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急欲渡江,粟裕:不可!揭秘渡江战役推迟的幕后真相!

香巧说过去 2024-04-07 18:43:06

渡江战役是一次决定了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军事行动,它的胜利不仅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崩溃,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关键战役的发起时间原本可能更早,却因为一位粟裕大将的不同意见而推迟了一年多。

粟裕的话中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内容?其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探究渡江战役被推迟背后的故事。

渡江战役

一、陈粟大军势如破竹,为渡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5月,随着陈毅、粟裕所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解放战争的形势正式开始扭转。

毛主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节点,立刻命令刘邓大军挥师中原,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拉开了大幕

为了策应刘邓大军的行动,陈毅与粟裕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率领华东野战军向着鲁西南地区进发!

随着华东野战军进入鲁西南战场,蒋介石彻底慌了。

蒋介石

因为就在前几天,刘邓大军刚刚在这里歼灭了国民党军9个半旅。蒋介石惊魂未定,陈粟大军又紧随而来,这让蒋介石害怕至极,慌忙将八十五师、八十四师、五十七师以及“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派入鲁西南战场,妄图扭转败局。

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大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两位杰出将领的指挥下,采用游击战术,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于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有效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最终一举打破国民党反动派中原战场的全面防御体系,迫使其改为“分区防御”。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毛主席于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中央会议,提出了再战3年半到5年,建设500万大军,歼灭敌军750万,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目标。

由于在鲁西南战场上,陈粟大军配合刘邓大军取得了极佳的战略目标。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毛主席依旧打算让陈粟配合刘邓行动,提出了让粟裕率部渡江南下,进军江浙一带,直击国民党老巢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迫使中原之敌回援,以减轻刘邓大军压力的战略预想。

毛主席

1948年1月27日,毛主席对华东野战军指示道:“为迫使敌军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一、四、六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由粟裕率领渡长江南进!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由粟裕自行安排。”

然而,当粟裕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后,他却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二、粟裕踌躇三个月,终向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

1948年2月27日,河南,临颍县,华东野战军指挥所内。

“咳……咳……”

随着粟裕的咳嗽声响起,警卫员又为他添了一杯热茶。

这已经是粟裕这个月来第十次在指挥所的大地图前研究一整天了,由于长时间思考外加天气寒冷,他一不小心患上了感冒,经常咳嗽。

但是,现在不是他关心自己身体的时候,粟裕一边看着地图,一边不断地思索着,试图从中找出一条渡江的最佳路线。

粟裕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三国演义》中曹孟德赤壁之战失利的场景,那长江上通红的火焰,就如同真实存在于他的心中一样,令他的心脏一阵接一阵地灼疼。

“咳……咳……”粟裕又咳嗽了几声。

粟裕

他的思绪随着咳嗽回到了现实之中,如今战争的方式早已经不是三国时期那种缓慢的打法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中原地区的战事如此紧张,我军在此时分一部渡江,胜算到底几何,难以预料。

曹操当初在平定荆州之后,乘大胜之势渡江,后方已定,粮草无虞,却难以取胜。

而现在中原战场正是最为焦灼之时,我军一旦渡江,一无依托,二无后援,实在冒险。

何况此行路途遥远,即使是规划出最近的路线,我军依然需要转战数省,行程近万里,当抵进江南之时,是否还能有战斗力,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与其让我军三个纵队在万里征途当中被损耗殆尽,还不如把这三支部队留在中原,令两大野战军合力破敌。

敌人虽然在中原战场上集结起重兵防守,但是敌防御面积宽大,不利于集中兵力,我军机动作战,完全可以各个击破。

再者,中原地区背靠解放区,兵源、粮草充足,我军即使不能速战速决,也有回旋余地。

“咳……咳……”咳嗽声在指挥所里反复回响,就如同粟裕的内心,焦虑且紧张。

他的每一阵咳嗽都似乎在诉说着他对即将到来战役的深思熟虑和对战士们安危的担忧。

在这个关键时刻,粟裕将军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关系着战役的胜败,甚至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粟裕

他的咳嗽声,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内心深处压力的体现。

然而,即便在病痛和压力的双重考验下,粟裕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他经过对利弊的反复权衡,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看法汇报给毛主席。

1948年4月18日,在经过近两个月的仔细研究和措辞之后,粟裕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篇至关重要的汇报,然后将它发给了毛主席。

三、毛主席要求面见粟裕,二人时隔十四年再度相见

当毛主席在看完粟裕的电报之后,他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发电要求面见粟裕,并且让朱德和陈毅也赶过来一起开会。

1948年5月的一天,粟裕和陈毅一起赶到了保定城南庄。而此时,毛主席、朱德早就已经在司令部等着他们了。

毛主席一听说粟裕到了,立刻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而粟裕看到毛主席走了出来,也立刻迎了上去。

毛主席紧紧拉住粟裕的手,然后说道:“点子多的粟裕啊,你终于来了,快进屋,快进屋!”

粟裕看着自己14年没见的毛主席,眼眶有些湿润。上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他还是闽浙赣军区的参谋长,而那时的毛主席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主席与粟裕

粟裕一激动,脱口而出说:“毛委员!”

陈毅一听,赶紧纠正他:“老弟啊,现在该叫毛主席了!”

“不碍事!不碍事!”毛主席笑呵呵地说,“还是毛委员听着顺耳啊!”

之后,毛主席召集中央领导在城南庄召开了会议,专门讨论渡江作战的问题。

粟裕在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以三个纵队的兵力渡江作战,是做不到的。如果我们强行渡江,至少要付出5万人的伤亡,而蒋军损伤的兵力不会超过2个师。如果我们把这三个纵队放在中原,则可以歼敌至少4个整编师,而且部队还能有所发展。”

毛主席听后,抽了一口烟,然后笑着说:“看来,我这渡江计划的问题还不小哇,粟裕你接着讲。”

在接下来的六十分钟里,粟裕站在众人面前,将他深入研究的成果逐一展开。

他的话语清晰而有力,从兵力的配置到战略部署,从行军路线的选择到天气变化的预测,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详尽地阐述。

最终,随着中央领导人的深入讨论和慎重的举手表决,粟裕的意见得到了肯定和采纳。

之后的故事想比大家都非常了解,毛主席在江北先后发起了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军事主力。

1949年,毛主席在双清别墅看南京解放的捷报

在确保了江北战场的绝对优势之后,解放军于1949年4月20日发起了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跨越长江天险,直捣敌人的心脏。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巨大成功,更是战略决策上的经典之作。它再次证明了毛主席英明决策的正确性,也展现了粟裕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战局的深刻理解。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决策将被永远铭记,它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更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历史篇章,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辉煌一页。

0 阅读:0

香巧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