式。

根据“客体关系理论”,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我们。

父母通常是孩子最初始的客体,通过父母的反馈,孩子会明白什么是“好”的关系。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承担家庭中“照顾者”的角色,TA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必须保持这个角色,才能拥有这段关系。

原生家庭的父母越脆弱,这种认知就越难以修正,以至于发展成一种“支配欲”。

之前的热播剧《乔家的儿女》中的乔一成就是如此。他早年丧母,父亲极度不负责任,自己拉扯几个弟妹长大,是家里真正的“家长”。

长大后的乔一成在亲密关系中也更习惯付出,他出钱给第一任妻子叶小朗偿还债务,送她出国留学;查出重病后,依然千里迢迢去给外地的第二任妻子项南方做饭。

可当对方做出违背他预期的行为时,无论是好是坏,他都会拒绝甚至生气。

比如项南方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了他的弟弟妹妹。乔一成知道后大发脾气,甚至搬出去住,直到南方承诺下次会先告知他。

原生家庭的模式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当对方的行为破坏了他“照顾者”的角色时,他就不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要如何表现,所以急着回到旧的模式中去。

因此,他可以接受自我的、任性的叶小朗,却不能忍受成熟的、能够帮到他的项南方。

看似他付出了很多,实际上他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自己认为正确的关系模式,没有考虑对方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其次,极端的支配欲可能滋生于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一书中指出:

“这类人可能在重要的关系中被抛弃过,或是体验到了一种分离的可能性。”

因此,TA们没能形成健康的自恋,反而为了抵抗创伤带来的恐惧感,演变成一种夸大型的自恋,即武志红老师提出的“全能自恋”——

TA们会构建一个想象中的全能客体,这个客体完全受TA支配,并且永远不会离开TA。

当TA们进入真实的关系中后,会将这个幻象投射到对方身上。

如果对方没能完全按照TA们想要的方式回应,就会非常失望,甚至变得暴怒,极尽所能地改造对方。

麦琳可能就是如此。虽然她付出了很多,但内心深处她并不认可家庭主妇的价值,在关系中充满了不安全感,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抛弃。

所以她会夸大自己的付出,占据道德制高点来增加情感筹码;但同时她又需要李行亮识别出她最深层次的渴望,满足她的投射。

可以说,支配者们活在自己“爱的逻辑”里,这是TA们获取安全感的唯一来源。

当TA们的伴侣想要跳出这种逻辑时,立刻会被TA们解读成“不爱了”,而引发TA们被抛弃的创伤,继续控制伴侣回到自己的逻辑里。

TA们只在乎“爱的方式”,而不关心“爱的人”。

最后,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会让男性表现出更强的支配欲。

很多男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被更多的女性喜欢。

杨子就是如此。他在节目里总是大谈自己的事业如何成功,把维护6个微信里的客户当作比家庭更重要的事,还认为自己只是在赚钱养家。

相比成为黄圣依的丈夫,他更像是在扮演一个刻板印象中的“好男人”。

03 支配者的爱,是一种虚假的爱

和这类人相处,精神能量很容易被耗尽。

即便你出于爱而满足TA们的需要,就会发现TA们永远有新的、不满意的地方。

因为每个人都有发挥“主体性”的本能,永远无法成为另一个人幻想中的“全能客体”。

久而久之,难免会感到压抑,想要离开。

还有些人,会贪恋支配者们表面的体贴和关心,觉得这样的伴侣才有安全感。

与前面提到的理论相对应的是:如果一个人成长于父母支配欲过强的家庭中,就会习惯于“依赖者”的角色,长大后也渴望寻找一段类似的关系。

的确,很多支配者和依赖者在早期能够和谐相处。

但必须警惕的是:支配者本质上是在以一种“非人化”(dehumanization)的方式对待他人。

TA们并没有把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独立、平等的个体,而是认为自己凌驾于对方之上。

比如,一个丈夫在跟妻子道歉时总是说“好好好,我错了”,但当妻子问他错哪了,他却答不上来。

这种明显在哄小孩的语气,是在把身为成年人的伴侣“幼儿化”。

本质是认为伴侣真实的情绪并不重要,这种行为却常常被美化成“疼另一半”的表现。

其实恰恰相反,只有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下,支配者们才愿意示弱,愿意维持这段关系。

所以TA们的“好”往往是有条件的:

只有孩子考出好成绩时,支配欲强的父母才会有好脸色;

只有伴侣听话顺从时,丈夫/妻子才会变得体贴。

因此,为了不失去这份“好”,被支配者只能不断地做出让步。

可能一开始只是忍受几句“爹味说教”,之后就会做出为了对方辞职、断掉社交圈这样的大改变……

和TA们在一起久了,会逐渐丧失自我,只能依赖对方,失去独立的能力,彻底沦为对方的“工具”。

就像黄圣依,虽然她在娱乐圈工作很多年,但当主持人问她是否了解自己的个人财产时,她却丝毫不知情,表示都交由杨子打理。

生活中这样的关系看似在为你提供帮助,但对方可能是不想你“变得比TA好”。

即使你在物质/外在条件上更加优秀,TA也会在精神上对你实施打压,确保能够完全地掌控你。

04 如何应对这样的“有毒关系”?

如果你在关系中体会到了类似的感觉,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晰地告知对方你的感受,以及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这是改善关系必经的步骤,也可以帮助你分辨对方是不是“极端型支配者”。

有些支配者受原生家庭影响,只是在无意识地重复熟悉的关系模式,TA们真的认为自己是“为了你好”。

这时就需要你主动说出来,明确告诉TA:“我不舒服,我不希望你这样。”

比如前面提到的乔一成,在和项南方进行几次良性沟通后,最终意识到自己在恋爱中并不需要是全能的,并坦然地接受了对方的照顾,两个人也终成眷属。

而如果无论你怎么表露不满或拒绝,对方依然不愿意退让,甚至采用各种手段,迫使你服从的话,那么一定要尽快和TA划清边界。

即使暂时在经济上离不开TA,也可以慢慢建立“心理边界”。

例如在感到不适时,通过和自己对话,训练和保持事实检验能力:

“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TA的哪句话/行为伤害到了我?”

“真相是TA说的那样吗?”

尽可能确认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够帮助你守住自我,不被对方恶意控制。

与此同时,不要放弃独立的能力。

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找回那个强大的、值得依赖的自己。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可能是“支配者”,想要做出改善,那么我建议你先反思:

“自己导致的错误的关系模式,来源于哪里?”

“当对方不听你的话时,你恐惧的是什么?”

如果回忆这些让你觉得很痛苦,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你梳理过去的创伤。只有让自己变得完整,才能建立健康的关系。

接着,丢弃旧有的、束缚你的关系模式。

它可能曾经保护过幼小的你,但的确伤害到了你现在爱的人。

如果你真的在乎对方,那么请把TA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听听TA的想法,告诉TA你的恐惧和担忧,共同探讨出更适合你们的关系模式。

05 写在最后

人有建构关系的本能,却常常在关系中体验到更深刻的孤独。

因为我们总是急着把自我投射到对方身上,渴望被理解和认同,而不是试着真正地“看见”另一个个体。

但如果能够克服过度自恋,用真实的、有缺陷的自我去面对彼此,会发现这种爱更加可贵,更能走进彼此的内心。

爱不是全然臣服,而是爱自己、爱对方原本的样子,爱平凡但值得珍视的生命。

希望我们都能:放弃虚幻的爱,拥有真实的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麦子

编辑:一颗多肉、笛子

图源:网络、unsplash

参考文献:

[1].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常人之情绪:DISC理论原型[M]. 李海峰等, 译.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2018.

[2]. 谢尔登·卡什丹.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M]. 鲁小华等, 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 武志红. 深度关系 [M]. 九州出版社, 2023.

[4]. Minna Guo,et al. (2024). Adult attachment and dehumanizat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rait attachment and state attachment perspectiv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5(145), 3855.

0 阅读:0

迎蕾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