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一代抗日名将张灵甫在孟良崮兵败。
张灵甫最终选择了饮弹自尽,但是在临诀之前,张灵甫却是用明码电报向蒋介石发出了自己最后的绝笔信。
在张灵甫的绝笔信道出了国民党军尔虞我诈,作壁上观的事实,也道明了整编七十四军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连粟裕在晚年时也说过:“把我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敌人的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不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既没有反映我军的真实作战意图和动向,也忽视了我军的预测与战役决策。”
确实,张灵甫之兵败,国民党内部有着很大的责任。
张灵甫战死,王玉龄带着孩子与母亲在台湾艰难度日张灵甫兵败之后,只留下了尚未满月的儿子张道宇以及年芳19的妻子王玉龄。
王玉龄出生于长沙,家中祖辈来自安徽舒城,乃是经营多年的富商巨贾。
5岁那年,王玉龄的父亲因病逝世,于是母亲便将家里的男佣全部辞退,并以妇礼教导王玉龄。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为王玉龄牵线搭桥,撮合王玉龄于抗日名将张灵甫。
当时的两人,一个是名门望族调教出来的绝代佳人,一个是叱咤疆场的抗日名将,又是老蒋的嫡系心腹。
在外人看来,这样一桩婚姻当属天作之合。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张灵甫便殒命孟良崮。
而此时,带着未满月孩子的王玉龄才刚过完19岁的生日。
张灵甫去世之后,虽然有政府的抚恤金,但在那种战乱的年代,这些钱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好在张灵甫生前还有些老战友,时不时地会接济一下。
然而随着国民党在战争中的不断失利,国军的将领即便想帮助王玉龄母子一二,也多是爱莫能助。
1948年底,随着战场形势的明朗,已知大势将去的蒋介石着手让国民党军将领的家属迁往台湾。
蒋介石这样做很明显,就是用手下将士家眷的性命做要挟,将所有人都绑在自己的这辆失控的战车之上。
尽管张灵甫已经去世,但是王玉龄还是被要求带着孩子及母亲去往台湾。
然而,与蒋介石所宣传的不同,去往台湾之后,王玉龄等诸多国军将士的家属,并没有过上蒋介石承诺的好日子。
原本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的政策,凡是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家属都能够领取抚恤金。
但是到了台湾之后,国民军不仅没能兑现抚恤阵亡家属的承诺,还因为国军的大量涌入使得整个岛内的物价混乱。
蒋介石只管优先保障部队的供应,丝毫不顾他人的死活。
没办法,初到台湾的王玉龄带着儿子与母亲只能是依靠典当家中物品生活。
这样只出不进的生活又能过多久呢?很快王玉龄与儿子、母亲的生活便被逼到了绝境。
然而真正让王玉龄看透蒋介石与国民政府虚伪本质的还是因为国民党当局的一场政治作秀。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士气很是低落,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国民党政府开始收集国民党将士们昔日的一些物件,以证明国民党军还是有过“辉煌往事”的。
而当时留在王玉龄手中的那份张灵甫的遗书就成了国民党政府收集的目标。
当时国民党军的人来到王玉玲家中,谎称是政府有关人士要看一看这份遗书,便将其接走。
而这一借,就再也没有还回来,而是被放到了台湾战史陈列馆中。
这是丈夫张灵甫留下的唯一东西,王玉龄当然不依。
但此后王玉龄多次向政府索要丈夫的遗书,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不仅如此,国民党在败逃台湾之后,经常会借悼念过去阵亡将士的名义让这些阵亡将士的家属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悼唁活动,不胜其烦。
包括王玉龄在内,都对国民党当局这种挑起旧伤疤的行为很是反感。
前往美国求学,从此自谋生路最后忍无可忍的王玉龄找到了丈夫生前的老战友孙立人,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去往美国谋生。
老蒋在知道王玉龄要去美国后,还专门批给了王玉龄1000美元用以在那边的生活用度。
就这样,王玉龄带着那聊胜于无的资助,前往美国谋生,留下了自己的儿子与母亲。
来到美国之后,王玉龄很是迷茫。
自己多年来一直没有在外工作过,虽然上过旧学堂,但没有任何的工作技能。
想要在美国立足,还是很难的。
王玉龄决定在谋生的同时还要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国生活下去,并赚到足够多的钱照顾母亲和养育孩子。
1953年,王玉龄考入了美国纽约大学会计专业,同时兼职做文秘工作。
好在当年在嫁张灵甫之前,王玉龄上过学堂,还学过外语,不然真不知道如何能够在美国生活下去。
就这样,在辛苦地进行了4年的半工半读之后,王玉龄顺利地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拿到了文凭。
毕业之后,王玉玲在罗斯福医院任了两年的会计,又在朴拉沙饭店工作了3年,最后成功地应聘到了美国航空公司,并在这里一直工作了21年的时间,直到退休。
在美国工作的那些年间,也有华人朋友想要给王玉玲介绍对象,毕竟这样一直单着也不是一回事。
而王玉龄也试着想要接受过别人,但最终都只能是无疾而终。
毕竟在王玉龄的心中,一直都没有忘记过张灵甫。
当年两人结婚的时候,张灵甫逢人就说:“他讨了一个好老婆,他讨饭她会帮他拿饭碗。”
可见当年的两人感情是有多深厚。
尽管曾经是敌人,但是党中央以及周恩来等一众国家领导人,对于那些当初于国有功的国民党军官以及家属的生活状况还是很关心的。
接受周总理邀请回国1973年秋,周恩来从海外华人那里得知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女士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之后,便让相关人员向其发出了邀请,希望王玉龄能够回国来看看,看一看如今已经翻天覆地的新中国,更希望王玉龄能够落叶归根。
然而由于当时王玉龄对于国内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多,加上台湾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人的宣传,王玉龄不确认曾经作为敌人张灵甫在大陆是如何被评价的,而自己回国之后要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
后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在知道这事后亲自给王玉龄写了一封信,信中再次重申了我党的政策,并发出对王玉龄回国的邀请。
打消顾虑之后的王玉龄在1973年9月,经周总理的安排终于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土。
来到北京之后,周总理在北京秘密接见了王玉龄,而就在这次与周总理的会面之后,王玉龄才算是完完全全地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此后王玉龄几乎每年都会回国看望一下自己的亲人,在那个年代能够自由地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有她和杨振宁教授。
后来,由于王玉龄的母亲年迈,并且思乡之情愈甚,于是王玉龄便在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乡湖南长沙,并在这里陪伴老母亲到去世为止。
粟裕后人看望王玉龄2005年,由于儿子张道宇选择在上海做生意,于是王玉龄便跟着儿子定居上海。
在得知王玉龄来上海定居之后,当年张灵甫的对手,淮海名将粟裕的侄子粟刚兵希望能够见一见老夫人,于是便向其发出了邀请。
当时粟刚兵也不知道这样的邀请是否唐突,不知道时隔多年王玉龄对于当年的事情是如何看待的。
然而王玉龄并没有拒绝,在答应见面的邀请之后,王玉龄说道:“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能恨谁?我的先生是职业军人,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
谁能想到,当年在孟良崮视同水火的两位名将的后人,在几十年后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坐在一起谈论那些已经过去的历史。
这次之后,粟裕家中后人与王玉龄一家多有来往。
后来王玉龄给丈夫张灵甫在上海玫瑰园立了一个衣冠冢,方便自己祭拜。
不过除此以外,王玉龄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够到孟良崮看看,能够为丈夫收拾遗骨。
2007年4月28日,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王玉龄来到孟良崮,在张灵甫殒命的山洞里,王玉龄放上了一束花环。
后来得知丈夫的墓将被建在山洞上时,王玉龄还半开玩笑地提出,“也给我留一个位置。”
2008年,北京迎来了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奥运盛会,而在这一年王玉龄也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大寿。
王玉龄的寿宴举办点在上海衡山路附近的一幢老洋房中。
当天有两位当年中共名将的后人到场。
一位是邓华将军的后人邓穗,另一位则是粟裕的儿子粟寒生。
历史,将粟裕与张灵甫两人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但岁月却又将两家的后人聚到了一起。
时间终究能弥补一切,同是华夏儿女,自然有着同源同种的血脉。
2021年10月9日晩上10时30分,王玉龄在上海家中安详仙逝,享年94岁。
参考资料:
赵正如《张灵甫夫人王玉玲的风雨人生》《湖南文史》2000年.04期
《王玉龄暮年口述:我的丈夫张灵甫》国家历史(成都)2009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