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杜甫一首诗,写尽人生苍凉,吵闹人间,谁又活得轻松?

槐序文史 2024-10-10 12:07:04

精读古诗词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重阳节”。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因此这是一个吉祥喜庆的节日。

然而你会发现,越是美好的日子,人们往往感怀越多。

比如,王维就曾在重阳节这天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牧也曾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这世间,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九九归一,新的轮回,可对一些人而言,旧时的往事还没有过去,心中还有执念和不平。

有些坎得独自去过,我们都是在历尽风雨后,才逐渐学会了与自己妥协。

“安史之乱”爆发前,困居长安10年的杜甫终于得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然而回家省亲时,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了。

所以你看,梦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杜甫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牺牲的远不止这些。

战乱起,杜甫不得不再丢下家人,只身前往灵武,投奔新皇肃宗。不幸的是,途中遇叛军,杜甫被俘至长安,幸亏他官职小,安禄山也懒得把他带去洛阳朝拜。

第二年,郭子仪率军转战北方,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从金光门逃出,穿过两军对垒的凤翔火线,以至于见到肃宗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这次冒险之旅得到了回报,杜甫得官左拾遗,离梦想更近了一些。然而好景不长,因参与营救宰相房琯,杜甫为肃宗所恶,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位不到一年,杜甫因无法忍受地方官吏的污浊,辞官远走秦州,并有了归隐的打算。可是天下大乱,秦州也不安生,只停留了三个多月,杜甫又携家人奔往成都。

此时严武和高适在蜀中为官,对杜甫多有帮助,这段时期的杜甫,生活终于有了着落,甚至还在浣花溪旁盖了草堂。

成都5年后,高适、严武接连去世,杜甫又失去了依靠,不得不前往夔州另谋出路。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时柏茂林从成都调往夔州任大都督,因是旧识,对杜甫多有照顾,不仅让他代管公田,还给了不少月俸,因此杜甫自己又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佣了几个工人,这也是他晚年生活最富裕的时刻。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公元767年9月初9日,已经56岁的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望着一江萧瑟的秋景,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首诗,被后人誉为“七律之冠”,也是他笔下的代表作之一。重阳佳节,本是贺庆之日,然而杜甫半生飘蓬,战乱后更是与兄弟姐妹们走散,故乡愁陡然而起。

重阳饮菊花酒,是民间盛行的习俗,但此时的杜甫身体已经每况日下,不得不戒酒,以顾周全。

尤其是逐渐斑白的两鬓,更是让杜甫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再也吟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迈的诗句。

少年时,他也曾裘马轻狂,过三山,望五岳,初遇高适、李白时,杜甫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激情的诗者。然而世事白云苍狗,一晃2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往,自己更是有乡难归。

这一切磨砺,都在登高远眺那一刻,化作了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换个角度想,也正是因为这些苦难,才成就了他“诗圣”之名。杜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无论他自己过得怎样,心中始终念着天下黎民,正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是古代诗坛少有的,能让后世每一代人都视为偶像的诗人。

一晃千年过去了,适逢重阳佳节,我们也借这样的机会,致敬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