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二心!美猴王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另类解读,谁替了谁的命?

躺友阿Q 2024-03-08 12:38:10

之前分别介绍了西游路上的几位主角,今天我们说一下《太白金星有点烦》里的齐天大圣和六耳猕猴的故事。虽然故事在小说里是一步步层层有逻辑的推进的,但是结合西游记原著似乎还有不合理的地方,在我看来虽然背后意义深刻,但是比起其他阴谋论似乎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在《太白金星有点烦》的解读里,六耳猕猴也是天地间的一个有福源的妖怪。也有自身的一定修为本事,可以上天庭见神仙,但是没有机会获得编制,一直是妖的范畴,没有仙佛的福缘。 故事一开始六耳猕猴就开始坚持不懈的起诉美猴王,说猴王占据了自己拜师菩提老祖的名额。

在美猴王拜师菩提老祖的篇章来看,菩提老祖在西牛贺洲隐居,对于身为弱者的普通民众传道授徒布施百姓。菩提老祖门下的徒弟不少,还有公开演讲。这些百姓、小徒弟有点像是修仙小说里的外门弟子,以及听课沾染因果的“潜在弟子”。而美猴王/六耳猕猴,原本所获得的就是一个外门弟子的入门机会。可以说是美猴王福源深厚、颇具灵根,打破盘中之谜,所以才在菩提老祖面前得到了指引,拜入内门,学会了筋斗云、七十二变等本事,成为了老祖亲传弟子。

在西游记续集的电视情节里,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路争到了佛祖面前,被收入钵盂之后被猴子一棒打死。有人解读说:这是因为六耳猕猴本是孙悟空为了惩戒师傅善恶不分所变化出的分身,如今已经给三界展示了个遍,事情结束之后自然要销毁罪证。

但是马亲王的解读却很不同:两只猴子一路上从水帘洞闹到唐僧、观音菩萨、玉帝、佛祖,可能是六耳猕猴在主动引导,为的就是找到一位领导替自己“打抱不平”,六耳猕猴觉得孙悟空的一切都是基于顶替了自己在菩提老祖那边的“入学名额”,所以孙悟空的一切成就都该是自己的。只有找到一位足够分量的大领导才能拨乱反正,而一路闹到佛祖那边却没有人敢替自己发声,所以在最后发狂向佛祖出手引的佛祖用钵盂收了他,而孙悟空的“打”是为了给六耳猕猴一个魂魄转世的机会。

在马亲王的结尾,凌云渡的无底小船里除了唐僧、还有孙悟空的肉身。孙悟空的名字和他的西游路很像,悟空,悟空,悟道一切都是空。“超脱因果 太上忘情”,虽然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太上忘情,不是无情无欲,可我们的齐天大圣因为知道的东西太多,反而越发痛苦。所以他磨平了自己的棱角,选择当那个斗战胜佛。但是,美猴王又还是那个有情有义的好大圣,他觉得自己欠了六耳猕猴一番因果,所以最后还了六耳猕猴一份因果。

孙悟空说,“我偷了六耳的命,别人又拿我的命去替罪;我演了这一场劫,又在更大的一场假劫之中。那篇揭帖说得也没错:我俩真的是一体两心,他是被镇前愤怒的我,我是死心后苟活的他。”在小说的最后,太白金星和观音看到孙悟空的肉身残腿慢慢变化,长出了六只耳朵,随后去了地府,发誓就算搜遍整个地府也要找到六耳猕猴的魂魄,把肉身赠与六耳,还他一份因果。

最后是私货时间:以六耳猕猴的故事性来说,小说挺严谨的。现实里就有被顶替了高考成绩,几十年如一日,各个机关都去举报,就想要个说法的人。在西游世界里,各个大宗门的记名弟子不知道有多少会被顶替的,只是刚好六耳猕猴就想要个说法,孙悟空刚好天赋异禀得了老祖亲传走上取景大业,才备受关注。六耳猕猴在一次次的举报无门之后最终疯狂,选择伪装孙悟空闹上三界最高法庭——天庭和灵山,在得知状告无门后选择赴死。

但是结合原著:孙悟空的本事是菩提老祖亲传,六耳猕猴怎么学会?七十二变二郎神也会或许有其他师门,筋斗云呢?如意金箍棒和随心铁杆兵的武器问题呢?猴子是福缘深厚有大因果拿了大禹治水的神器,六耳哪里来的可以和猴子媲美的武器呢?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六耳打官司”的故事虽然是脱于原著,但是还有些问题没解决,不是一个好的暗黑向解读。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