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人的礼仪,绕不开一部古老的典籍——《礼记》,它记录了礼制时代的最完整礼仪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承自上古的很多礼仪都消失了。但关于个人的行为举止和接人待物,《礼记》中的要求却历久弥新,指导着我们怎样做一个谦谦君子。
有人认为,时代变迁,现代礼仪往往以西方礼仪为主,中国本土的礼仪早已经不适用了。但是,远在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告诉我们“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是说君子出使他国,不要改变本国礼仪。如果我们连自己祖宗的礼仪都忘记了,国外的礼仪即便学来了也无疑是无根的文化。
那么,要做中国式的儒雅君子,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火热出炉的《3分钟漫画中国式社交礼仪》教你怎样从“头”做起:
头不乱摇晃,展现精神面貌
头部的姿态是我们精神面貌、个人意志和理想信念等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之一,我们看到一个人,不交谈、不共事,往往也会因为个人的微小肢体动作给我们留下好的或者不好的印象,头部尤其明显。
(1)记住一条总原则——“头容直”
《礼记·玉藻》篇中,要求我们“头容直”,概括了社交中最受关注的头部动作。一般来说,头部不能左右倾斜,保持自然直立的状态就是最佳仪态了。
比如,面试者摇头晃脑、左顾右盼,虽然面试官对此人并不了解,但这个画面给人的印象就是轻慢、不稳重,从而很容易在内心把此人否定掉。
(2)对尊长要发自内心的恭敬是为“直”
如果面对的是尊长,除了真诚热情外,内心还要自然生起恭敬心,这样我们学到的礼仪要点“头容直”才能真正成为反映内心精神面貌的仪态,而不是简单的、为了美观或好评而必须遵守的肢体规范动作。
(3)内外兼修是“头容直”的灵魂
《礼记》认为,无论心怀多大的志向都得从诚心正意做起,而头部自然直立就是表现了我们心正、意诚,反之则给人油滑轻慢的感觉。
我们接人待物,要内心真诚、尊重他人,头部要端正、胸部要挺直。在内叫“诚心、正意”;在外叫“修身”。这就是中国君子讲究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只有发自内心的以君子的德行来修正身心,礼仪才有了灵魂,好过一切无根的、流行的、时尚的新式礼仪规范,这也是中式礼仪的精神所在。
目光端正稳定,传递内心讯息
眼睛是反映内心世界的窗口,接人待物,我们的目光直接传达着内心的喜怒哀乐、恭敬与傲慢等。因此,《礼记.玉藻》篇对眼睛的要求是“目容端”,就是说眼睛要正视前方、不到处乱瞟。
(1)目光不能过高
关于目光的着落点,也有具体要求:看人时,不仅要正视,而且要注意目光的位置高低。如果目光高于别人的面部,那就是一种傲慢的眼神。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下,一般来说,我们的目光高过别人的面孔,那基本上是一种眼高于顶或翻白眼的表情了。
(2)目光不能过低
目光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光如果低于对方的腰带,就显得忧心忡忡、情绪不是很好的样子。这会让对方很不安。社交中,不要带有过多的个人情绪色彩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3)目光要不偏不倚
目光更不能倾斜,因为目光倾斜、总是斜视或斜瞟,是一种奸猾之相。中国人讲究相由心生,但也通过修身来调整内心,通过学习君子直视前方的目光来感受君子磊落的胸怀,从而净化内心龃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自古都重视礼仪的原因。
(4)不无故回头看
“目容端”的原则还体现在与人告别后不再回头看,这里指的是谈正事、谈工作的情况。就是说我们与别人商议事情、磋商问题时,有话当面说完。当谈话结束后,再回头看对方,就表示你对刚刚议定的事情另有想法。
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当我们去别人办公室对接工作后,临出门了回头看一眼,却不说话,那时,我们通常是一种什么心态?而我们如果是被看的一方,通常又是什么感受?
可见,中国礼仪都是由内而外的。
语调温文尔雅,听音也能辩君子
当一个人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说不说话、怎么说话都是反映个人修养的重要细节,关于语音语调,《礼记》中有个大原则,就是“声容静”。这是指在公共场合出现时,不能大呼小叫、随便喧哗,安安静静就是最好的礼仪。
(1) 不该说话的场合不说话
根据礼仪要求,在公共场合,如图书馆、报告会现场、剧院、影院、音乐厅等等,我们要遵守的第一条礼仪就是保持安静,尽量不要说话。这是我们对台上的讲话者、表演者的尊重,也是对周围来听报告、观看表演的观众的尊重。在图书馆这种学习的场所,保持安静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知识的尊重,通过小细节反映美好的价值观。
(2) 必须说话时要和声细语
当我们在公共场合必须要说话时,遵守基本礼仪规范,说话也并不失礼。如果是有事情询问工作人员,低声示意,工作人员会意就好。如果需要相互交谈,也保持语调的温和平缓,不要给周围人造成明显的干扰。
(3) 跟尊长说话要心生恭敬
如果是跟尊长说话,不仅要和颜悦色、语调温和,作为晚辈还要注意生起恭敬心,如果是父母、师长,时刻怀着感恩的心与之交谈,声音才会由内而外散发出知礼懂礼的修养。因此,开口说话,由内而外的恭敬心才是最好的礼仪,修身养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 大声说话分情况
如果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或者患者,我们就不能自顾自地保持优雅的形象了。对于听力有问题的人来说,我们的低声细语是一种无形的傲慢,对方会有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感觉。靠近对方的耳朵大声说话,在这时就是最好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