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鲜为人知的一首《满江红》,读来悲痛难禁,声泪俱下

谢小楼 2023-10-16 14:18:33

岳飞的《满江山·怒发冲冠》,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首宋词了,但他还有一首《满江红》,写得同样慷慨激昂,读过的人却不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岳飞这首鲜为人知的《满江红》。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首见于近人徐用仪所编的《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因为词发现得晚,所以读过的人少。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首词虽然发现得晚,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的卷端,有题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片,但墨迹中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写的跋,其中谢升的跋写于元统二年,即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因此可以认定,这首词确实是岳飞的作品。重修岳阳楼时,这首词还刻成了词碑,永留岳阳楼上。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此时岳飞35岁,已是战功赫赫,他多次请缨北伐,但都未能获准,反而被派到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鄂州的黄鹤楼,是历史名楼,在岳飞以前,已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登楼赋诗,留下名篇。当岳飞登上岳阳楼,他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抬眼望去便是破碎的山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篇。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黄鹤楼前,便是壮美的长江,但是岳飞的目光,跨过了山河,直到沦陷的中原大地,那里才是他最关心的地方。那中原大地,无数城郭,被荒烟笼罩着。

起句便透露出岳飞对家国破碎的深深忧虑。

岳飞书法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万岁山:宋徽宗政和四年(1122年)建于汴京东北角,是皇帝游玩之地。凤楼龙阁:形容建筑的华美富丽。珠翠:珍珠和翡翠,妇女华贵的饰物,借指宫女。蓬壶: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渤海中三个仙山之一,这里指宫殿。

回想当年,汴京城里,繁花掩映,杨柳依依,万岁山下,宫女们身着华丽的盛装来来往往,皇宫大殿里,处处歌舞升平。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京城周围。风尘:指战事。

而现在,胡虏铁骑包围了京城,战乱频频,形势险恶。

词的上阕,岳飞挥动巨笔,在空间与时间里来往驰骋,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他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和对险恶形势的忧心。

岳飞书法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膏:血污。锋锷:指武器。

将士们在哪里?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武器,百姓们在哪里,他们的尸体填满了沟壑。可叹江山依然破碎,那几千几万的村子,因为战争,已经变得寂寥荒芜。

岳飞用两个“安在”反问,将全词的情绪推到顶峰,读来悲痛难禁,声泪俱下。士兵的血流干了,百姓的命消耗了,可是江山依然破碎,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敌人太强大,而是朝廷里总有人拖后腿,捅暗刀。

从这几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岳飞不是一个只关心战事的将军,他对在战争付出财力物力乃至生命的百姓,也充满的同情。他的北伐,不只是为了一统山河的万世功名,也是为了给百姓带来一个太平的世界。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河洛:黄河、洛水一带,即指中原。

面对艰难的形势,岳飞并没气馁,他期望着,有朝一日能获得批准,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直指河洛,恢复中原。

岳飞书法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武汉三镇之一。骑黄鹤:传说三国时费祎[yī],在黄鹤楼休息乘鹤登仙。《寰宇记 》上说:“昔费文伟(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黄鹤楼。

那里再归来,重续黄鹤楼之游,那里便效仿传说中的仙人,骑着黄鹤逍遥傲游。

词的结尾,岳飞终于回到了黄鹤楼,他无法像前贤诗人那样自在的欣赏黄鹤楼的景色,因为他面对的是破碎的山河,因此,他寄希望于未来,等他收复了沦陷的山河,那时他再来游黄鹤楼,便也能悠然自在的欣赏美景了。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虽不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有名,但艺术水平毫不逊色,只是发现得太晚,又缺少宣传,不然也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1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3-10-21 21:10

    黄鹤楼、岳阳楼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