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14亿人口,为什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印度却在大量出口粮食?

探史笔记 2024-09-02 13:37:31
引言

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对粮食的需求无一不是巨量级别的,为了保证粮食供应的充足,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两国都在提高粮食产量上煞费了一番苦心。

可是,中印两国的粮食供应策略却完全相反,中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而印度却可将粮食大量用以出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东北平原粮食丰收)

一、种粮条件不及印度,中国进口粮食却无关产量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即便我国的国土面积世界排名三,耕地面积却位居世界第四,为19.18亿亩(2013年数据),只占国土面积的16%。

而印度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及我国的三分之一,耕地却占去了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还多,约为24.3亿亩,仅次于美国的25亿亩,成为世界耕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除了广大的耕地资源,印度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也极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其土壤的肥力以及充足水资源,令水稻等粮食的生产极具优势,粮食产量一直位列世界前茅。

再观中国,中国的耕地面积比印度少了5亿亩,且多集中在中东部以及东北的平原上。

(地形分布图)

而这些地区多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区的南北跨度极大,无论是土壤、降水、光照、平均温度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缺乏稳定性。

因而,我国不同农业区种植的粮食品种、配置、熟制与耕作方式,也呈现出了比印度复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早年中国农作物品种及熟制分布图)

总之,中国在种粮条件与印度相比算是各具优势,而在自然条件和耕地面积上,我们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可是,中国作为世界农耕文明的代表,国人的种地天赋几乎是刻进DNA之中的。

特别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在育种等诸多技术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稳超印度,甚至超出印度一倍以上,成为近些年来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

(2023年中国各省粮食产出量排名)

可是,为什么粮食产量稳步攀升的中国却在满世界进口粮食,而产量不及中国一半的印度竟能成为世界粮食出口的主力军。

其实,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在粮食供应策略上的不同选择,跟粮食产量的关系并不大。中国进口粮食,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多样、吃得各具地方特色、吃得舒舒服服,粮食进口是中国人餐桌丰富性、美食多样性的必然选择。

(中国普通家庭的餐桌)

二则是要时刻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稳定的粮食进口是国家战略物资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国间博弈的关键性策略。我国在万不得已绝不动国家的储备粮,以保证特殊时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带来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是要通过粮食进口来实施对国内粮食价格的政策性调节,规避不法商贩粮食囤积等行为,从而稳定物价,防止粮食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四是我国可以从某些国家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优质的粮食,从而弥补我国某些粮食品类在产量和品质上的不足。

另外,必须提到一点,中国之所以不像印度那般大量地出口粮食,很大一个原因便是,作为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中国可供出口的产品和服务实在太多,根不需要拿着粮食到处卖来赚取外汇。

(繁忙的中国港口)

二、耕地面积虽大,印度出口粮食却也是国情使然

说实话,印度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中国是相当羡慕的,国家超过一半的土地都可以用来种地,如果农业技术跟得上,耕地得到充分利用,印度粮食产量可稳定在8亿吨以上,而这个数字,是远远超过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的(我国2023年产量约6.95亿吨)。

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印度的粮食产量常常不及中国的一半,2023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为3.28亿吨。

(印度为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

由此可见,拥有如此大面积耕地的印度,由于农业技术和种植制度的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政策又难以落实等原因,粮食产量很难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目前,印度已经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比中国还多2000万人的印度,粮食出口量竟是中国7倍(2023年,中国出口粮食262万吨,印度为1800万吨)。

(印度粮食大量出口)

印度之所以如此大规模地出口粮食,也是基于其国情的必然选择。

首先,印度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现代议会共和制国家,其国内仍存在着森严的阶级等级和种姓制度,大量的财富和权利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也就是说,印度的社会资源全面朝着高阶人群倾斜,至于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享受生活一说,只需维持简单的温饱就已足够。

(印度农村的厨房)

其次,只满足温饱的印度民众并不去奢求饮食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再加上印度各地的气候差异并不大,东西南北的饮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饮食习惯和需求也就相对中国来说来更为单一。

再次,印度的粮食出口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印度的工业、服务业相对中国都比较薄弱,用来出口创汇的项目很少且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等待出口的印度粮食)

可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令其粮食价格在国际上极具优势,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而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来反哺农业及其他领域的发展。

三、出口还是进口,两国侧重点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中国和印度之所以选择完全相反的粮食供应策略,与两国的粮食产量的关系不大。而是基于两国国情和不同的政策导向做出的决策。

(印度首相莫迪)

中国更在乎全体国民的幸福度,在优先保证国民餐桌水平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调解粮食进出口政策,来达到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有机调控。

而印度则更看重粮食出口带来了国际影响力,通过粮食出口来实现自己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身上的参与度和竞争力,是其综合国力不足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守护中国粮食安全)

也就是说,中国能够全世全界买粮,是有充足的底气做支撑的,更是在我国国力稳步提升、国际环境相对和平之下,未雨绸缪的一种战略性体现。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可持续且极其稳定的。

(中国人口中的五谷杂粮)

中国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掌握农业科技,带来中国粮食产量的稳步提升,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一手则要优化进出口配置,将粮食进口作为我国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实现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强化。

1 阅读:333
评论列表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