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二战苏联“战神”朱可夫元帅逝世

杂谈小啪菜 2024-06-18 16:48:04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语: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语: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省的农民家庭。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是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后因父母早亡,由在莫斯科当工人的祖父抚养。

朱可夫善于治军,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他在二战后期具体指挥苏军,为打败法西斯德国作出重大贡献,被公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被视为俄罗斯(苏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军事领导人之一。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等军事著作传世。

苏联元帅朱可夫是二战之中世界十大名将之首,他是苏联的“战神”,是唯一一个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人,为苏联赢得二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朱可夫有多强?我们都知道,来自友军的夸赞难免有“水分”,可就连希特勒都曾说,如果说他拥有朱可夫那样的将军,“早就统治世界了”,这就说明,朱可夫作为“战神”,确实是名不虚传。

可就是这样一位苏联英雄,在晚年的生活的也不太如人意,他曾前后被斯大林、赫鲁晓夫撤职,可又“幸运”的是,即使他几度被撤职,最后也安然活到了78岁,这是为什么呢?

战功赫赫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撕毁了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国人只用了18天的时间,就突进了苏联600公里,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也变得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斯大林对朱可夫的建议,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德军将苏联西南方面军66万人围歼后,斯大林才意识到朱可夫的判断是合理的。

在德军一路上势如破竹的时候,斯大林将朱可夫投入了战斗。朱可夫指挥的苏联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战斗后,在1941年的8月中旬到9月10日,苏联军队组织了多次对德军的反击,但是所有的苏联军队,除了朱可夫指挥的军队获得了胜利外,全都遭遇了失败。

也正是因为苏联军队无法战胜德国军队,而朱可夫指挥取得的唯一胜利,让斯大林似乎看到了希望。当时苏联的列宁格勒已经陷入了德军的重围,于是斯大林就将朱可夫派去了列宁格勒。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的时候,列宁格勒的军事指挥官们,还在商议列宁格勒失守后的打算。朱可夫接过列宁格勒的指挥权后,马上下达了死守列宁格勒的命令。当时德军对列宁格勒,也是志在必得,但是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守卫列宁格勒的苏联士兵,都成了一个个不怕死的勇士。除了苏联士兵被激发出的顽强意志力外,朱可夫还合理的利用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也削弱了德军的进攻。

在朱可夫的正确指挥下,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被粉碎了。然而在朱可夫稳定列宁格勒的战局后,他又被斯大林紧急调去了莫斯科。当时莫斯科方向的情况也十分危急。朱可夫在接到斯大林的调遣之后,立马飞去了莫斯科。1941年10月7日,朱可夫在莫斯科见到了斯大林。

斯大林有些焦急的告诉朱可夫:莫斯科附近的战况很糟糕,统帅部甚至都不知道苏联西方面军的真实情况。敌人的进攻地点和兵力,还有苏联军队的状况,斯大林和苏联统帅部,都是一无所知。

在战局对苏军相当不利的情况下,朱可夫又被斯大林派去了苏联西方面军指挥作战。朱可夫在接到斯大林命令的当晚,就去苏军的西方面军把状况给了解清楚了,而且他还制定了防御计划。朱可夫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后,在他的指挥下,德军的进攻步伐被挡了下来。

如果不是朱可夫的正确指挥,和坚定的信念,支撑了苏联军队对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的守卫。如果一旦让德军占领这几座城市,那么苏联的前途,甚至是世界的前途,都将会变得无法预料的艰难。

遇冷撤职

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苏联没有太多对外战争,朱可夫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似乎也暂时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战后的朱可夫多次被降职,最后只得去偏远地区当一个司令员。斯大林还曾批评朱可夫“过于傲慢”,拒绝重用朱可夫。

直到斯大林去世后,57岁的朱可夫才再次被启用,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一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朱可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赫鲁晓夫,并在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担任了苏联的国防部长一职。

可好景不长,赫鲁晓夫并没有给朱可夫应有的“回报”与信任,他反而趁着朱可夫在南斯拉夫访问的时候,罢免了朱可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纵观朱可夫被撤职的原因,无非与其一贯行事作风和军事理念无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朱可夫在担任国防部部长期间,设立了“一长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赫鲁晓夫在军队中的地位,使得赫鲁晓夫对他产生了不安全感。这种制度设立为朱可夫的仕途埋下了隐患。

其次,朱可夫在媒体前大肆谈论自己,甚至在文章中谈论自己在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这种行为让赫鲁晓夫认为他过于得意忘形,可能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特别是在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消灭马林科夫集团后,他展现出的杀伐果断和调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赫鲁晓夫对他的疑忌。

此外,朱可夫与赫鲁晓夫在军队管理和政策上存在分歧。朱可夫坚持自己的军事理念,对赫鲁晓夫的一些决策持不同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朱可夫被撤职的原因主要是他与赫鲁晓夫在权力和军事理念上的冲突,以及他在公众场合过于张扬自己的行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朱可夫在1957年被赫鲁晓夫撤职。

晚景凄凉

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免去两人苏联国防部部长职务,1958年3月,他正式退休,至此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朱可夫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阿·基叶夫娜结婚,两人有2个女儿。1946年朱可夫突然失势,被斯大林贬去了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在乌拉尔朱可夫认识了美丽的军医加林娜·亚历山大罗夫娜,当时朱可夫50岁了,而加林娜只有19岁,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加林娜和朱可夫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但是正式办理结婚手续却是在1965年,两人有一个女儿。

1967年12月,40岁的加琳娜确诊患上了癌症,朱可夫获知后一下子晕倒。12天后,他因中风导致了偏瘫。残忍的病魔,就这样瞬间打垮一个家庭。有钱没人,有势无亲,有医无治,是晚年人生三大不幸。朱可夫基本全占完,而且,他被再次打倒后,也没有了权贵之身,朋友基本上都背叛了他。妻子一人去专业医院做治疗,他这里命若悬丝,孤独地躺在另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1973年12月,当46岁的爱妻加琳娜患癌而逝,77岁的苏联元帅朱可夫,瘫痪在床,对身边人说:“这个打击对我已毫无痛苦可言。”7个月后,1974年6月18日,即50年前的今天,这位老人也在无声的悲痛中离世。

回顾朱可夫在军事生涯中经历,曾参与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他在诺门坎战役中指挥对日军作战,后参加苏芬战争。在二战期间,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苏军总参谋长、西方面军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人民委员和副最高统帅等。他成功地指挥了保卫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苏联在二战中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可夫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在1943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他因在二战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朱可夫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善于治军,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和作战中,他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朱可夫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为苏联的军事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