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了“猪王”牧原双汇、“鸭王”华英、“羊王”雨轩、“鸡王”永达的河南,凭借极强牛肉产业积淀,再诞生一两家“牛王”,只是时间问题。
问题是,谁会是第一个牛业独角兽?
【河南千亿牛肉产业没有“领头牛”】
千亿级的红白肉制品赛道里,“中原肉袋子”担当河南,凭一己之力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占据全国1/10的生猪饲养量、拥有全国第一位的生猪存栏量,以及居全国前列、年产150万吨的禽肉产量,妥妥地“中原熟、天下足”。
但是,排名全国第一的肉制品加工阵营里,却独独缺少了河南牛肉的身影,让“三大红肉”缺少一种遗憾。
不仅如此,再从肉制品头部企业豪华朋友圈来看:河南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市值一度高达2200亿元,一年的生猪出栏量就独占全国十分之一;河南诞生了每年杀猪1000万头的“世界屠夫”双汇,屠夫长万隆个人年薪就拿到20亿;河南还曾孵化出了肉鸡养殖行业的“双子星”、中国肉鸡产业“开山鼻祖”——永达食业和大用实业,前者的鸡肉出口量排全国第二,最早开发了肉类新品乌鸡卷,后者一度排名全球50大家禽企业第12位、亚太区第4;河南还飞出了“世界鸭王”、鸭肉第一股华英农业;河南甚至跑出了“羊王”雨轩,一年肉羊加工量就达120万只。
但是,国内高达十万亿的畜牧市场,河南尽管在猪肉、羊肉、鸡鸭肉领域独领风骚,却迟迟没能诞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河南牛肉大户。
河南是传统肉牛养殖大省,牛存栏量位居全国第11位,牛肉产量36.7万吨、位居全国第9位(2022年数据),却在明星牛肉企业的培育上,处于尴尬的失语缺位状态。
【养殖分散致牛肉屠宰加工品牌集中度低】
千亿牛肉产业没有“领头牛”,原因何在?
一部分归结于历史和行业特性。过去认为,养牛成本高,消费端价格贵,价格悬殊的刻板认知让消费者选猪肉、鸡鸭肉还是牛肉时大多用脚投票。其结果就是,牛肉消费总量低,国人消费习惯未完全养成。国民人均牛肉消费6.2kg,远低于美国的26.2kg人均消费量。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果中,牛肉也仅仅占到了8%,与29%占比的家禽类相去甚远,与占比56%的猪肉相比更望尘莫及。
牛肉很难走上家庭餐桌,价格相比猪肉、鸡肉贵是一方面,家庭烹饪难度大,部分人感觉,在家里做牛肉不好吃。
另一层深层原因是,养殖分散导致牛肉屠宰加工品牌集中度低。绝大部分都还处于具有小农经济特征的小、散屠宰现状。多数牛肉是由散养户提供,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形成一条完整产业规模。再加上,养殖繁育技术水平低、市场价格受进口肉、走私肉的影响以及产业链成熟度低,也对养殖户的规模化形成掣肘。
同时,牛肉行业利润低也是不争事实。禁牧还草、饲草、大豆、玉米、人工等价格上涨造成成本上涨,牛肉产业链长、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投资大,都在挤压利润空间,成为牛肉行业难诞生上市公司的症结。
【河南牛肉产业发展的王牌】
然而,以上只是历史和过去刻板认知。
硬币的另一方面,却是牛肉行业近年势不可挡的向上走势————中国牛肉消费量987万吨,占全球消费量17%,全球排名第二。
永远不要低估国民吃的潜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牛肉需求缺口高达268.47万吨。国内牛肉产量远远低于需求量,牛肉不够吃了,以至于需从国外进口牛肉进行补充。早在2013年起,中国就从牛肉净出口国变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进口国之一,2022年我国进口了268.94万吨牛肉。
这背后是消费市场的转变、国人口味多元和迭代、消费场景增多、产量增加带来的价格更趋亲民,以及预制菜爆火形成的助推。经过多年市场发展,养殖行业的迭代、进口市场的补充、冻品库存积压,已经将牛肉价格打了下来,“牛肉自由”不再是传说。
针对使用半成品较多的B端餐饮食材,火锅场景在助推牛肉单品不断被看见,55万家火锅店带来的6046亿元市场规模,给牛肉食材应用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数据显示,牛肉已经成为火锅食材增幅最大单品,半年时间牛肉火锅相关企业数量增长了51.3%。
针对C端家庭厨房,主打即食、即热的预制菜品狂飙,给牛肉销售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牛腩煲、小炒黄牛肉让消费者到家加热就能食用,解决了家庭牛肉不好烹饪的问题,拓展了牛肉消费场景。比如,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一年5个亿肉类销售额中,有超过47%是牛肉预制菜销售量,销售额近4亿元。
具体到河南市场,在牛肉产业链更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中原大地,支撑了延续千年的畜牧业发展,河南的秸秆资源充裕,是牛养殖天然食材,政府也一直在倡导“秸秆变肉换奶”发展之路。
河南以400.7万头牛存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年饲养量5万头以上的县域,在河南就有41个,河南拥有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4个,居全国第2位,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年销售冻精剂量占据了全国1/3市场份额————这些均是河南牛肉产业发展的底气,也是河南牛企能坐稳牌桌的王牌。
再加上,河南一亿消费人口、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极具性价比的冷链物流和劳动力优势,更让河南宰牛享尽泼天富贵。
综上,牛肉产业链的两极分化,上游养殖产量不够,下游消费却格外强劲,量价双涨将产生巨大市场空间。诞生了“猪王”牧原双汇、“鸭王”华英、“羊王”雨轩、“鸡王”永达的河南,凭借极强牛肉产业根基,再诞生一两家“牛王”,只是时间问题。
【谁最有可能成为河南牛王】
那么问题来了,谁最有希望成为河南版的中国牛肉大王?或者说,符合什么条件和资质,才能培育出河南牛肉行业的又一个双汇、牧原。
能否成为牛肉业独角兽,影响因素很多,与极强的生产研发、精准的市场定位、既快又稳的发展节奏、和谐的产业生态机制、长远的价值取向等都息息相关,但深入肌理来看,终归要从企业的生产端、销售端、供应链、产业链等内里进行拆析。
先直接放结论:未来河南最有可能诞生牛肉独角兽的,和一牧鲜算一家。下面从几个纬度分析。
1、生产链:自建工厂是一种长期主义
工厂和生产研发能看出一个品牌的潜质、路径乃至勇气。
当下多数品牌追求贴牌、代工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自建工厂显得笨重而缓慢,重资金、重投入、回报期漫长,但却是抱着一种长期主义,不是干一票就走人,不是寻求短线投资。
恰恰和一牧鲜就走了一条慢道路,选择自建工厂,而且是一口气建设了四个工厂,鹿邑工厂、锦州工厂、上海工厂、湖州工厂,分别有不同定位,专注涮肉、毛肚、烤串灯深加工牛肉产品,专注国产鲜肉工厂,专注为线下连锁餐饮和线上电商供货,以及专注于家庭儿童牛排产品、牛肉熟制品。每个工厂都造价不菲,不计成本投入。
工厂是心脏和动脉,为供应链各端口源源不断供血。自建工厂,将产能这个生命线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一开始就为其稳健行远发展打下了定海神针。
当下“牛源红利时代”变成了牛肉短缺时代,牛源是否稳定成为制约企业的一大瓶颈,如果仅仅依靠外采和代工等外部供给形式,不如把屠宰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给自足,规避经营风险。况且,国家对小作坊屠宰场的管控日益收紧,定点屠宰政策、卫生技术标准都在抬升肉制品加工企业准入门槛,个体屠宰户逐渐离场,提前布局自有工厂也是未雨绸缪之举。
工厂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保证了源头质量的把控、产品的稳定输出、供应链的通达和价格竞争优势,也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做出反应,实现C2F订单化生产。当然,这需要品牌方付出极大的勇气、对行业的专注、对自身的自信,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
2、销售链:直面市场“最后一公里”
重生产、轻渠道市场,是河南不少农业企业的通病。在这方面吃过亏的头部企业不在少数,从倒闭破产的永达食品、大用食品,到华英农业、雏鹰农牧,无一不是擅长搞研发,却没在渠道、品牌、供应链等方面抢占先机,倒在了企业常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上。
传统企业思维,往往依赖大工业模式、一味拼上游,不能洞察消费,不能根据行业和市场趋势的变化系统重构运营体系,未能在新的市场消费需求中及时转型升级。在一个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供给的年代,既要重生产加工端,也要重贸易消费端。
和一牧鲜一开始就注意到了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全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的是“大单品、强终端、重营销”策略,从单一渠道聚焦向多渠道布局延伸。
渠道上走BC双轮驱动发展,既有来自于锅圈食汇、海底捞、小龙坎、巴奴、九毛九、朝天门等10000多家B端线下门店打基础,又开展有食品企业、经销商、商超等渠道,更上线了电商渠道,通过上架董宇辉、交个朋友等头部直播平台,强势营销,俘获年轻客群。
直面市场,既要重生产加工还要以搞销售、做供应链为长,东西不仅要好,还要卖的好,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稳如泰山。
产业链:从屠夫到牛肉方案解决商一直以来,农畜产品多数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度和产业价值链挖掘不够。未来的企业,谁在产业链上抢先一步布局,就多了一分拔得头筹的希望。
在产业链上挖掘较为深入的有华英农业。曾经的华英完全实现了从种鸭繁育孵化、商品鸭养殖、屠宰冷冻加工、熟食加工、饲料生产到羽绒加工的系列化生产,其产业链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是最完整、最完善的。
和一牧鲜的打法,也是做牛肉食品现代化全产业链,不仅包含牛肉屠宰分割,还涉及精深加工、连锁专卖及供应链服务,产品包括了鲜肉、涮烤、水发、牛排、牛肉类预制菜5个产品序列。既有预包装系列,还有专为大客户定制开发的产品系列。
这个牛肉大户,已经从传统屠夫角色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牛肉产品方案解决商。
4、供应链:得供应链得天下
无论是线上正炙手可热的电商直播,还是传统的食品餐饮企业,归根结底比拼的是供应链。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供应链包括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一牧鲜的供应链做法是,用C2F牢牢锁定上游工厂端和下游用户端,形成了商流;通过华鼎供应链,构筑了18个省级区域仓配中心全国组网、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构建了县乡冷链下沉能力和保供能力,支撑和一牧鲜深入县域的运力,搭建起了链接工厂和门店的物流。
依托于和一牧鲜智能化供应链平台,采纳超1万家线下门店的物流交付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帮助线下客户精准预测、指导其经营,同时依据这些数据可以调整上游的生产计划,最终实现降本、增收、增效,构成供应链闭环。
当下,和一牧鲜已经成为行业头部品牌。刚过去的1月份,和一牧鲜获得了沙利文颁发的“肥牛卷中国第一品牌(按2023年销量计)”和“2023年全国肥牛卷销量第一”殊荣。
集纳了独家生产链、优质市场链、高效供应链的和一牧鲜,能否成为牛王,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是唯一的“领头牛”。因为河南3000亿的牛肉产业梦,极具想象空间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