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毛主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品味红梦史说 2024-02-20 05:29:13

“尽信书,不如无书。”1958年11月,毛主席在和朋友谈起商纣王时就以这段话来告诫大家。

主席认为,大家都把商纣王和曹操当成坏人来看待是错误的:

“纣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但因俘虏太多消化不掉,周武王乘虚进攻,俘虏倒戈,所以才亡了国,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

毛主席熟读史书,对很多古代帝王名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看法。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文武双全,礼贤下士,深谙帝王之术,开创了绵延一百多年的大唐盛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明君。

毛主席就曾以不一样的视角评价过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初露锋芒的军事奇才

李世民军事才能出众,有一部分原因是家学渊源。

李家祖祖辈辈都是武将,李世民从小就接受了正规专业的军事教育。他武艺高强,尤擅骑射,十七岁时就敢背着一把弓深入敌营,救出父亲李渊。

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这样评价李世民:

“秦王持弓,我执矛,而天下莫能当。”

由此可见,单论武功,李世民在一群帝王中是出类拔萃的,让后代君王难以望其项背。如若不然,他也很难镇住程咬金、尉迟恭、唐叔宝等一群猛将。

可是,打仗光凭武功是不够的,还要有计谋,李世民的“战神”之名,很大一部分是神在用兵、指挥上。

李世民自幼熟读兵书,能把《孙子兵法》玩出花儿来。隋朝命运终结之后,李渊登基,李世民开始四处征战,大放光彩。

这段时期的代表之战,就是著名的浅水原战斗。

浅水原战斗是李世民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斗。武德元年,李世民带兵讨伐以薛举、薛仁杲[gǎo]为首的陇西割据势力,两方人马在折墌城狭路相逢。

此时,距离薛举大败唐军只过去了两个月,唐军内部士气不高。

所以,李世民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让手下的士兵挖了一条深沟,筑起高高的营垒,任凭敌军怎么叫唤都闭门不出。

李世民此举,正是用的“坚壁不出,疲敌制胜”策略。

《孙子兵法》有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薛军打了胜仗,士气高涨,唐军则士气低落,双方对比惨烈。然,士气可涨,自然也可泄。坚壁不出,瓦解敌军的士气,消耗敌军的粮草,不战而胜,才是上上之策。

果不其然。双方僵持六十多天后,薛军的粮食吃完了,士兵饿得面黄肌瘦,走路都一步三喘,更别提打仗了。

无奈,薛军将领只能率部投降。李世民见时机已到,就让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列阵,来一招“引蛇出洞”。

敌军将领宗罗睺[hóu]果然坐不住了,率兵猛攻梁实。宗罗睺气势汹汹,梁实又被切断了水源,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按照常人的理解,这个时候应该赶紧救援,宗罗睺料到了这种结果,准备来个“围点打援”。

但是,李世民预判了宗罗睺的预判。他没有一股脑地把手上军队都调去支援梁实,而是分散兵力,让右武侯大将军庞玉率部救援,自己则亲率大军埋伏在阵后。

宗罗睺见到庞玉,误以为这就是李世民的主力部队,下令猛攻。双方激战正酣之时,李世民突然率领大军冲出,把宗罗睺杀了个措手不及。

最终,宗罗睺全军溃败,一群残兵败将朝着折墌城逃去。

折墌城里有薛仁杲,如果这些败兵逃入城内被薛仁杲收拢,那就不妙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跨上战马,带着一小支骑兵队伍,追赶逃跑的敌军。被追的逃兵四下分散,败逃到陇外,折墌城里兵力空虚,薛仁杲只能据城固守。

李世民算到了薛仁杲的困境,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将折墌城包围。城内的薛仁杲心慌不已,自觉不敌,被围了一个晚上后就缴械投降。

坚壁不出,疲敌制胜,穷追猛打,一套组合拳下来,唐军反败为胜,平定陇西,消除了西顾之忧。

经此一战,李世民对各种战术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挺进洛阳,指挥了一场中国军事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虎牢关战斗。

一战封神:虎牢关战斗

虎牢关战斗是唐统一中原的定鼎之战,也是李世民军事指挥才能的巅峰。

620年,天下局势日渐明朗。以长安李渊(唐)、河北窦建德(夏)和洛阳王世充(郑)为首的三方势力瓜分了华北领土,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也是在这一年的七月,李世民奉命东征,讨伐王世充。

唐军士气如虹,战斗力强,王世充被打得怀疑人生,不得不困守洛阳。他一边缩在洛阳城内,一边联络窦建德,说服他与自己联手。

窦建德本来不想支援王世充,但他的中书侍郎刘彬却让他出兵,理由很简单。

如果郑被唐灭了,那下一个就是夏,与其都成为唐称霸的炮灰,不如抛弃恩怨,发兵救郑,到时候和王世充里外联手,必然能大破唐军。

窦建德觉得刘彬说得很对,但他没有立即出兵,而是打算等郑和唐打到两败俱伤时再去捡漏。

接下来,窦建德一边关注着洛阳战况,一边“忙里偷闲”,率兵渡过黄河,和起义军首领孟海公作战。

这仗一打就停不下来了。等窦建德吞并了孟海公,终于想起王世充这个塑料盟友时,王世充的军队已经快团灭了。

王世充困守洛阳期间,李世民没有直取洛阳,而是像钝刀子割肉一样,一点点地啃掉了王世充在洛阳城外的所有据点,将洛阳变成了一座孤岛。

这还不算完。李世民包围洛阳后,第一时间就朝粮草下手。

他让唐军埋伏在洛阳粮道边“守株待兔”,等郑太子王玄应经过虎牢关向洛阳运粮时突然发动袭击。王玄应仓促应战,终是不敌,运粮小队几乎全军覆没。

至此,唐军占领了虎牢关,郑军粮道完全断绝。没有粮草和物资,王世充再怎么猥琐发育也逃不过灭亡的结局。

几个月之后,洛阳城内饿殍遍野,老百姓将草根树叶都吃光了,饿得用泥巴混着米屑做饼吃。

城中原有三万户人家,死得只剩三千家,街边随处可见饿死的人。

可是,都到了弹尽粮绝的绝境了,王世充却还是没有开城门投降。洛阳作为东都,城防相当完备,城里的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还有八个弓的弩,可以射五百步远,防御装备足足的,血条非常厚。

唐军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士气涣散,很多将领提出撤军,就连李渊也下密令,让李世民放弃攻打洛阳。

李世民当然不愿意。如今,洛阳已经成为孤城,王世充也只是困兽之斗,支撑不了多久。这个时候班师回朝,不是前功尽弃吗?

于是,李世民千方百计地说服了李渊,并下令全军:“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敢提起班师回朝的,一律斩首!”

李世民的铁血手腕,暂时镇住了军中不和谐的声音,但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到了一个坏消息:窦建德带着十万兵马来“调停”了。

窦建德的大军很快就占领荥阳,在虎牢关东扎营,与王世充互通有无。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郑、夏两军里应外合,那唐军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

李世民紧急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大部分将领都建议撤退,只有一个叫郭孝恪的狠人提出了不一样的建议。

郭孝恪认为,王世充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捉住他是迟早的事。

如今,窦建德来救他,就是妥妥地送人头。老天爷送来的双杀,哪有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据守虎牢关,伺机而动,一战灭两国不是不可能。

郭孝恪的提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肯定。一番思索之后,他定下了虎牢关之战的基本战略:围城打援。

这个打法,就是分出一部分兵力包围洛阳,围而不攻,“坐收其敝”,剩余的主力部队则奔着援军窦建德而去,力求全歼。

接下来,就是李世民的“高光时刻”了。

他将围困洛阳的任务交给齐王李元吉,自己则跨上青骓马,带领3500名精锐士兵急趋虎牢关。

路上,李世民像撒豆子似的,走一段路就留下一些骑兵,让他们埋伏在路边。等他到达虎牢关,身边只有四个人了,其中一个就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弯弓射箭,你手持长枪,就算有一百万人,也对我们无可奈何!”

说完,他又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恶趣味:“敌人看见我就跑,才是上策。”

显然,敌军没有李世民想得那么聪明。距离窦建德营地只有三里时,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同时拉弓射箭,射死了一名敌军将领。

唐军首领跑到夏军大本营来送死,天下还有这等好事?窦建德手下的兵都被这“泼天的富贵”砸晕了,想都没想就带兵追了出去。

李世民勒住缰绳,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上来一个敌军他就射死一个,百发百中。

敌军恨得咬牙切齿,却不甘心放过这么一条大鱼,只能亦步亦趋地追着,一直追到了李世民预设好的包围圈内。

接下来发生的事毫无悬念。夏军一脚踏进李世民的包围圈,损失三百余名将士。他们被打怕了,集体趴窝,不敢再靠近虎牢关。

李世民趁机给窦建德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王世充已经快完蛋了,却还要拉你垫背。你调来十万大军,花了这么多钱,却给别人做嫁衣,何苦来哉?我写这封信就是劝你不要和王世充为伍,如果你不听,可不要后悔哦!

本来,窦建德已经决定和王世充联手了,但李世民的这一招又让他犹豫了。他误以为唐军很能打,不敢再和唐军硬拼,就改变了进攻的主意,等在原地,继续吃瓜。

窦建德的举动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这厮要么退兵,要么进攻,守在原地是怎么个意思?这仗还要怎么打?

被动等待不是李世民的风格。面对窦建德的摇摆不定,李世民下了一剂猛药,直接扼住粮草命脉,派王君廓袭击了窦建德的运粮队。

于是,等窦建德回过神来,傻眼了:他的粮草全部被焚,后援已断!

窦建德吓得瓜都掉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和李世民正面刚,扬眉吐气,二是乖乖认怂,卷铺盖回家。窦建德选择了前者。

这正中李世民的下怀。为了给窦建德信心,他带兵渡过黄河,前往黄河以北牧马,制造“唐军草料短缺”的假消息。

窦建德一听喜不自胜,觉得天赐良机。殊不知,这都是李世民给他挖好的坑。

五月二日,窦建德全军出动,信心满满地在汜水东岸布阵。然而,阵布好了,唐军却迟迟没有出现。

队伍里的士兵大眼瞪小眼,在原地等到中午,人困马乏,一口水都要抢着喝。

李世民得到消息,顿觉时机已到。保险起见,他没有全力进攻,而是先派出一支骑兵小队试探。

如果夏军临危不惧,纹丝不动,则说明军心未乱,如果他们躁动不已,就说明进攻的时机到了。

李世民更偏向于后者。果然,骑兵小队一冲出来,夏军就阵脚大乱,四散奔逃。李世民不再犹豫,率领轻骑走在最前面,大军紧随其后,涉过汜水,朝窦建德扑去。

这个时候,窦建德在干什么呢?他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浑然不知,还在大营里熬鸡汤,开动员大会呢!

李世民的突然袭击,让窦建德方寸大乱,没支棱多久就被俘虏了。

见到窦建德被抓,李世民心情很好,还开了个玩笑:“我打王世充,关你什么事?你在河北好好待着就行了,非要横插一脚。”

窦建德苦笑一声,强行挽尊:“我要是不来,不还得麻烦你去一趟河北?”

窦建德战败,王世充也穷途末路。五月初八,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见面了。他们一个在囚车里,一个在城墙上,双方的表情都是如丧考妣。

次日,王世充身穿白衣打开城门,缴械投降。

经此一战,李世民收拢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创造了“一战擒二王”的千古传奇,他本人也被封为“天策上将”,在中国军事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子兵法》有言:“兵者,诡道也。”纵观李世民的战斗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深谙此道。

无论是浅水原之战还是虎牢关之战,他都牢牢把握住了对手的心理,作出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己方的决策,决胜千里。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李世民是自古以来最会打仗的人,无人能出其右。

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天才,既能上马打江山,又能下马治天下,被誉为“皇帝中的战神”,得到毛主席的夸赞也就不奇怪了。

信息参考:

1. 青年时讯-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2. 国家人文历史-虎牢关,将星闪耀时代的中原战场

3. 司马光-《资治通鉴》

15 阅读:3582
评论列表
  • 琢玉 16
    2024-02-20 11:24

    就凭虎牢关一战擒二王,玄武门之变,尤其是贞观之治就绝对称得上千古一帝………

品味红梦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