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中专女拿下全球数学竞赛12名,打脸一众名校生

翱翔史书 2024-06-19 15:21:47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即使面对清华北大、剑桥麻省,中专生也能一骑绝尘!

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位“特殊身份”的女生。

在前12名的名单里,大多数还是和往年一样,不是清华的就是北大的,甚至连国外那些麻省理工,英国剑桥等顶尖学府的也有。

但唯独江苏省涟水中专格外的显眼,年仅17岁的中专女生姜萍从各大名校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第12名的好成绩。

从大爆冷到逆袭,姜萍成为本次国内外名校,强强对决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所以姜萍这个新晋的爽文女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灰姑娘的逆袭”

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在做题!这是姜萍在面对采访时所说的话。

要知道一年一度举办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每年都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数学天才前来参加,只因这个比赛的数学题目太具有挑战性了。

所以往年能够进决赛的前20名的名单中,基本清一色的都是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学生。

而今年,年仅17岁的姜萍,不仅来自中等专业学校,学的还是服装设计专业,但却在本次数学竞赛中创造了奇迹,凭借着自己的“中专之力”也能够与其他名校学霸同台竞技中一较高下,闯入了“数学奇才”的行列。

并且当中专与名校产生强烈反差时,更是让人不禁为她喝彩。

此爆炸性的消息一出,就连央视都为姜萍半夜起来写稿子,为她送上鲜花和祝福。

而姜萍的逆袭并非运气,虽然她就读于一所中专学校,学的还是服装设计专业,按常理来说,姜萍与数学本应该毫无瓜葛。

然而,姜萍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姜萍的数学逐梦之旅始于初中,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数学题苦恼时,而当时的姜萍,面对高难度的数学题目时不仅不觉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因此从那时起,姜萍就发现自己有着异于常人对数学的热爱与敏感,或许也正是这份与生俱来对数学的好奇,才让姜萍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了独特的快乐。

后来虽然自己仅仅只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还学了服装专业,但姜萍并未因为人生的转向而放弃自己数学的梦想。

进入中专后,专科院校相对轻松的课业,给了姜萍充足的时间与数学“约会”。

很快,课本已无法满足她的求知欲,于是她开始了自学高等数学的征程。

从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到更高难度的国外版的《偏微分方程》,姜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数学知识的养分。

即便面对晦涩难懂的英文教材,姜萍也毫不退缩,借助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一点一点地啃着这块硬骨头。

就这样,姜萍就凭借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自学,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本科数学专业的水平,这份执着与毅力,不得不令人钦佩。

并且在姜萍眼中,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与公式,更像是一位亲密无间的朋友,解决数学问题就像是自己与好朋友在对话一般。

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数学更多的是晦涩难懂、枯燥的代名词,但在姜萍这里,它却成了慰藉心灵的良药。这份孤独而执着的坚持,或许正是天才的另一面, 他们沉浸在知识与难题的海洋中,并乐此不疲。

尽管如此,姜萍的数学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初涉高等数学领域时,她也会被某些概念难住。

然而,姜萍从不轻言放弃,她会一遍遍在纸上画图,不断调整思路,直至柳暗花明。

而当自己实在无法突破时,她也不吝去求教于人。

在中专学校里,姜萍也遇到了一位同样热爱数学的老师王闰秋。姜萍如果在数学上遇到困境时,就会去找王老师寻求帮助,而王老师发现了姜萍在数学上的天赋和痴狂,便悉心的指导她。

正是姜萍这种刻苦钻研与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让姜萍在数学的海洋里越游越远。

有趣的是,姜萍并未将数学视作人生的唯一追求。在她看来,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甚至与自己所学的服装设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说:“学习服装要制图、裁剪,在我看来都跟数学有关”。

而且姜萍尤其钟爱的偏微分方程,其蕴含的对称之美和她在服装上的设计作画很相似。在姜萍心中,数学不仅是严谨的科学,更是浪漫的艺术,正如她所说:“数学的对称性太美了”。

对于姜萍来说,学习服装设计是她的plan A,那数学便是她的plan B,并且她也希望自己的plan B也能被更多的人看见。

她并未因为在数学领域的出色表现就否定自己的专业,而是将两者做到和谐统一,在不同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这正是当代青年应有的多元成长观,兴趣不分主次,只要真心热爱,就值得倾注全力。

低学历的逆风翻盘

命运的齿轮总是如此神奇,这边中专生逆风翻盘,而另一边2024年的高校毕业生都要崩溃了,1179万高校毕业生一起抢饭碗,简直就是“毕业即失业”。

寒窗苦读十几年,大学毕业的最终归宿竟然要在送外卖,当保安,进厂打螺丝中做选择题。

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一时间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辣评:“从学士到硕士再到骑士,仕途不易啊,且行且珍惜!”

现在“高学历通胀”成为社会中老大难的问题,论其根源所在,一是人们对高学历的偏爱,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想让孩子在文化水平上“吃亏”。

与此同时,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规模扩张远远超出社会实际需求,所以导致学历通货膨胀、失业人员激增。

再加上当前的教育模式,造成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被吐槽是“高分低能”。

但反观,现在的一些职业技术的大专或者中专,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习了一技之长,不断的在动手实践,毕业后反而能变成“低分高能”的高技能人才。

而且现在高学历的市场过于饱和,但技能岗位的市场还有空缺。

相比于高校毕业生,一些大专的就业率反而更加的乐观一点,因此大专生不再是低分低能的代表了。

姜萍本次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为什么一个中专生在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会令人如此惊诧?

背后是否说明我们习惯性地将中专生与“差生”画上了等号,将他们排除在精英教育的藩篱之外?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姜萍的例子恰恰证明,每一个生命都蕴藏着无限可能,我们不应给任何人贴上标签,每一位怀揣梦想的人都可能踏进成功之门。

结语

姜萍的成功并非孤例,而是千千万万怀揣梦想、不甘平庸的普通学子的缩影。她以一己之力,撕开了人们对中专生的固有印象,用实力为中专生正名。

这无疑给所有被质疑、被低估的年轻人以莫大鼓舞:终有一日,我亦能“化茧成蝶”,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姜萍如此爽文又励志的人生确实值得为她点赞!期待姜萍在决赛中能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本文信源来源于:

《热搜第一!17岁中专女生自学高数,“爆冷”拿下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光明网,2024-06-14发布

《中专女生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莫以学历论英雄》,2024年6月14日发布

《热搜第一!17岁中专女生、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她怎么做到的?》,新京报,2024-06-14 发布

4.《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新华社,2023-12-06发布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0

翱翔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