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痕舌辨证分析

青囊译录 2024-05-23 06:24:18

齿痕舌,这样的舌象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旦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中医大夫往往定义为脾虚肝郁,那究竟是怎么辨证的呢?辨证后如何用药呢?下面就齿痕舌逐一分析,供大家参考。

齿痕舌,又叫舌胖大齿印舌,一般是指舌体胖嫩,边缘呈现牙齿挤压舌边凹凸痕迹的舌象。这种舌象多属于脾气虚或脾肾阳虚所致,若齿痕舌舌质淡白而湿润者,属于脾气虚或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内生寒湿或寒湿壅滞。

临床辨证此类舌象大致分为三类:一,齿痕舌气虚型;二,齿痕舌阳虚型;三,齿痕舌气阴两虚型。

一,齿痕舌气虚型辨证

素体虚弱,消瘦、面色晄白或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自汗,精神不振,不欲饮食或饮食减少,或食后腹胀、泛酸、呕恶,头身困重乏力,腹部坠胀,疝气或脱肛,大便溏稀,口中粘腻,舌苔薄白滑腻或白腻,舌体胖嫩,舌质淡或淡白,舌边凹凸齿痕明显,脉象三关具虚,细弱无力。

治宜温中健脾,消食除胀。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味”。

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根据证候加味甘松,焦三仙,鸡内金。

二,齿痕舌阳虚型辨证

阳气不足,神疲乏力,精神倦怠,皮肤苍白或青灰,肌肤甲错,纳呆食少,动则汗出,畏寒肢冷,微恶风寒,腹中冷痛,喜温喜暖,四肢不温,嗜卧嗜睡,或下肢浮肿,口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清长或尿频,舌质淡白或淡灰或淡青,有瘀斑瘀点,色青晦暗,舌下脉络怒张或迂回曲张,脉象三关沉,应指无力,脉迟缓或结代,妇女月经不调,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宫寒不孕。

治宜温中醒脾,消食健胃,温补脾肾。推荐方剂“附子理中汤加味”,少阴厥阴证重者“四逆汤加味”。

附子理中汤:大附子、人参、白术、干姜、肉桂、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一片,大枣两枚。(这里没有剂量,辨证后根据证候加减即可)。

三,齿痕舌气阴两虚型

气阴两虚齿痕舌,一般是指既有气虚症状,又同时具有阴虚的症状,称之为气阴两虚型。《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中说:“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这也说明齿痕舌患者多有瘀血的病机存在。故此曰齿痕舌以气虚、湿盛、瘀血而兼夹它证多种病机所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当以气虚型为主,症见舌质淡红或淡白,舌苔薄白或厚腻,色微黄,舌体胖大肥厚透亮,舌边齿痕凹凸深浅不均,全身症状为面色咣白或萎黄,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口唇淡白,头身沉重,四肢倦怠乏力,或下肢浮肿或水肿,身懒不动,自汗或盗汗,动则气短,不欲饮食,或饮食减少,而饭后腹胀为主症,泛恶欲吐,小便清长,便频,肠鸣,或大便多溏稀,慢性腹泻,脉细弱,或迟缓无力。治宜益气养阴,益气生津,补脾渗湿之剂,方药用生脉饮或参苓白术散辨证加味施治。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指出:“舌体不胖而边有齿痕,兼舌质淡嫩者,多属气血两虚。”

在肝硬化的患者中研究发现50%以上的患者均有胖大齿印舌,而且伴有舌质青紫或暗红或红绛;且高热病后主见人的舌质多以暗紫色和齿痕舌多见,这些临床表现可以说明齿痕舌患者的病机多伴有五脏瘀血证偏盛偏衰的存在。临证施治辨脏腑、辨气阴,审因组方,方可药到病除。

5 阅读:356
评论列表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