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吃粗粮,血糖还是容易升高?你可能吃到了“伪粗粮”

刘大巧 2024-10-17 03:10:11

粗粮因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被广大糖友(糖尿病患者的友好称呼)视为控制血糖的优选食物。

然而,不少糖友发现,即便自己经常食用粗粮,血糖水平仍然居高不下,甚至不降反升。这一现象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伪粗粮”陷阱。

一、粗粮的益处与误区

粗粮,如燕麦、糙米、玉米、荞麦等,以其高纤维、低升糖指数(GI)的特点,被推荐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主食。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少餐后血糖波动,从而有助于血糖控制。此外,粗粮中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然而,在实际饮食中,许多糖友对粗粮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误区之一便是认为所有粗粮都能降血糖,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事实上,粗粮中的淀粉含量和热量与细粮相比,差异并不显著。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而非单纯依赖粗粮。

二、伪粗粮:健康陷阱

“伪粗粮”是指那些经过加工、去皮、脱粒或提取淀粉等工艺处理的谷物或豆类产品,以及添加了糖、油脂等成分的粗粮制品。

这些产品虽然冠以粗粮之名,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粗粮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甚至可能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粘性粗粮:大黄米、糯小米、糯玉米等粘性粗粮,虽然含有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但其升糖指数(GI)可能高于白米饭。

这是因为粘性粗粮中的支链淀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因此,控血糖人群应谨慎食用。

精细加工粗粮:将粗粮研磨成粉或制成糊糊,虽然方便食用,但会破坏粗粮的纤维结构,使淀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从而升高血糖。例如,杂粮粉、杂粮糊糊等,其GI值远高于整粒粗粮。

膨化粗粮:膨化处理会改变谷物的结构,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从而加快血糖上升速度。常见的膨化粗粮有可可米、卜卜米等。

添加油脂和糖的粗粮制品:为了改善口感,许多粗粮制品会添加大量油脂和糖。如粗粮饼干、粗粮面包等,虽然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但热量和GI值也很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合成麦片:一些麦片产品以麦粉、玉米粉等精制谷物粉为主要原料,配以少量燕麦或全麦粉,实则并非真正的全麦产品。

这些麦片往往添加了植脂末、白砂糖等成分,热量高、GI值高,失去了粗粮的健康益处。

三、专业文献支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适量摄入全谷物和杂豆,每天50-150克,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加工方法对红小豆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刘芳等,2005):研究表明,加工处理会影响谷物的消化速度和血糖反应。

《不同烹调方式淀粉食材的血糖反应和饱腹感反应》(卢家灿等,2021):发现烹调方式显著影响食物的血糖反应,如蒸煮相较于油炸和煎炒,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胡玉华等,2014):指出膨化处理会改变谷物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消化性和血糖反应。

四、如何避免伪粗粮陷阱?

选择真粗粮:购买粗粮时,应选择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较低的整粒粗粮,如糙米、燕麦片、全麦粉等。避免购买经过精细加工或添加了大量油脂和糖的粗粮制品。

合理搭配:饮食应多样化,粗粮与细粮、蔬菜、肉类等搭配食用,以平衡营养摄入。同时,注意控制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科学烹调:烹调粗粮时,应采用蒸煮、炖煮等健康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烹调方式。同时,注意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破坏粗粮的纤维结构。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对不同粗粮的耐受性。如发现某种粗粮导致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五、结语

粗粮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积极的血糖控制作用。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粗粮产品,糖友们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伪粗粮,避免陷入“伪粗粮”的健康陷阱。

0 阅读:8

刘大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