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2年,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上空弥漫着硝烟和绝望。德军的步步紧逼将苏军逼入了绝境。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达了震撼世界的命令——胆怯者,惊慌失措者,无需审讯,即刻就地枪决。
在这样的命令下,士兵们的命运和城市的未来究竟将何去何从?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的决定性时刻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式打响。
德军的第六集团军在指挥官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的率领下,采取了分兵两路的战术,一举将苏联的第62集团军与第一坦克集团军包围在卡拉奇西侧地区。
当时,德军利用了空中优势和炮兵的集中火力,对苏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尤其是苏联的第一坦克群,在激烈的炮火和空袭中损失惨重。
面对德军的高效协调和火力压制,第一坦克群的士气迅速下降,士兵们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
不久,第一坦克群全线崩溃,许多士兵选择了投降,整个集团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7月28日,斯大林得知前线的惨状后,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
他下达了著名的第272号命令,这是一项严厉至极的命令,对西方人来说,这几乎是不人道的决定。
该命令声明:“苏联军队目前并不缺乏坦克、飞机或大炮,缺乏的是铁的秩序和纪律。”
命令中还明确指出,对于那些惊慌失措和胆小怕死的士兵,将不进行审讯,而是直接就地枪决。
此外,这个命令还严格禁止任何部队撤退,即便是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也必须坚守阵地,没有最高统帅部的直接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术转变斯大林的272号命令显著提升了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效能,随着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他们原本在开阔地带的机动优势迅速丧失。
狭窄街道和由轰炸形成的废墟和大坑,极大限制了装甲车辆的活动能力,德军的行进速度因此被严重减缓。
在城市环境中,苏军的战术也相应调整。
他们利用被破坏的建筑作为掩体,把这些建筑转变为临时的防御工事。
在这种复杂地形中,苏军士兵们通常两人或一人一组分散行动,他们隐藏在废墟、窗户或半毁的墙后,对德军进行突然的伏击。
德军指挥官保卢斯面对苏军的这种灵活和顽强的城市游击战,不得不放弃之前的集中使用大规模装甲部队的策略。
他改为将部队分成小股,这些小部队被派往城市的各个区域,以适应城市环境中的街头战斗。
德军的小队在尝试控制每一条街道时,必须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个可能藏有苏军的建筑。
此时,苏军士兵们利用城市地形的优势,从多个方向对德军进行针对性的攻击。
他们利用反坦克枪、手榴弹以及在废墟中快速部署的轻型火炮,对德军的装甲车进行有效的打击。
当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穿过狭窄街道时,苏军的伏击尤为致命。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动迟缓,成为了苏军火力的靶子。
苏军大反攻的转折点1942年11月19日,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反攻。
在密集的准备和策划后,苏军利用其在人力和物资上的优势,发起了精心设计的突破操作。
反攻开始的那天清晨,大雾弥漫在战场上,苏军的炮兵部队首先发起了猛烈的炮击,这是一场预先计划好的炮火准备。
接着,大批苏联步兵和坦克部队迅速推进,穿透了德军的前线防御。
德军的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包括其下属的22个师,因为长时间的消耗战和物资短缺,无法有效地抵御这种规模的攻势。
仅仅四天后,这些德军部队就完全被苏军包围。
这种快速的变化使得德军指挥官保卢斯处境岌岌可危。
保卢斯在战略上已经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德军的供应线被切断后,弹药和食品供应急剧减少,使得整个德军部队的战斗力急速下降。
在11月22日,面对苏军的严密包围和内部物资的枯竭,保卢斯意识到若不撤退,整个集团军将面临被全面歼灭的危险。
他急忙向希特勒发出了撤退的请求,希望能够带领部队突围而出。
这时候,对保卢斯来说,突围似乎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因为苏军的包围圈正在逐步缩小,德军士兵的士气也在急速下降。
然而,希特勒对保卢斯的请求置若罔闻。
他下达了坚决的命令,禁止保卢斯进行任何形式的撤退,并且要求他继续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攻击。
希特勒的这一命令完全忽略了战场实际情况,将德军置于了一个几乎无法挽回的绝境中。
德军最终崩溃的时刻到了1943年1月26日,德军第六集团军已经处于绝望的边缘。
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的冬季围困中弹尽粮绝,面对极端的困境,他向希特勒发出了最后一次电报,请求空投必需的物资。
德军士兵们在连续的高强度作战下,每天的口粮仅剩下50克面包,这种极度的饥饿使得士兵们几乎没有力气持续战斗。
然而,保卢斯期待的空投物资并未到来。
相反,他收到了来自希特勒的电报,授予他德国陆军元帅的军衔。
这份荣誉在此时显得尤为讽刺,因为他和他的部队已经陷入了生存的绝境。
随后的情况更是迅速恶化。
仅仅一天后,即1943年1月27日,保卢斯在苏军的一次行动中被捕。
这一事件给纳粹高层,尤其是希特勒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尽管保卢斯的捕获是在战场上的失利,但希特勒的反应却带有复杂的情绪色彩。
他一方面宣布全国下半旗三天,以示哀悼,并为保卢斯举行了国葬,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其的尊敬和哀悼。
然而,希特勒同时表达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他声称保卢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寡不敌众”,暗示其在战略上的失误和不足。
更为严厉的是,希特勒指示将保卢斯以及其他投降的德军将军送上军事法庭进行审判,显示了对他们行为的绝不宽容。
到了1943年2月2日,德国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彻底歼灭。
参考资料:[1]文亭.斯大林格勒战役 陆上霸主终易手[J].国家人文历史,2012(1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