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战的“阳谋”与“阴谋”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动态内参 2024-06-14 15:25:15

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征收高关税的决定,引发了世界的热议。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非贸易的政治的决定。究其原因,这一决定既是“阳谋”,也有“阴谋”。中国应如何应对,还真是挺复杂的决定。

之所以说是“阳谋”,这是在桌面上明摆的事,那就是欧洲正在回归贸易保护主义。

尽管“中国汽车产能过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可这一说法似乎正合欧盟的心意。这一提法,既可以向中国施压,也是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或者说维护欧洲汽车领域传统优势的重要借口。

汽车是欧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综合实力。在电动汽车时代,中国一个加速跑就实现了完全超越。

从技术、设计、性价比到制造能力以及动力电池,再到市场,可以说中国完全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绝不是靠竞争能够夺回的优势,自然也就只能以“产能过剩”之名祭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来搞恶性竞争了。

汽车制造业,是欧洲为数不多的保持优势的领域,一旦失去优势对欧洲的打击太大。欧洲要保护自己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说是“阳谋”。

另外,“产能过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发动关税战或贸易战,也是美国率先打响的。作为美国的盟友,在美国的强压下也不得不配合一下,欧盟加征的关税并不太高,也明显要与美国保持距离。

而欧盟是以维护贸易公平之名,美国则是以不接受中国在这一个领域领先,性质是不同的。

还有就是与欧洲议会的大选有关。近年来,欧洲极右势力不断壮大。而贸易保护主义恰恰是极右势力争取选票的重要一环。在欧洲议会选举之前打出这张“关税牌”,是希望能够起到与极右势力争选票的意图在内,虽然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但也应当算是“阳谋”了。

最后就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是美国的代理人,而欧洲议会中的成员,多数也是亲美反华势力,配合一下美国也是必须的,这也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除了以上之外,这其中还有一些小算计,或者说有些不可示人的内容在内,也就可以称之为“阴谋”了。

一是冯德莱恩的个人利益。

这一提议是冯德莱恩直接提出来和强力推动的,而冯德莱恩的家庭成员都是美国籍,她的财产大概率,也都应当在美国,或者说是美元财产。她不想成为美国的代理人都不行。换句话说,她能够当上欧委会主席,也应当是与美国有关。

据说,她还在争取连任。在法德两国反对的情况之下,她一方面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想争取极右势力的支持。前一段时间就有欧洲媒体称她为了连任要打极右牌。

因此说,强力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首先是她的个人“权利阴谋”。

二是离间中欧关系,这也肯定是美国的阴谋。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推动建立新的霸权或反华联盟,可是欧洲国家始终拒绝在中美“大国竞争”中站队,怕的是引发阵营对抗。当然,这也是体现了欧洲的自主意识。

正因为如此,拜登政府先是以修复关系的名义拉欧盟入伙,不成就强推“脱钩”。脱钩不成就又推出了一个“去中国风险”这一变相的脱钩策略。“去风险”不力的情况之下,就又提出一个“产能过剩”概念。

这还是变相“去风险”和脱钩,目的就是制造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一旦关系恶化,欧洲必然也就加入了美国的反华战队之中。

三是分化欧盟和坑杀欧盟中的一些国家,这依然是美国的阴谋。

尽管汽车业是欧洲的传统优势,但却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强大的汽车制造业,而汽车业欧盟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也就是勾心斗角。

德国是欧洲和世界汽车大国,关税战德国汽车业是首当其冲。所以,从一开始德国方面就强烈反对,而一些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的国家自然也会反对。

法国之所以强烈支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德的欧盟老大地位之争。法国有政治优势,而德国则有经济优势。打击德国汽车业,自然对法国更有利。近几年来,马克龙与蒴尔茨的关系一直不睦,就是在搞权力之争。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方面是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另一方面就是制造了法德的分裂,控制不了欧洲就让欧洲分裂,这样欧洲的自主性就是空谈了。这有利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四是掩盖欧洲减排和推动清洁能源不力的作用。电动汽车是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利用的关键之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巴黎协定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这被视为是体现欧洲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之一,为此,欧洲提出了较高的减排目标和绿色发展计划。

可目前看来,不管是清洁能源还是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明显领先于世界。而在应对气候合作问题上,显然美国已经把欧洲踢出了“领导层”,而是专注于与中国的合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还在强推减排目标,牺牲了欧洲传统的汽车业不说,还争取不到电动汽车的优势,这是双输。

因此,目前的欧洲选择了暂缓电动汽车发展,先维持传统汽车的优势再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关键是欧洲人的绿色发展观念很强,这样做的结果会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至少要怪欧洲政客们无能。所以,以“中国产能过剩”的名义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挑起中欧贸易之争,并非是为了打击中国领先优势,而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

从以上分析来看,以电动汽车高关税一事,其成因太复杂,对中国的影响也难以评估,反制措施制定自然也不那么好定了。

有消息称,中国可能首先对欧洲的乳业进行关税报复。如果真如此,说明报复是有选择性的,欧洲的乳制品出口大国,主要是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法国等国,大概是这些国家支持这一关税决定。

据报,中国相关行业也对来自欧洲的猪肉提起了反补帖调查,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则是大户。

如此来看,我方应当是首先从农副产品入手,农产品这一类,尽管额度不大,但影响力巨大,历来是各国贸易保护的重要领域,关系到民生和涉及人口较多。

可以肯定的是,仅此一两项是肯定不够,还会在其它领域展开“报复”。

在欧盟公开了关税消息之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当天表示:中方保留就欧盟关税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权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从中可以体会到,主要可能还是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解决争端,也就意味着不会进行更强烈的反制。

按照欧委会的说法,其与中国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以寻找可能的解决途径。只有对话到7月4日无果的情况下,才将临时征收这一关税。

这就表明,对于中国可能的严厉报复欧盟也心存恐惧。在经济严重不景气的情况之下,与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相撞,欧洲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鉴于里面有离间中欧关系的“阴谋”,鉴于加强中欧合作更符合中国利益,而欧方的关税也并不是太高,甚至有损害欧洲车企的成分在内,这也决定了我方不大会进行过于严厉的惩罚性反制,还是以谈判解决为主。

因此,惩罚也好,反制也罢,必须是更有针对性,更多会针对强烈支持关税战的国家和紧跟美国战略步伐的国家进行报复,不能乱了中美大国竞争的大局。

1 阅读:23

动态内参

简介:研究国际动态,专注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