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华重生丨诊“病”后给文物“洗个澡”?

云南省博物馆 2024-06-12 18:50:30

纤 华 重 生

民族文物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存留的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遗迹、遗物,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研究民族文物,对于了解我国各民族灿烂文化和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云南省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资源与价值内涵,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推出“纤华重生”系列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世界,亲眼见证这些文物的“重生”过程,感受文化的传承之美。

杀菌消毒

纤 华 重 生

民族服饰的纺织材料多采用植物纤维加工制造而成,植物纤维中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下容易出现霉菌和虫害,会对文物造成伤害。通过科学方法祛除对文物造成影响的有害及可能诱发病害的因素,减缓破坏速率,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

搭建移动熏蒸仓

放置藏品

杀虫灭菌

经过72小时消杀,藏品中的成虫、幼虫、虫卵、虫蛹、虫孢子一个也别想跑,能有效阻断大部分霉菌的滋生,极大降低霉菌感染浓度。

除尘清洗

纤 华 重 生

纺织品文物常用的清洗技术有物理清洗法与化学清洗法。本次修复以物理清洁为主,针对重污采用局部湿洗法,对于色牢度好的面料采用整体回潮清洗的方法。

软毛刷清洁

去离子水清洗

局部胶印清洁前

局部胶印清洁后

内衬清洗前

内衬清洗后

回潮平整是纺织品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就像给衣服熨烫一样。它可以解决皱褶、折叠、粘连、印痕和变形等问题。

冷蒸汽加湿回潮

冷压整形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2022年1月,北京服装学院与云南省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与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在既有的科研合作成果基础上,共建"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该工作站瞄准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国际前沿,以云南省的民族传统服饰为保护修复及研究对象,着力民族服饰及其保护修复关键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此次项目涉及傣族、壮族和彝族服饰文物,具有多材质的特点:首先,织造纺织品的材料有棉、丝、麻等天然材料;其次,染制纺织品的染料既有天然染料也有化学染料;再次,服饰上饰有不同材质的装饰,有金属、羊皮、纸等,其中以金属品为最多。从历史研究层面来看,8件文物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生活状况,是研究区域民族史、边疆史的重要历史资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这8件文物是研究民族文化和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物,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源流中的重要一环,研究价值极高。从工艺研究的情况来看,这8件文物极富民族特色,使用了多种装饰工艺,充分反映了少数民族服饰在织、绣、染及金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造物观。8件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都显示了其重要性,以及其在民族历史研究和服饰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资料提供: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

策划:杨粟 撰稿:杨粟 郭玲妃

编辑:陈金珊 美编:杨爽 校对:陈燕

审核:刘洁 叶之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