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腐宅文化,正将黑手伸向中国孩子,线下实体泛滥防不胜防

探史笔记 2024-09-13 10:43:53
引言

中国青少年应是什么样子的?李白有诗云:“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这个时代允许少年身上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但宅腐基、废柴、萌妹、病娇、攻受这些源自日本等国的外来词汇,绝不可用来形容中国孩子。

日本的腐宅文化,各种擦边商品层出不穷,对于中国少年,如果这不为毒,那什么才是毒?

(日本线下的二次元商店)

一、资本介入乱象多,擦边、饭圈、鄙视链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泛二次元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人,核心用户也突破了1.2亿。

也就是说,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小众文化,而是对社会、经济甚至是科技层面都极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

我们都知道,某件事情一旦做的人多了,就会有热钱涌入,接着便会有各种无下限的乱象爆出来。

(二次元产业线下活动)

一些商家和媒体为了能赚快钱,开始借着二次元来制造话题,并用非正规手段赚取流量,那些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所谓擦边商品,就开始在网络和线下实体店大行其道。

所谓的“萌、腐”文化,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擦边暗示”,于是,商家便堂而皇之地将各种露骨的画面和情节,以及小群体的所谓爱好,通过商品展现出来,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产生极恶劣的影响。

对于三观正在形成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潮流”让他们难以有抵抗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中招了。

尤其是一些在日本有分级机制的内容,更是成为国内不少孩子追捧的对象。血腥暴力色情的内容,藏在各种网络、实体店铺中,家长平常根本接触不到。

(过于暴露的二次元摆件)

而这种影响是的潜移默化的,甚至影响到了一代人的集体潜意识,就看中国如今的“白幼瘦”审美,就可知道,二次元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之深。

此外,随着二次元群体的不断壮大,本来为了取消一切的差别、等级、权利、隔阂和禁锢的小众环境被彻底打破,饭圈化和规则化日益严重。

(有的cosplay服装过于暴露)

由此逐渐形成无数封闭性的群组环境,群组中竟还分出等级,甚至出现了人对人的压榨。并用所谓的爱好去磨灭理性、道德、认知,无节制地去攻击他人,制造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的对立,甚至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

此外,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理智的消费行为,给普通家庭造成不该有的沉重负担,也给社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排队购买二次元商品的中国顾客)

更不可被接受的是,如今的二次元世界还存着极严重的鄙视链条。

当一种爱好成了某人鄙视他人和被人鄙视的依据,不仅极易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畸形发育,还会塑造出越来越多心理脆弱、幸福感低、过于激进的孩子。

(漫画中的腐文化)

二、日本生出的腐宅萌,不该成为中国孩子的标签

腐文化、宅文化以及萌文化,都是日本漫画产业所催生的二次元文化的一个旁支,是日本特定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产物。

这些文化产生于日本失落的30年,是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的一种反应,更是日本年轻一代在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对未来抱有悲观情绪时,产生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唯美”精神世界的过度追求。

(日本的动漫一条街)

也就是说,所谓的“腐、宅、萌”文化,是日本“穷”出来的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带有一定程度的自封性和排他性,表现出日本小众群体对幻想世界的“病态”执着。

日本二次元文化进入中国后,很快就蓬勃壮大起来,接着便是大量资本的涌入,开始了文化领域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渗透。

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腐宅萌”经济、“腐宅萌”产业、“腐宅萌”商标、“腐宅萌”商品,甚至“腐宅萌”思维、“腐宅萌”语言、“腐宅萌”行为等也开始自成体系

(中国某地的二次元商店一角)

“腐宅萌”开始闯进了中国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消费领域和社交活动。

而人一旦认同了所谓的“腐宅萌”文化,就会沉溺于对某一类事物、人物、穿搭、行为、表达的极致探索和过度追求,从而忽视对现实世界融入,无法与现实中人产生有效的沟通。

此外,日本二次元文化还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标签词汇,对人的性格进行细分。

(病娇的二次元女性形象)

只女生就有“腹黑,傲娇,病娇,崩坏,无口,三无,天然,治愈,强气,恐男,伪男,兄控,中二,幽灵系和女王”等诸多类型。

当将这些标签用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时,便将本该复杂多元的人给框死在了某个或某些标签之下。

年轻人为了贴合标签,就会沉溺于对自己性格和形象的标签化塑造上。

(二次元受众对病娇形象的cosplay)

用标签化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标签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渐渐抛弃了最真实的自我,难以达到与现实世界的沟通,无法获得与现实世界的相互理解。

可是,这些标签真的适合中国年轻人吗,我看未必。

青少年接触二次元文化,往往始于无聊,产生了对二次元某些元素的好奇。青少年可以借助二次元文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以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很多孩子都会购买的动漫贴纸)

可一旦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将自己与外界对立起来,并混淆了幻想与现实、影响了正常学习与生活、激发了厌世的不良情绪,甚至开始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这种文化也就演变成了毒文化了。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与日本大不相同,不该将日本少数群体的“避世”爱好,不加甄别地拿来为自己所用,更不能将肤浅、单一的标签一张张贴在中国孩子的身上。

年轻人不该给自己设限,中国孩子的眼里,也应该星辰和大海。

(中国青少年)

三、除掉腐宅味,监管与本土文化应双管齐下

有句老话这样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和尚之所以好念经,不是因为他念经念得更好,而是由于本土缺乏对外来和尚的准入机制和监管体系。

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是他国土壤孕育出的特殊文化,而在中国,天然就缺乏与之相应的准入机制、分级机制和监管体系。

除此之外,相应的社会规制、引导、反馈和监管也都没有跟上,从而导致二次元文化不受约束向着各个年龄层进行入侵。

(二次元形象的演唱会)

青少年本就具有叛逆之心,何况二次元还在受众与非受众间立起一了堵墙,墙内和墙外存在着沟通的困难性。

墙外现实世界容易妖魔化墙内的二次元群体,而墙内的二次元群体,会对墙外现实世界存在越来越强的抵触和反抗。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亚文化一直都具有着边缘性和颠覆性。

(动漫展乱象)

在没有本土文化做支撑的青少年,也只能借用二次元文化来反抗所谓的“爹味教导”,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自由意志,并对于传统的宏大叙事和伟光正形象进行各种颠覆。

也就是说,缺乏监管和正向反馈的日本二次元文化,极易演化成毒害中国青少年的毒药。

而部分中国青少年之所以肯选择“毒药”来治愈自己,是因为社会和家庭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再加上本土文化出现了断层,不足以给到中国青少年充分的精神慰藉。

(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外受追捧)

总得来说,要想除掉孩子身上的腐宅味,对二次元文化及其行业的监管要跟上,家庭对孩子的引导与关爱要跟上。

更重要的是,本土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也要跟上。

0 阅读:27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