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通常能发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巧妙际遇。
就比如刘晓庆和沈醉的相遇,这两个人给人的印象可谓是完全“不相干”,一个是新中国建立多年后声名鹊起的影视明星,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爪牙鹰犬,怎么想都想不到这两个人会有什么交集。
但偏偏就是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还真就有着一段解不开的“缘分”。
老特工见大明星,道出当年故事真要说联系,沈醉和刘晓庆还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瓜葛,要不然这两个人也不会碰面到一起去。
沈醉虽然是个特务,但他的艺术形象却广为人知,在小说《红岩》里,那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大特务“严醉”的原型。
而且沈醉也曾写过《我所知道的戴笠》和《我的特务生涯》等作品,或许可以算作一个“文艺工作者”。
因此在一次文艺界会议中,两人第一次相遇了。当时作为影视界大明星的刘晓庆看到很多人都围着一个老人,不免非常好奇,怎么没见过这个人呢?他演过什么角色?
上前一问,刘晓庆被吓了一大跳,原来自己面前这个面容和善,外表儒雅的老人,居然就是当年心狠手辣的军统大特务沈醉,正是这个人参与多次对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抓捕和审讯,称得上是满手血腥。
而刘晓庆心目中曾经的恶魔,却面带微笑的和她亲切交谈,这不免让刘晓庆感到有些不真实。在一阵恍惚中,她隐约听沈醉问到:“家在哪里啊?有什么亲人吗?”
虽然沈醉在影视剧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但面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并没有表现出凶恶的一面。长者问询,不回应实在不礼貌,所以刘晓庆还是据实以告:“老家在重庆涪陵,母亲叫刘慧华。”
“刘……刘慧华?是了,你是涪陵人,你是不是有个舅舅?你舅舅叫什么名字?老刘……刘渝民对不对?”面前这个一直很平静的老人,头一次显得十分惊奇,此前哪怕是见到会议上很多大明星都不曾有这样的神色。
哪知刘晓庆也是同样的惊讶:“您怎么知道?难道您认识我舅舅?怎么我从没有听母亲说过?”
得到答案的沈醉抚掌大笑,感叹其中的缘分,带着追忆的神色,他缓缓说道:“我与你还真是有缘分呐,当年我要是早点下手,说不定就没有你这个大明星了!”
老人无意间展露出当年作为军统“三剑客”的一二分狠辣神色,让刘晓庆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而他的那句话更是让人莫名胆战心惊。
这究竟是怎样的“缘分”呢?面前这个老人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大肆搜捕和巧妙逃脱这一切都要从遥远的战争年代开始说起……
刘晓庆的母亲名叫刘慧华,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是在那个波云诡谲的动荡年代,她却曾是我党的一个地下工作者,有着惊心动魄的难忘经历。
而刘晓庆的舅舅身份更加特殊,当年还非常年轻的他就已经成为我党在涪陵的区委书记,主持地区的地下活动。
他们的身份本来应该是相当隐秘的,刘慧华更是有着扎实的公开身份——重庆“公路局”职员。
但这稳定的局面被一个人的背叛掀翻了!
这个可耻的叛徒叫刘国定,他在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字,叫作“甫志高”。刘国定也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和我党的很多同志有过接触,但他在被捕之后迅速叛变了,一股脑地说出他所知道的所有地下党员的情报,其中包括在渣滓洞里饱受折磨的“江姐”、“成岗”等人。
而刘渝民在刘国定口中被称为“涪陵老刘”,是一名参与地下工作多年的重要人物。当时刘渝民刚和刘国定见过面,所以很快就被这个叛徒供了出来。
沈醉就是当时重庆负责剿灭和抓捕“地下工作者”的军统官员,他对于刘国定的“招供”十分满意,拿起一份“招供名单”,迅速派出特务发起抓捕行动。
很快名单上的很多人都被军统抓了回来,但沈醉看着这份抓捕名单皱起了眉头。
“这个涪陵老刘呢?他可是一条大鱼,是谁负责抓他的?怎么还没抓到?”
手下人面面相觑,良久,有人壮着胆子开口:“这个人不见了……”
沈醉那张冷脸泛起怒色,他抓起那人的领子,愤怒地质问:“什么叫做不见了?你告诉我,一个大活人怎么就不见了?”
他怒视众人:“城里每一个路口都设了卡,你们拿着他的所有情报去搜捕,居然告诉我这个人不见了?啊?”
沈醉心想:这个老刘难道能飞了不成?
刘渝民确实逃出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抓捕,但他在离开的时候,忍不住回望这个城市,脸上泛起深深地忧虑。
因为他的逃离是以姐姐刘慧华陷入魔爪为代价的。当刘国定叛变的消息传到刘渝民耳中时,他完全没有预料,当时特务甚至已经开始抓捕行动,各个关卡被下令封锁,大量特务在大街小巷行色匆匆。
“这可如何是好?”在几乎整个地下网络被叛徒出卖的情况下,刘渝民能够动用的力量实在太少了。而且很多重要文件还没有来得及销毁,更别提自己是地下工作的关键人物之一,一旦被抓捕会导致更多人受到牵连。
面对如山一般的压力,刘渝民找到了姐姐刘慧华,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
刘慧华展现了她根植于骨骼中的冷静沉着,面对“天罗地网”般的封锁,她拿出一件公路局的工作服,递给刘渝民,说到:“先穿上这个。”
接着取下自己的公路局勋章,又说:“带上这个,走,弟媳和孩子我来安排,文件我来处理。”
她看着弟弟担忧的神情,平静地说:“你不能被抓住,赶紧走,不用担心我。”
刘渝民虽然知道,自己这一走,姐姐就暴露在军统特务的视线当中了,恐怕再难逃脱魔爪,但他不能不走,而且走得要越快越好。
他和妻儿很快就在城外汇合了,妻子告诉他:“嫂子让我们什么都不要带,抱着孩子装作出门逛街的样子,走得越慢越好。我趁没有人跟着,就逃出来了!”
原来这正是刘慧华的策略,她知道军统特务们还没抓到弟弟,对于弟弟妻儿的态度,很可能不会“打草惊蛇”,而当时军统监视人员也确实还没有收到抓捕命令,所以“涪陵老刘”一家就这样逃掉了。
沈醉对此怒不可遏,于是决定抓住“涪陵老刘”的姐姐,一定要严加审问,说不定可以问出“涪陵老刘”的下落。
但他没想到连抓捕一个小小地“公路局”职员,都出现了纰漏。
当军统特务来到公路局门前,理所当然地要求进入抓人的时候,一个“重量级人物”出面了。
这个人正是当地公路局局长——熊哲帆,他是一名心怀正义的民主人士,他的哥哥更是来头大得不得了,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参与者,叫做熊克武。
面对这样的人物,军统的人不敢嚣张,规规矩矩地掏出通行证,表示要抓“共产党”。
熊哲帆问:“共产党?谁是共产党?有证据吗?”
“这个刘慧华,他弟弟是共产党,证据确凿”特务们连忙说道。
“那刘慧华呢?她也是共产党?”
“她有很大嫌疑,他是共党的……”
熊局长打断他们的话:“就是没有证据了?”他转过头不再看这些军统特务:“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刘慧华是共产党,那她就还是公路局的人,想在我公路局抓人,你让戴笠过来!”
不提过往,如今云淡风轻因为熊局长的保护,刘慧华没有遭受特务们的抓捕,但她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却被限制了。军统请出当时的“重庆警备司令部”,以保证对刘慧华的控制。
但刘慧华被监视后,却表现的和往常一样,照常吃喝、工作,面对特务们几次三番的问询,她也表现得“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很快军统对她的“兴趣”大减,认为她确实什么都不知道,但还是对她进行了试探。
他们允许刘慧华“出门上街”,暗中监视她和别人有何来往,但终究一无所获。
殊不知,这种策略正好给了刘慧华逃出生天的机会。她每一次出门时,总是按时回返,还平静地同特务们打招呼。特务们发现哪怕没有人盯梢,这个女人也总是按时回来,久而久之,监视不可避免的松懈了。
某天晚上,特务们打着哈欠准时看向门外,等着刘慧华回来,自己正好换班,但他们一直等到天黑,月亮高高升起,终于发现刘慧华再也不会回来了。
沈醉用讲故事的口吻,告诉了刘晓庆她母亲的传奇经历,给刘晓庆带来了巨大震撼,她可从来没听母亲讲过这件事。
后来她向母亲确认此事真相,但刘慧华却只是毫不在意的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有什么好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