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曹丽娟
知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指导师,国际RMT韵律运动训练指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大地英豪影视出版集团重点IP作家。人本主义和个体心理学践行者,多年从事个体心理学在生活中的指导和解决方案。研究方向:关系理论、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创新思维。在儿童运动发展、习得言语、情感人格等方面有独立的研究成果。
焦虑,
是需求在“呐喊”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奔忙,努力达到自己设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生活显得那么有意义,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安生立命之本,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但是,生活一定不会让我们按照既定的路线一直走下去的。当我们被打断的时候,遇到阻碍的时候,常常会影响到内心对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会比以前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产生自我价值感的不足或缺失。
当自我价值感不足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使我们长期陷入负面情绪,甚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一位来访者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进入了稳定并非常健康的运营过程中。一年前,他因为家事和自己身体问题,退出了管理,把经营权交给了合作伙伴和自己带出来的管理团队。
当他整理好自己的问题,返回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并不需要他了,甚至在没有他的日子里,公司运营得更好了。而在家里,妻子和孩子各自忙碌,有条不紊,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点什么。自己变得可有可无了。
于是,他产生了焦虑,而且变得越来越多疑,几个月下来,头发都白了很多,焦虑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生活和健康,甚至让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些在大多数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还会焦虑到想要轻生?可这确是现实中的一部分,原本个人的自我价值感非常充沛,在公司中,是最重要的人,备受尊敬,同样这种感觉被扩大到家里,觉得自己对家庭有着巨大的贡献,是一家之主。当这一切在他心里成为过去以后,他会非常失落,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同样的一些话和一些场景,在之前看来都是好的、正向的,而在这个时候,都可能引起他的猜忌,或是成为贬低自己的佐证。他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已经是落幕的英雄,是过去式了,在家人眼里也没那么重要了,甚至自己是无用的了。于是,自己的一些缺点越来越凸显,别人是不是原本也是讨厌自己的这些缺点呢?
经过几次咨询以后,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试着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换一种姿态与家人相处收获很多,还在亲子活动中发现了新的领域,这将是他新的事业方向。
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找到新的方向,再次拥有自我价值感,就好像更新重启一样,生活再次启程,人还是那个人,却赋予了新的内涵,依然是重要的人。
生活很宽广很包容,我们自己把路走得越来越狭窄了以后,焦虑感是来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它是成长前的必经之路、必尝之苦。
焦虑,
是需求在“呐喊”
在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情况下,还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匮乏感。这种内在的匮乏感会让人急于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补充,于是,可能产生过度的社交和情感需求。而在这种情况下的社交和情感,往往产生严重的不平等倾向,因为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就会患得患失,变得无比焦虑。
有的人在交友中,既渴望又逃避,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产生“不值得被爱”的念头。而有的人则表现出控制或讨好,其实,讨好也是一种控制,软性控制,顺从与讨好让对方的价值感增加,从而加以渗透与控制。
年轻的小J就属于前一种情况,她的困扰是两任男友分手的原因都是认为与她在一起太累,她太敏感、猜忌心和喜欢不断的试探。而她说,自己就是不确定,总是觉得自己既不漂亮也不优秀,总想确认他们是不是真心喜欢自己。在与其他朋友的交往中,她也总是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和肯定,但又常常在解读别人的话语时,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显得比较敏感。当发生矛盾时,她不敢发怒,因为她需要朋友,于是对朋友也多有怨愤。
这些矛盾的心理混杂在一起,小J的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身体健康。
焦虑,不是满足需求的方式,而是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向内探寻为什么焦虑,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些需求为什么没有获得满足,要怎样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呢?这才是我们解决焦虑的根本之道。
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被重视。被赞美、认同、尊重和爱戴,可以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提高。但是,在成人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总是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鼓励和自我赞美。看见自己的努力,看见自己的进步,看见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心自己来爱护,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