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
“死猪不怕开水烫”,才是破局之道?
这个春天,快消品经销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库存压力。多地经销商向内参君反映,自3月起,他们的仓库“几乎要爆炸”,压力空前巨大。其中,即使是市场领先的品牌也未能幸免。
近日,国内知名休闲食品W品牌的资深经销商B君向内参君透露,“我们这里很多W品牌经销商的都’爆库’了,厂家想让经销商放到电商平台去处理掉。”遗憾的是,“现在连电商和到家平台都不收货了——即便是对于这款百亿级体量的大单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经销商卖不动的货,往往会流入电商等走量平台。经销商通常是排斥电商平台的,因为这些平台因其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但同时也引发了市场价格环境的混乱;同时,通过这些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也缺乏充分的售后保障。
然而,尴尬的是,从部分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连电商(及到家)平台,也不愿意收库存了。甚至,那些相对更“不透明”的零食量贩渠道,“能接触到的老板,大多每天也只有两三千元营收,远不到盈利线。”
在B君看来,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源于快消品市场,尤其是下线市场的终端动销越来越难。而对于如此大的库存,除了“疏导”,W品牌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据B君透露,“3月,本地的营业额只有18万元左右,往年(即便是在疫情期间)起码也有30万元。”同时,他还强调,W品牌的营收和利润虽然过去几年间已显著下降,但今年的库存压力更进一步地加剧了。
“经销商要爆仓,W品牌可能要出大问题了”,B君认为。
无独有偶,对于W品牌的经营现状,该品牌另一区域的资深经销商Z君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做了二十来年W品牌,今年准备宣布不做了”,Z君告诉内参君。不过,他的焦虑,并不主要源于“爆仓”,而是“几乎看不到利润”。
他举了个例子,“整体3个点不到的毛利,其中最能走量的礼盒装产品,我们的拿货价是194元左右,只能卖给终端198-200元。”甚至,“厂家有促销活动的时候,有部分终端商家让消费者帮忙下单,然后把钱给对方,通过这样形式进货,还能拿到佣金,结果是终端进货价比从经销商处拿货还低。”
另一位经销商C君则表示,“去年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压货,老品不行,继续压新品。新品按照平时发个5000就行了,但彼时都是十几二十万元地压,让人很难坚持下去。至于今年,我们倒是强硬不打款了,但是市场行情突然就更差了。”
事实上,这样的动销和库存难题,不仅是出现在W品牌上。在刚刚过去的3月,一些曾经不那么让经销商“费神”的品类,例如过去表现强势的N品牌饮用水,以及一直在区域畅销的L啤酒也面临类似的窘境,库存量激增。
例如,一位经销商告诉内参君,“虽然天气逐渐变热,但最近在华南畅销的啤酒L品牌,突然就卖不动了。原来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装不下了,又到其他地方租了一个600平方米的仓库。”同时,“N牌饮用水这个月的整体动销也突然变得非常差。”
他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消费者的支出大多被提前透支,随后的几个月内消费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其次,厂家在产品和渠道管理上的保守,依旧沿用过时的推新和经营模式,并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大量压货给经销商,导致库存积压。
据一位饮料行业从业者X君透露,“四月,大家都在消化1-2月库存,但消费端又出了大变数。具体来看,本地现饮渠道出现了20%的下滑。以低价开路的网络数据虽然没有公开,但实际上数据很吓人。”
同时,他还表示,“上个月,外资知名品牌B厂,在个别根据地市场出钱给经销商租仓库,加厂家寄库加补贴利息。但即便如此,经销商现在还是爆仓情况。截止当下,寄库都没提回仓。大区经理四月业绩看命,谁命硬谁挺的过。”
一个现象是,尽管市场整体低迷,但倒货商——那些专门从事低价回收并转售库存商品的商家——却变得异常“吃香”。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例如,某产品每件出厂价56块钱,扣掉各种返点大概46-47块钱,卖给那些倒货的平台——所谓的电商、供应链公司,才30几块钱。”至于这些货从何而来,他表示,“既有经销商处理不完的库存,也有业务员以预防窜货或是加强窜货等由头‘忽悠’厂家给特定平台供货。”
提起这部分业务,Z君感到非常无奈,“倒货平台的精髓就是低价,没有任何售后。甚至,有些过期等情况的售后,还会找到我们经销商这里来。”多位经销商告诉内参君,类似的情况,今年以来“尤其多”。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整体来看,“精打细算”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体现在消费的方方面面。针对这样的变局,很多厂家要么还没准备好;要么,那种“把未来的库存全部压到仓库,压到不能动为止”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经销商必须坐以待毙。对此,Z君认为,“我比较强势。比如说厂家给到我30万的任务,我觉得我只能卖15万,那我就只打15万。这两年,我重资省内出量比较快的一个外资啤酒品牌,预计本地一个县城一年就可以做80万件;我还选择了一些风口上的,占用资金比较少的饮料品类——反正赚得到钱就赚,赚不到钱最多两年就抛掉了。”
而B君同样表示,“我是看情况不好就坚决不打款的那种经销商。死猪不怕滚水烫,所以压力不算太大。对于我们这样的快消‘老油条而已’,做什么都不重要了,能飞到哪里,还是看谁的渠道更强一点,以及业务更勤快一点。”
只有把电商,直播带货,进行纳税,才能维护好市场秩序
都是活该,这边批给零售商5块后脚在网上可能4.5还不要脸来一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还有同行跟同行不要底线的竞争这边5.5卖那边5.1你拿什么赚。说这么多一些买东西做不住了骂零售商卖太贵心太黑,你倒是自己去卖呀人工房租成本好像不要钱似的。自个上班还得攀比工资高低呢
使劲推广网红经济啊!都带货!折腾呗!你们用脚不让别人赚钱,普通人就不去花钱[得瑟]
消费的钱全都埋在房子里了。五年前我说高房价挤占消费,都没人信。
自己作死能怪谁呢?维持合理利润,大家都有口汤喝,他不香吗?非得全力做小蛋糕,然后自己一口吞了,你就能长胖?最后,你做不死别人,又饿死了自己。
卷起来[得瑟]
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风气让我国经济进一步下探
某粮液呗 说电商卖的都是假货,这下好了!
明明是大家都没钱了,两亿股民七亿基民都被深深套牢了,大家都没余钱来消费了。然后造成各个行业不景气,前景不明,剩下的都只能存钱保明天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很难破的。
市场已经混乱!上线就是找死!
出厂价20,电商平台购买15,这就是大家想要的便宜,就算电商卖10,平台照样收20%,
网络平台直播卖货走下坡路了
厂家把经销商玩死了
还真特么会编wxyz
砸自己的脚、然后再自断双臂!富三个人~穷全国!
旺仔牛奶吗
五粮液
这是说的是旺旺吧[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这种娱乐圈似的新闻,和谣言有什么区别?
五粮液是自己把自己干死了。"网上卖的都是假货",你真货在线下压着吧。最牛逼是个职业打假人,看到实体店5000多一箱,合下来900一瓶,认定假货,最后付了检测费,真货,老板娘不退货还打官司,最后赔名誉损失费1000元。[呲牙笑]一样的W,娃哈哈为什么这么火,其实农夫也还可以。
卖假货是电商唯一的出路,我镇去年郴州市打压淘宝卖假品牌服装以后,年收入百万的人,就没有了。这不是断人财路吗?
物价并不是越低越好,近十年电商兴起,而后直播兴起,一个比一个价格低,线下渠道摧毁过半,厂家利润也是一降再降,厂家如果没钱赚员工哪里来钱?又哪里敢消费?物价要在合理的维度内,不应过于内卷,更应重视品质及创新
嘿嘿,这下晓得犹太马“镇岳510”的厉害了噻!
市场秩序就是涨价加高价。
不是都不消费,是都知道不能吃,食品安全不解决,消食品会越来越难消的,毕竟大多还是住不起院的。
人口都在下降,还有什么商品销量不能下降的?
主要是我国企业没有想去和别人共存,良性竞争。都是想把对手赶走,自己独占市场,独占利润。这都从狼性文化开始说起
新零售的结果!且行且珍惜吧!现代人!穷的穷,富的富!反正我欠了一屁股债!
大家旺才是真的旺,现在适合喝凉白开[笑着哭]
都想暴利,各种物资都涨价。 好吧,其实很多食品饮料什么的,都不是刚需,既然这样,那就能不买的就省点钱不买了吧!!
W品牌是那个
n是农夫山泉,其它不知道
网上,各大平台电商,把快消品市场价格体系搞的一片糟。这才是实体经销商不好做的根本原因。
都弄死了就没人BB了
w品牌?娃哈哈? n饮用水 农夫山泉?
反噬才刚开始
啤酒是不是哈尔滨,水是不是浓夫散泉[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都是你们自己把市场搞死的,怪不了谁哦,给零食店直接一波搞死,
电商的东西根本和实体店的东西不能比,网上料子都差些
开始卷起来吧[得瑟]
真的现在就是越走路越窄
主要不就是价格的问题。电商把价格压下去了。
哇品牌
L带啤酒[得瑟]
想省个停车费!结果越省越抄牌!马云10年前说10年后房价如葱
旺旺
很快就会被反噬
实体都关了呗!反正有电商怕什么!
还是老实走线下保持合理利润,禁止进网络销售,,一旦粘上网络,那就是线上线下乱价。搞得没有亲情没有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