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毛岸英牺牲,彭老总发了封电报到北京,上面110字2年前被公开

靖观视频 2022-06-29 10:18:25

1950年,毛岸英在入朝前夕的夜晚到医院见自己妻子最后一面。

由于事关军事机密,再加上害怕刚做完手术的妻子为他担惊受怕,毛岸英并没有透露实情,只是含糊其辞地告知说:“我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那里通讯不便,可能你很长时间都收不到我寄来的信。”

妻子刘思齐疑惑地询问道:“你要到哪去?去多长时间?”

毛岸英闻言沉默不语,随后便转移了话题与妻子闲聊了一会儿。

临走之前,他仿佛不经意地问道:“你知道朝鲜半岛吗?”

刘思齐不知道丈夫怎么突然谈起这个,但还是回答道:“知道一点,听说美国人在那边打仗。”

毛岸英听完点了点头,而后站起身告别离去,走的时候已是深夜。令刘思齐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夫妻间的诀别……

一、第一个志愿兵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鸭绿江河畔。

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中央也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出兵朝鲜,另一派则反对出兵。相比之下,起初反对出兵者居多。

以林彪为首的反对者认为,目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各方面都未步入正轨,根本无暇顾及朝鲜。更重要的是,一旦出兵,解放军面对的将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万一在战场上出现不利情况,再“引火烧身”,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毛主席却主张出兵,一方面是为了让苏联看到新中国“一边倒”的决心,赢得苏联对我国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打击国内外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退让只会让美国更加猖獗,只有在战场上让敌人吃到了苦头,才能为我国和平建设发展赢得外部保障。

最终,中央在反复讨论后于10月5日达成了一致意见,正式同意出兵朝鲜。

同日,毛主席秘密会见了彭德怀,询问了他对出兵朝鲜的看法。彭德怀坚定支持毛主席抗美援朝的主张,并临危受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一职。

彭德怀在谈论完后正要出门离开,却迎头撞上了毛主席之子毛岸英。

毛岸英对出兵朝鲜的消息也有所耳闻,他当着彭德怀的面说:“彭叔叔,我要向您申请,当您手底下的第一个兵!”

彭德怀闻言止住了脚步,他不假思索就拒绝了:“不行。朝鲜太危险了,美国军队可不是孱弱的国民党军。你还是在后方老老实实地搞建设,这也是为战场做贡献。”

毛岸英的身份太敏感了,主席就三个儿子,一个丢了,一个残了,将来能在主席身边照顾的就只有岸英。如果他有什么好歹,让他彭德怀怎么向毛主席交代?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毛岸英哀求道:“彭叔叔,我不喜欢在后方,我以前还在苏军中打过德国佬,我有经验。”

这时,毛主席也出来了。彭德怀不由得看了看毛主席,想知道主席的态度。

毛主席笑着说:“留下他吧,你在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和美国人打交道,岸英还算是个外语人才,让他当个翻译也是极好的。”

彭德怀见状直言道:“主席,打仗会死人的!岸青身体不好,要是岸英再出什么事……”

毛泽东却打断了对方的话:“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

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好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

事后,彭德怀向周围人感叹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二、岸英之死

毛岸英入朝一事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彭德怀和副司令员邓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为了隐藏身份,毛岸英参考妻子的姓化名为刘秘书,在司令部担任彭总的机要秘书兼随身翻译,并不时与参谋人员共同处理军务。这是彭德怀特意安排的,纵然朝鲜战场上危险十足,但是,让毛岸英留在司令部应该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千算万算,他万万没有料到毛岸英未来正是牺牲于此。

为了保持部队间的统筹联系,位于大榆洞的司令部内配有四台大功率电台,日夜地向前线部队发布命令。

如此密集的电波频率自然瞒不过监测技术先进的美军,他们很快就通过无线电测向和空中侦察发现了大榆洞的位置所在。

1950年11月25日,四架敌机飞到志司上空盘旋。

“敌机来了!”

“电台都关了!”

“迅速转移至防空洞!”

发现敌机踪迹的司令部人员迅速转移至防空洞内。

当时,正处于第二次战役在东西两线发动大规模作战的前夕,战况紧急,参谋人员必须时刻在作战室内处理前方发来的各种电报。

因此,眼看四架敌机已经离开了,误以为危险解除的毛岸英、高瑞欣、成普和徐元亩四人便又转身返回作战室。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正是敌人引蛇出洞的计策,四架敌机片刻后又飞了回来,杀了个回马枪,向地面上投掷了近百颗凝固的汽油弹。

铺天盖地的爆炸将作战室烧成了一片火海,成普和徐元亩及时逃了出来,但毛岸英、高瑞欣却不幸葬身其中。

此时此刻,正在防空洞中躲避的彭德怀也发现了不对,人群中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急得向周围人发问:“刘秘书呢?你们谁见他了?”

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

片刻后,另一位秘书杨凤安急忙跑到彭总身边说:“除了刘秘书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脱离,看来他们多半是已经遇难。”

毛岸英在司令部待人友善,又经常主动参与本不属于他的其他工作中去,和大家一样不辞辛苦地工作到深夜,因此大家都很尊重他,都为这个年轻有为的“刘秘书”感到可惜。

但是,彭德怀闻言,脑袋却顿时一片空白,简直不敢相信耳朵所听到的一切。

彭老总情急之下直接冲出了防空洞,跑到了作战室废墟中去寻找毛岸英的踪迹。

最终,警卫员从废墟中找出了两具被烧焦的遗体。其中有一具带着烧焦的手表壳的遗体,那人正是毛岸英。

彭德怀看着毛岸英的遗体,喃喃道:“为什么偏偏是他……为什么是他……”

三、沉痛的电报

岸英牺牲了,作为总指挥的彭德怀该怎么向主席交代?

心情沉重的彭德怀连中午饭也没吃,就回到屋里木然地坐着,他想起了当时毛主席在中南海将岸英托付给他的情形。

“岸英啊,叔叔对不住你,更对不住你父亲!当初我就不该答应的,我怎么就一时心软答应了呢?”彭德怀的心中充满了悔意。

另一位得知毛岸英真实身份的邓华也走了进来,问道:“老彭,岸英这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彭德怀心思复杂地说:“这事肯定要报告给毛主席他老人家。中央几次督促我们防空安全,可我却不重视,岸英的牺牲,怪我啊!”

随后,他就毛岸英牺牲一事专门以电报形式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有四架经过,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区区110个字左右,彭德怀却删改了数个小时,他不断推敲字眼,思考着如何写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毛主席的丧子之痛。

但是,这封电报中途却被周总理截了下来。周总理深知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为免对毛主席造成巨大的打击,他决定暂时将此事隐瞒下来,以后找时间再告诉主席。

1951年1月,周总理趁着大战的胜利之喜才敢将封存的电报“物归原主”。

电报由秘书叶子龙代为传达,他颤抖着将手中的电报递给了毛主席,然后说:“您一定要挺住。”

毛主席闻言似乎也感到了一丝不妙,他接过电报,然后默默地看了良久。

当毛主席放下电报的那一刻,他的手颤巍巍地向茶几上的烟盒伸去,想必是要抽根烟缓解一下情绪,可他颤抖着几次都没能从烟盒中抽出烟来。

他的眼睛湿润了,强忍着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而后缓缓说道:“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封电报内容因涉及到毛岸英牺牲的细节,所以一直被作为绝密文件封存,随着2020年一部有关抗美援朝纪录片的播出才得以公布。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是领袖的儿子!但他却和千千万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将青春年华和生命献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事业中去。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伟大无私的毛主席永垂不朽!

2 阅读:373

靖观视频

简介:笑看天下风云,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