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北京、安徽、江苏及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相继推出了新一年度的惠民保产品。
惠民保,作为一种普惠性质的商业保险,也被称为“补充医疗保险”,是商业保险领域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自问世之初,惠民保便凭借其低投保门槛、高保额以及亲民的价格优势,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作为一款年度型保险产品,惠民保采取一年一付费的方式,并且每年各地区都会对其进行升级迭代,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2025年这一轮的升级中,多个地区继续将焦点放在优化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免赔额/起付线设置、保障范围以及赔付比例等核心方面。
各地惠民保陆续发布
以10月15日正式发布的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为例进行说明。
2025年度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继续秉承普惠原则,其保费仍然维持在亲民的195元/人/年的水平。保障范围涵盖了医保内的自付费用、医保外的住院自费支出,以及多达106种国内外特定的高额药品费用,其年度累计保额高达300万元。
今年新推出的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在原有基础上再次进行了产品升级。
对于连续参保三年且期间未发生理赔记录的被保险人,2025年度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将提供两大优待:首先,医保目录外的住院自费费用免赔额将大幅降低,其中健康人群的免赔额由1.5万元降至0.5万元,特定既往症人群的免赔额则由2万元降至1.5万元,使得理赔的门槛更加亲民;其次,除了享受常规的5次健康管理服务外,被保险人还可以从包括口腔健康、中医调理、健康检查等在内的六大健康服务项目中任选一项免费体验,进一步提升了保险的附加值。
不只是北京,全国各地的惠民保产品也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与优化。
以“安徽惠民保”2025版为例,新增了25种国内特定药品的保障责任,最高保障金额更是从200万元跃升至300万元,同时,目录外的起付线也降低了5000元,为参保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在苏州,升级版的“苏惠保2025”也带来了实质性的优惠,自付费用的免赔额从1.6万元降低到了1.2万元,基础版的自付费用免赔额也从2万元降至1.4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参保人的经济负担。
此外,镇江、济南等地的惠民保起付线设置也都有所优化。如,在镇江,如果参保人上一年度参保且未发生理赔,今年继续参保“镇江惠民保2025”的话,医保目录内个人自付费用保障责任及医保目录外个人自费费用保障责任的免赔额均可降低1000元;在济南,“齐鲁保”的部分保障责任起付线从1.4万元降至1.2万元,并且对于去年投保但未产生赔付的群体,年度起付线更是降为5000元。
惠民保的起源和现状
惠民保的起源可追溯至2015年,当年12月,深圳市医保局携手平安养老推出了中国首个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该保险采取“个人账户划扣+企业团体投保+个人自愿缴费”的创新模式,标志着全国首个惠民保项目的诞生。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惠民保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从2016年至2019年,仅推出了3款相关产品,均聚焦于重大疾病和医保的补充保障。直至各大城市联合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惠民保产品,开展城市普惠医保业务,惠民保才开始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2020年,百万医疗险市场经历洗牌,惠民保凭借其保费低廉(不到百万医疗险的四分之一)、保额相当的优势,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许多消费者认为,有政府“背书”、能报销大病且价格实惠的惠民保,成为了百万医疗险的有力竞争对手。这一年,惠民保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元年,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在此期间,惠民保以平均每三天进入一座城市的速度迅速扩张,呈现出“多地开花、逐步下沉”的蓬勃发展态势。到2020年底,全国已上线111款惠民保产品,累计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
进入2021年,惠民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参保人次达到1.4亿,同比增长近150%,保费收入攀升至140亿元。2022年,参保人数再次突破,达到1.58亿人次,保费规模更是超过180亿元。短短三年内,惠民保的总参保人数已超过3亿人次,保费规模也在加速接近400亿元。
然而,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许闲教授团队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惠民保已覆盖多个省份,但其发展已从爆发式增长转变为平稳推进模式。2021年新增83款惠民保产品,2022年新增72款,而截至2023年11月15日,仅新增27款。
截至2023年11月15日,全国累计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其中73款产品已停止运营,占比25.70%,也就是说,每4个惠民保产品中就有1个停售。具体而言,停售产品中,有3款未正式运营即被停售,48款存续1期,17款存续2期,4款存续3期,仅1款存续超过4期。这些数据反映了惠民保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调整。
对此,许闲教授指出,惠民保产品的退出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包括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态势以及市场判断等。首先,受政策要求影响,养老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其业务布局,不仅停售了单独承保的惠民保项目,还退出了共同承保的相关项目。其次,随着惠民保运营模式日益成熟,安徽、福建、湖南、河南、黑龙江等地的政府开始介入,要求将多款惠民保产品进行合并运营,旨在减少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现象。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促使惠民保产品不断进行优化迭代,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