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迪尔曼》下篇

林辰 2024-07-18 14:23:14

四、价值困境

《让娜•迪尔曼》的电影叙事,在欧洲影评人那里,得到的评论,高的吓人,是“女性在电影史的第一杰作”,但大致集中在情节复杂难以把握,充满戏剧张力等这几个方面。这个结论,多少让我紧张。担心我的观后感,与之大相径庭。

《让娜·迪尔曼》讲述的是一个可能具有普遍性的比利时中产家庭的生活故事。但不同的,这位比利时的年轻女导演香特尔•阿克曼,采用了一种纪实性的类似上帝的视角,来表达自己对欧洲国家正在死去的家庭生活的看法和立场。只不过,让欧洲影评人感到惊讶的可能是阿克曼拥有的高度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这位年仅25岁的女导演像老谋深算的监视者,将她对欧洲窒息的生活给yu予的观察,压缩在三天之内,并由此完成了比利时女性的内心和现实生活,如果从静水深流,到血溅当场的转化与崩溃过程。

可以这样说,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让娜·迪尔曼》影片像预言,提前宣告了欧美社会未来必然向相对主义主导的多元社会的到来。

《让娜·迪尔曼》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让娜·迪尔曼出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死掉了丈夫的寡妇,抚养着一个也是少言寡语的中学生儿子,母子俩过着可能很多欧洲家庭也过着的家庭生活。让娜·迪尔曼的家庭,经历过二战后经济重建带来的繁荣,所以,这位寡妇受到过在我们看来很好的教育,所以有着优雅的阅读习惯,举止端庄,丈夫的突然离世,导致她的生活,失去了经济依靠。大概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风韵犹存的寂寞,让娜·迪尔玛走上了向三个男人稳定出卖身体的道路。

但这并不影响让娜·迪尔曼恪守的作息规律和生活原则。让娜·迪尔曼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接客,读报,读书,做饭,沉默地和儿子吃早餐,中餐、晚餐,按部就班。表面看来日子过的平静安详。

然而,在平静的下面,迪尔曼经年累月积攒的孤独和焦虑,已经在细微中表露出即将滑向崩溃边缘的状态。但是,导演香特尔·阿克曼继续不动声色地通过简单的类似监控镜头的机位安排,从几个角度,无声纪录着一个狭窄的公寓内,让娜·迪尔曼从优雅的寡妇走向举刀杀人的过程。我推测,欧洲影评人在观影的时候,可能都会有窒息感。

他们有他们的理由认为,一个没有自主收入的女人,社会救济金肯定有,同时又是单身母亲,家庭主妇,丧偶寡妇,她的内心还给出卖肉体的妓女身份留了位置——当然是用来揭露男权社会的无耻,总之是,在此背景下,让娜·迪尔曼在这几个身份之间来回切换,在他们看来,简直太痛苦了,欧洲的社会制度太不公平了,至于女人的突然崩溃杀死嫖客,太符合逻辑,符合人性了。深刻反映了我们欧洲社会的罪恶,我们必须要给与批判和反思,检讨我们每一个人。

而我对此常存疑虑。我相信,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端庄漂亮,不乏追求者。这个女人要是决定改嫁,她那比利时长大,深浸欧洲绅士文化的儿子,估计不会反对。同时,也不存在背后的势力逼迫她卖淫,她完全可以再次过上优雅的布尔乔亚生活。但是,让娜·迪尔曼却偏偏选择了作妖的第三条卖淫路线。换言之,原本可以体面的生活,却自主选择向温文尔雅的男人出卖肉体,还不仅如此,你还突然发疯用剪刀杀死温文尔雅的嫖客,怎么看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当然,让娜·迪尔曼的杀人动机,也可能来自让娜•迪尔曼的精神状态,这位女主的精神肯定出了问题。是的,整个欧洲左翼和进步人士,精神可能都出了问题。更糟糕的是,出了问题的《让娜·迪尔曼》电影导演香特尔•阿克曼还积极进取。阿克曼拍完《让娜•迪尔曼》的第二年,也就是 1976 年,她就携带这部作品跑到美国巡回展映,推广她的社会理念。

到同年11月19日,《让娜·迪尔曼》终于引起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注意,该艺术血缘邀请阿克曼参加放映活动。这个消息,曾经让阿克曼和她的女权票友,立刻觉察到在美国可以掀起跨性别运动的希望。

女权运动分子,是有使命感的。有使命感的家伙,通常都很吓人。女权运动分子据说特别推崇法国女权运动领袖西蒙•德•波伏娃的一句至理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变成的。是社会给女人强行加上了女人的这一层身份,所以你就必须扮演好女人这个角色。也因此,左翼影评人士认为,《让娜•迪尔曼》的“三重身份”,也就是寡妇、母亲、卖淫者三位一体,本身就是投向男权社会的一杆标枪。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然而,我们该如何理解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变成的?我的天哪,难道女人的那道缝隙,是男权医生偷偷划开的?但正是这句荒诞不经的话,成为了女权主义的信条,最终导致左翼教师在欧美社会掀起了大规模鼓励怂恿诱导幼儿园和小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变性手术运动。与此同时,拥有了选举权的女权运动分子,在孩子的身上发泄完后,还不过瘾,还要抗议欧洲男权分子和男权政客,无视绿教信徒和非法移民遭受疾风苦雨的行径,一定要把这些乌七八糟的非法难民接到欧洲大家庭里来。以致现在的欧洲人终于收获了乌烟瘴气的女权运动的成果。

再回到电影上来。如果我们认为《让娜•迪尔曼》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那么,这就是这部《让娜•迪尔曼》电影作品所拥有的意义,而且你还不能拒绝。就像一群环保主义分子突然拦截道路,你必须停下来听他们讲述他们的观点,满足他们的种种怪咖条件,才放你离开。

换言之,《视与听》月刊的评委,已经将《让娜•迪尔曼》推举到第二名的位置了,世界大众你们看不看,在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当然,这部影片也有很多超过后来的欧美电影的地方。至少,这部片自始至终没有黑人和绿教信徒出现过。别和我提时间对不上。不信你让欧洲人重拍一遍《让娜•迪尔曼》试试看,不给你整出个黑人来,才怪!包括他们信仰的耶稣,都被英国左翼分子搞成黑人了,你一个《让娜•迪尔曼》,拽什么拽?

只是最近,在经历了老人摔倒讹诈帮扶事件等频繁出现后,才觉得,黑人和绿教徒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可爱可敬。而我们才是例外。

0 阅读:0

林辰

简介:文字写作,词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