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贡献博物馆力量——云南省博物馆作为省级文化宣传与展示窗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程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云南省博物馆 2024-06-24 23:00:34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征,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宣传的重要阵地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生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立于1951年的云南省博物馆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2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09件(套),藏品类别丰富,年代跨度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不仅是展现云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平台,更是推动公众了解云南历史文明发展、传承地方性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满足公众对文化艺术内容的多样性需求,云南省博物馆在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项目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联通传统与现代的展示与教育

随着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对外开放,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一大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精品展览。讲述云南文明发展史的陈列展览《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南中称雄——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百年风云——近现代时期的云南》,共展出馆藏精品文物1万余件(套),以通史陈列的形式叙述了从远古时期直至云南解放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以上6个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临时展览约12个。展览策划上,注重展现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例如,近年来推出的《莎罗花语云嫁衣——云南省博物馆少数民族婚礼服饰展》等,描绘出云南民族服饰和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追寻香格里拉——青藏高原东麓的迁徙史诗与流动对话》,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切入,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基于展示内容,云南省博物馆创新服务形式,以云南地方历史文化、艺术、传统民俗、民间技艺等多元内容为核心,打造推广“云博学堂”等特色教育服务。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共建项目,策划组织“重温云南历史 唱响经典红歌”“小小讲解员”培训,以及文物活化利用戏剧表演等活动,努力将博物馆打造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数字化建设

云南省博物馆不断推进文化传播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于2023年1月推出“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展厅”,在这座“永不闭幕”的博物馆中,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精致的青铜重器,近距离观摩珍贵的古代书画,弥补了真实展厅中无法提供的互动性和趣味性。2021年6月,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中,特别引入了3D裸眼全息等数字技术、AR增强现实眼镜、全息投影透明屏等高科技,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展氛围。

经过“云南省博物馆新馆能力项目提升”科技项目、“面向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云南省博物馆展厅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等的实践,综合运用先进科技进行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包括数字化信息采集、数字化资源处理、智能AI识别等,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推动文物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发展,努力建成现代化新型博物馆。

面向文旅融合的自媒体矩阵

云南省博物馆逐步整合优化自媒体矩阵、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围绕博物馆的物(文物)、事(工作)、人(专业)开展重点策划和宣传。发挥引领作用,与省内各博物馆联动,打造矩阵宣传模式,不断提升云南博物馆群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如今,云南省博物馆自媒体矩阵已形成,包含16个官方账号,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为核心,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媒体平台覆盖。在确保发布内容准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实现文化传播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云南省博物馆的原创宣传内容在国内屡获嘉奖,直播项目在YouTube、Facebook、中文报道、欧华网等海外媒体相继推出,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注入活力。

与主流媒体联合,共同打造云南文化旅游传播合作的典范。如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国家宝藏》第二季、《国家宝藏·展演季》之“宝证不一样”等大型纪录片的拍摄与内容审核;与新华社联合推出“趣看文物”视频……一系列实践,开辟了博物馆宣传云南历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活化”馆藏资源的文化创意

云南省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良性机制。

于2020年7月成立文创开发中心,深入打造“古滇文化”“南诏大理文化”“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茶马古道”“滇越铁路”等文博品牌。成立云南省博物馆IP联盟,云博文创体验店、“云博礼记”、咖啡厅、茶文化空间相继投入运营,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元素进行大量文创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实现“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的功能。

创新开发非遗手工体验、数字沉浸式体验等项目,由单一文创商品售卖模式进入跨界融合的多源头、多样性发展模式,为云南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创新创意资源的整合配置提供了平台。

具有国际视野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云南省博物馆与法国、美国、越南、韩国、捷克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云南省博物馆在国际视野下开展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同时,与新加坡、英国的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签订《文化遗产保护联合研究项目合作意向书(2023—2028年)》,这为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区域性跨学术研讨、文化交流作出了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学术论坛、联合办展、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开展公众教育等方式,逐步建立云南省博物馆与国际,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以博物馆的跨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云南省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等方面对云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与凝练,更体现在其展览展示、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教育与服务、文化创意设计,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云南省博物馆作为省级文化宣传与展示窗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程中的担当和作为。

来源:云南日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