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学者、社会活动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周恩来的友谊非常深厚,周恩来可以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今天帝哥就来说说周恩来和赵朴初的故事。
赵朴初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赵朴初一直在上海从事慈善救济工作,由于他有一个“一清如水”的好品德,所以他不仅工作成绩卓著,声望也越来越高。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时任中共首席谈判代表的周恩来得知了赵朴初的人品学识和杰出贡献后,十分佩服,便逐步和他建立了联系。建国前夕,周恩来特意邀请赵朴初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赵朴初欣然同意,很快便从上海赶到了北平。
赵朴初到北平后不久,周恩来请政协代表们吃饭,他也收到了请帖。赵朴初对去还是不去犹豫了好久,因为他信奉佛教,平常只吃素食,但出席这么多人参加的宴会,谁会专门考虑到他吃素呢?最终赵朴初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赴宴,他对妻子说:“我明天参加政协会议,只好吃肉边菜了。”
第二天,当赵朴初在宴会的签名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时,工作人员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并对他说:“您就是赵朴老?请里面坐,有素席!”赵朴初这才知道,周恩来已经考虑到他和一些宗教代表的饮食习惯,专门安排了素席,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了他的心头。
赵朴初书法作品
新中国一诞生,周恩来就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强调:“新中国建立了,中国的宗教就应该由中国人来办。”在周恩来的支持下,赵朴初作为我国佛教界组织和佛教徒之间的主要联系人,担任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此后经过赵朴初等人的努力,1953年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终于在北京市西城区广济寺成立,赵朴初当选为副会长。
由于赵朴初在建国后的表现十分突出,周恩来曾称赞他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从此以后,赵朴初便有了“国宝”的称号。
有一天,赵朴初和廖承志一起去西花厅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周恩来在谈话时突然问廖承志:“人家都叫你‘廖公’,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赵朴初听周恩来的口气,似乎是对这种称呼不太以为然,他心想:这大概是总理对廖承志“小廖”、“小廖”地叫惯了。
赵朴初正想着,周恩来突然转过头来问他:“赵朴老,你才40来岁,年纪不大,却早早地就被人称作‘赵朴老’,这是怎么回事呀?”
周恩来、赵朴初(中)在北京广济寺
赵朴初知道这是周恩来在和自己开玩笑,他便笑着回答说:“‘赵朴老’是我的外号,这是人家跟我开玩笑呢!”
随后赵朴初把这个外号的来历说了一遍:1938年,赵朴初在上海创办了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并请了几位年长的社会贤达来做理事,这些人当时年事已高,都被称为“某老”。理事们每次莅临“益友社”,都由赵朴初陪着,时间长了以后,社友们便在诸老之后,新增一老,把赵朴初“抬举”到了“老”的尊位。久而久之,“赵朴老”这个外号便从社内叫到了社外。
周恩来听后,饶有兴趣地问赵朴初:“你那时候多大啊?”
赵朴初回答说:“我当时才31岁呢!”
周恩来听后大笑,从此以后,他也喊赵朴初“赵朴老”了。
周恩来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下,赵朴初即兴作诗《某公三哭》,并在《红旗》上发表,轰动了整个文艺界。周恩来对这首诗大加赞赏,并当着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的面说:“中国作协应当吸收赵朴初为会员。”
赵朴初以为这是周恩来的一句闲话,并没有在意。不久以后,赵朴初在出席一次宴会时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问他:“你现在加入作协了吗?”
赵朴初回答说:“还没有。”
周恩来当即对在场的作协同志说:“你们拿表来,我作介绍人。”
事后,全国文联副主席夏衍羡慕地说:“赵朴初同志很光荣,是总理亲自介绍他参加作协的。”
1966年“运动”爆发后,赵朴初受到了冲击,但在周恩来的保护下,造反派不敢轻易批斗他。1967年8月5日,赵朴初写下了《四言·感遇》诗一首:
忍辱负重,艰难劳止。
回首邱山,折齿孺子。
食草一杯,乳如江流。
鞠躬尽瘁,无怨无尤。
猗欤至哉,人民之牛。
赵朴初虽然没有注明写谁,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写的正是周恩来,他的诗句把周恩来辛苦操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批驳了“四人帮”的胡说八道。
1976年1月,周恩来与世长辞,赵朴初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此后赵朴初写了很多纪念恩来的诗,惹恼了“四人帮”一伙,他们追查所谓的“政治谣言”,矛头直指赵朴初。赵朴初却毫不畏惧,他在一次座谈会上公开说:
我可以坦率地讲,在总理去世之后, 不仅我自己撰写悼念总理的诗词,而且还修改过不少别人写的悼念总理的诗词。那是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热爱总理,心心相通之故,并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背景,并没有什么可调查、可责难之处!
晚年的赵朴初
在那个时代,敢作这样一番发言,不难看出赵朴初的勇气、正气和骨气。
如今两位伟人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