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年)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当时欧洲最渊博的学者之一。他生于莱比锡一个大学教授家庭。十五岁进莱比锡大学读书,后又在耶拿大学、阿尔杜夫大学读书。他勤奋好学,除了学习法学、神学及经院哲学以外,特别对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先后阅读了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多德、培根、霍布斯、笛卡尔等人的著作,十八岁获硕士学位,甘岁获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外交官,宫庭顾问、图书馆长,柏林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并在1676年创立了微积分。主要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思的原则》等。
莱布尼茨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是单子,并以“单子论”构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什么是单子呢?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指出:单子是一种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的东西。因此,它不是物质性的存在物,而只能是一种精神性的实体。实际上,他把单子也称为一种“灵魂”,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他从单子是不可分的,即没有部分的“单纯”实体这一点出发,推论出单子的一系列特性:
第一,单子没有部分,它不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而产生,或通过各个部分的分解而消失,因此,它的生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或毁灭,即由于“奇迹”。这实际上肯定了世界万物都是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的。
第二,单子既然没有部分,就不能设想有什么东西可以进入其内部来造成变化,“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这样单子就成了各自独立、彻底孤立的东西,各单子之间不能有任何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三,单子既然没有部分,也就是没有广延或量的规定性,彼此间也没有量的差别。这样每个单子必须有各自不同的质,否则就没有任何区别了。没有区别或不可辨别的东西只能是同一个东西,换句话说,只要是两个东西,就总不能完全是一样,世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四,单子既然没有部分,“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就不能由外来的原因造成其变化发展,而莱布尼茨又肯定:“一切创造物都是有变化的,因而创造出来的单子也是有变化的。”既然变化的原因不是来自单子之外,就只能来自单子自身,因此:“单子的自然变化是从一个内在的原则而来。”莱布尼茨把单子的运动变化描写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特殊运动变化过程。他把单子按知觉程度的不同分为四等:第一等是最低级的,只有细微知觉的,它们构成无机物的单子;第二等较高一级的,具有感性和比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的单子,它们构成各种动物。
第三等更高一级的,具有理性或意识的单子,它们构成了人的灵魂,不仅能认识现实世界及其自身,而且能表象和认识上帝;第四等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高的智慧,是一切单子的创造者。每一种单子又各不相同。每一种单子都有一种内在的能动性,或“内在的原则”,这种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致使一个知觉变化或过渡到另一个知觉的“欲求”。单子总是依靠这种内在的原则推动一种较低级的、不清晰的知觉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级的、较清晰的知觉状态发展。
诚然,欲望不能总是完全达到它的期待的全部知觉,但是它总是得到某种东西,达到一些新的知觉。单子的这种运动是不停的。具体事物都有一个起统治作用的单子,是它的灵魂。这个具体事物的每一部分,甚至最小的部分,又都有一个统治的灵魂——单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单子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最高统治者是上帝。上帝不仅统治每一个单子,而且预先规定好每一个单子的发展历程,预先安排和决定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秩序。
莱布尼茨把世界本原说成是精神性的单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在他的单子论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说:“我是钦佩莱布尼茨的。”列宁在写《哲学笔记》时,多次引用莱布尼茨哲学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因为它肯定了事物质的多样性,反对形而上学否认事物质的差别的错误观点。它论证了事物能动性原则,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当作僵死的、惰性的,只能由外力推动的错误观点。它肯定了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观点,莱布尼茨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它肯定了一与多的关系的统一,单子没有部分,不可分割,是最单纯的“一”,而这种“一”中包含着“多”,即单子的知觉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乃作者“万亨说美食”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下次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