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书生历尽白眼辛酸,四处奔波最终实现逆袭

水殿风凉有墨 2024-10-21 01:47:30

清朝时,有一个穷书生在浙江的吴山以卖卜算命为生,生活过得非常寒酸潦倒。

有一个盐商,是杭州的一个大富豪,他喜欢研究命相之术,读过很多占卜书,每当遇到有本事的人,就会虚心求教,所以他的相术也非常精湛。

盐商还有一个女儿,经他看相后,总觉得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品夫人,所以,凡是来他家提亲的人,盐商都会说:“你和我女儿不是匹配的人,没那缘分。”这样一直拖到女儿二十多岁仍未出嫁,他的亲戚们都嘲笑他。

有一次,盐商去庙里烧香,遇到下雨天轿子不能行走,他就在庙里闲逛。路过算命的地方时,看到那个穷书生相貌非凡,又看到他面前地上脚印杂沓,猜出他的生意一定特别好,盐商非常高兴,再三相面后,确信此人今后将贵不可言。

他问了书生的姓名、年龄和籍贯,知道他是名门之后,已经读过书但还没结婚,年龄也和女儿相仿,不禁心有所动,就说:“先生你跟隐居不仕的严君平一样卖卦为生,也是件风雅的事,但在我看来,不如教书更好些,既能教学生又能促进自己学业,如此大有裨益。”

书生说:“我是外地人,这里没人认识我,谁又会请我去教书呢?”

盐商说:“先生如果愿意,我家儿子正好缺少老师,你来教我儿子怎么样?”书生很高兴地答应了。

盐商回家后,准备了衣服和其他东西郑重地请书生住了进来,让他教两个儿子读书。

过了半年,盐商看书生性格开朗,学问和书法都很好,就派媒人去向他提亲,让他做了上门女婿。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盐商去世。他的大儿子继承了家业,起初还以礼相待,后来逐渐看不起书生,还戏弄侮辱他,不让弟弟们去跟他上学,说:“他自己都是一副寒酸样,跟那个穷措大读书能有什么用?”

书生得知后,从此无事可做,整天郁闷地在家读书。他的妻子见了讽刺他说:“丈夫不能自己奋发图强,却依靠亲戚,这让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书生一听更加生气,本来舅子嫌弃倒也罢了,不想自己的妻子也看不起自己,脸羞得通红,起身就要离开她家。妻子急忙拉住他说:“我奉了父亲之命与你结为夫妻,就是要跟你生活一辈子,我怎么又会有嫌弃你的想法?我只是不得不劝你自立罢了。现在你如果要离开我,又能去哪里?”

书生说:“我是一个穷人,这是我的命,不能看人脸色生活。请还我自由,让我去我想去的地方。”

妻子苦苦挽留他,但他坚持要走,最后他脱下华丽的衣服,穿上原来的旧衣,不带走岳父家一分钱,只带着他来时的笔和砚台孤独地离开了。

他的妻子泪眼婆娑地望他远去,不由痛彻心扉。

他来到嘉禾,身上没钱不能再向前行,就住在三塔寺里,仍像以前一样卖卜算命。他的卦摊左边,也有一个星士(也即算命先生),相术非常灵验,生意特别兴隆,每天能赚几千文钱。

星士因为与书生是同道,遂与之交往,言谈之下觉得书生与其他算命先生很不同,就叫他把八字写来推测了一番,然后才告诉他:“阁下的命理非凡,理应得到一品官职,如果你能向北游历,不久就会发迹,我推算的人多到哪去了,绝对不会有错。”

书生苦笑起来:“我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身上不名一文,哪有钱出去走动?”

星士说:“这有何难,我自从来到这里后,已经积攒下十多两金子,你尽可全部拿去使用。只要你十年以后发达了,不要忘了今天,那就算对我的报答了。”

书生说:“那是当然,我怎敢一日或忘?”于是他得到星士的金子,搭乘运粮船抵达天津。可是来到天津,那点钱又花光了,他听说保定有一个相识的宗族人做茶叶生意,就跑去投奔他。

但他到了保定,那个宗亲已经停业关门回到了南方,此时他才是真正的穷光蛋一个了。他又去找好几个同乡,然而他们都无力帮助他,只是推荐他去官署里做文抄公,整天抄抄写写赚得几十个钱,勉强不至于饿死而已。

又过了几个月,他患了疟疾睡在床上动弹不得,已经昏迷过去。疟疾在北方是无药可救的重病,官署里的人就准备将他抬出去扔掉。科房负责的小吏心有不忍,就拿了几百文钱放在他怀中,让工人抬他出去,放置在一座古庙走廊下。

当时正是大雪天,积雪将他全身覆盖,当时疟疾发作浑身燥热,不想冰冷的雪将他身体冷冻一夜后,他居然活了过来。醒来后他明白了一切,一怒之下继续向北而去。苦命人啊!

他走到漕河时,雪下得更大,眼前一片白茫茫看不清前路,跌跌撞撞之下一个不小心扑入了河水里,冻得全身僵硬站不起来,随后就失去了知觉。

河边有一座庙,一个老僧正困在炉火旁打瞌睡,梦到伽蓝神告诉他:“贵人有难,你快去救他!”老僧睁开眼睛,模糊中看到庙外有一只白虎趴在河里,急忙跑出来看,原来是一个穷人僵卧雪中,已经不知是死是活。

老僧以为是死人就不敢下河去救,又在炉火旁打盹,结果伽蓝神生气地骂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你却见死不救,马上就有灾祸降临到你头上。何况救了这人,以后还将复兴你的庙。”

老僧这回再也不敢迟疑,决意要去救这个河中死人。可他的徒弟和火夫拉住住极力阻止,说一个死人还救什么救?以后他的家人找来说不定还会惹出大麻烦!

老僧不听,迈步跑向河边,将书生搀扶起来背入庙内,脱下他湿透的衣服,用棉被包裹着他保温,又烧姜汤给他服下,好半天他才苏醒过来。

老僧问他的来历行踪,知道他是个读书人,对他更为尊敬,就给他换了衣服,让他住在庙中与他们一起生活。

书生在庙里一直住到大雪过后,旧岁结束又是新年,此时春暖天晴,僧人就对书生说:“先生是功名中人,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你发迹的机遇,我的师弟在京城隆福寺任住持方丈,与那些王公大人都有往来,不如我写一封信,给你两贯钱送去北京投奔他如何?”

书生欣然同意,搭上马车就去了北京。来到隆福寺,方丈看到他气宇轩昂,不是一般人的样子,就对他说:“既然是我师兄托你到此,就让侍者带你去安排一间僧房住下,然后在此寻找机会。”

他从此便在隆福寺住下,虽然吃饭没有问题,但是生活费用依然没有着落。

他的性格非常和蔼,说话温和,僧人们得空都喜欢与他聊天。有一天他们看到书生的书法非常漂亮,就向他建议:“先生你何不到寺外卖对联呢,这样也能赚几个零花钱。”

书生觉得这建议很好,从此每天在寺外写字题诗,而买他字的人源源不断,每天可得几百文钱,这样他才得以买上春天的衣服。

当时皇太后下旨抄写《妙法莲华经》一百部,布施天下名山古刹,以作大功德,皇帝就叫翰林院的官员们来抄写几页样本,可是写的字都不符合太后的心意。于是又下旨,叫亲王们向社会上的人征求善书法的人写经。

亲王认识隆福寺的和尚,就请寺里的书记僧也写经进宫看一下,结果更加令太后不如意,亲王无可奈何,只好责成大和尚找人再写。大和尚与众僧商量,大家一致觉得卖对联的书生写的字漂亮,不如让他去试试?

大和尚不屑一顾地说:“他不过是一个卖春联的穷书生,何足担此重任?”可是僧人们为难地说:“那又如何?除了他我们再也找不出其他人了啊!”

大和尚不得已,只好死马权当活马医,就请书生写几页经送进宫里去试试。不料太后一看到书生的字顿时大喜,马上叫亲王请这个写经人进入王府专门虔诚写经,经书写完之后还有重赏。

亲王赶紧亲自来到隆福寺找到要人,大和尚听了惊惶失措,完全没有准备,原来这个穷书生的书法还真的了得!急忙将书生盛装打扮一番,送了许多生活用品让他带进王府。

经书写成后,皇帝问太后是否满意,太后高兴地说:“朝廷各位大臣没有哪个的书法能出此人之右,只是此人还没有什么功德,但我看他将来一定能成为正直的大臣,对国家能作出很大贡献,因为他的书法浑厚有力。我看不如给他一个官做,试试他的才能如何。”

太后的话皇帝不敢不听,于是皇上奉太后懿旨召见书生,赐他进士出身,在六部作官,遇缺再候补。

已经任职的书生自此扬眉吐气,但他天性善良,并未忘记自己的发妻,他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来北京陪伴自己。

可他妻子却回信说:“自从你离开后,我就对世俗生活失去了兴趣,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清静的生活,觉得自己不能再做你的妻子了。如果你还念及我们结发之情,可以再娶一个妾室。”此后任他如何写信催促,妻子就是不来,他唯有长叹而已。

但书生考虑到岳父对自己的提拔抬爱,如果不是妻子的刺激,说不定他仍然寄人篱下。因此对妻子非常重情,从此终生没有再娶。

皇帝信任书生,认为他忠诚朴实,一年内对他多次提拔,不到十年,他就做到了直隶藩台的职位。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总督,负责京城周边的事务。

十年后,当年那位星士果然来见他,星士的相术确实没说的,他确实发迹了。他给了星士丰厚的报酬,让对方高兴而去。

漕河的老和尚当时已经八十岁,因为这位官员的推荐,许多文武官员都争相向老和尚献礼,还修缮了庙宇,规模宏大,并且在庙宇旁边建立了一个收容所,用来收养流浪者。又在那里设立了留养局,确保没有饥寒交迫的百姓坠河。

在他的管辖境内,他还开发了水田,修建了河渠和桥梁。起初北方人不习惯种植棉花,他就从南方聘请男女来指导种植,并制作了耕织图献给皇帝,皇帝还为此题了诗。

当他在做抄经人时,了解到了官吏的利弊,所以他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防止官吏滥用职权。他还修复了义仓,制作了义仓图,将粮食均匀储存在四方乡村,以便于救济贫苦百姓。

他的治理使得全境上下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富足,这让皇帝更加看重他。在他进京朝见皇帝时,皇帝询问他为什么还没有孩子,他如实回答自己从前的遭遇。

皇帝听了还有这事?于是下圣旨宣他的妻子进京与丈夫团聚,这令妻子不得不来。他高兴地用正式的仪式迎接她进入官署。

妻子见到他后,拜了两拜说:“我来是应你的要求与你团聚,但我年纪已经大了,没有生育的可能,只能帮你管理家务。请你再娶一个妾室吧。”他没有听从,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江南织造府进献给宫中的一个美丽宫女赐给他,他们生了一个儿子。

皇帝赞赏他妻子不妒的性格,提升了他的官衔,最后官至宫保,并正式封他的妻子为一品夫人,妾室被封为宜人,他们的儿子后来也成为了大中丞。真的应验了他岳父曾经的预言。

这是清朝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为尊者讳的缘故,作者没有写出这个宫保的姓名,而且袁枚也写过这个故事。书生在任上做了更多善政,以上只是简略记述而已。

--参考文献: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

2 阅读:16

水殿风凉有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