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事后,被秦吞并的列国纷纷得以复国。楚、齐、赵、魏、韩、燕等各国在新旧势力的推动下复国,最后是天下诸侯共灭了暴秦。
之后就是楚汉相争,直到汉王朝的建立,而在这个期间天下事战乱频繁动荡不止,为何秦的故地没有复国的举动?在那个纷乱的时代,关东六国亡而复兴的时代,关中之地始终保持着稳定,没有秦人追求复国而成为了刘邦最为可靠的后方基地,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我们先简单地看一下六国复国的基本力量:楚国算是以旧贵族为核心完成了复国,齐国、韩国、魏是可以说是宗室为首完成了复国,而赵、燕则是地方势力支持下完成了复国。大致来说,进行复国行动的基本力量有三个方面:宗室、贵族和民心,三者有其一都可以。
再来对照秦国看一下。首先是宗室的问题,秦王朝不分封,宗室子弟基本上没有多少势力也就谈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力。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大肆杀戮其兄弟姊妹,而项羽入关之后又对秦的宗室大开杀戒,如此一来秦的宗室基本上没有多少存世,就算有漏网之鱼也只能是隐姓埋名而已。没有什么影响力,又没有多少人,就难以起到复国时的领导作用。
秦王朝不立皇后,没有外戚,此外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是以削弱旧贵族势力为根本政策,这些使得本土的勋贵大为削弱。而启用客卿则一直是秦国的传统,在大一统后更是由关东人士掌控了朝廷,看一看秦一统后的征伐,打匈奴伐南越,统帅中根本不见秦的旧贵族。相比较于楚的项氏、齐的田氏,秦有叫得响的大族吗?
秦的变法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军功制度,这也是普通秦人乐于征战的原因。但天下一统之后,不可能将关东的财富拿来给他们分配,更要命的是秦王朝的政策对于各地是一样的,没有因为他们是老秦人而有什么特殊的优待。所以我们才看到刘邦入关后宣布约法三章时秦人的开心,更是因为刘邦承认、保护了他们的权益而倒向了刘邦,使关中这个秦的核心地区成为了刘邦坚固的后方基地。
宗室的凋零、旧贵族的缺失以及老秦人对于国家的无感,这些都是秦人无复国举动的重要原因。而造成这些原因的关键就在于秦王朝执政的理念,那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皇帝而言,所有的臣民都是一样的,都是其统治的工具和对象,而不会刻意的有亲疏远近之分。这种情况下,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产生王朝的利益攸关者。
自商鞅变法后的历代秦王,依法治国,压制宗室、削弱旧贵族,重用外来的客卿,使得秦地的上层人士逐渐寂寞无闻,以至于在秦末之时只能由少府章邯这个文臣出征,可见秦地的旧贵族衰落到何种地步。而拼死拼活为吞并六国出汗流血的那些老秦人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天下一家,秦人并不比谁高一等,大家一样的服役交税,一样的享受秦的暴政。就这样,秦地之人对于秦的不满到无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严格而言,秦王朝的制度其实是相当先进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相反面,秦先进的制度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换而言之秦过于先进而时代跟不上它的步伐了。所以我们才说秦的统一过于激烈了,以至于很多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包括分封制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汉王朝稍稍恢复了一些分封制,以为国家的藩屏,就是惩秦之弊而做的。
上面说的那三点:宗室凋零、旧贵族缺失和普通秦人的无感,这些是秦人不能复国的重要原因,属于主观因素。客观上,对于复国还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于故国有怀念之处,二是对于现在的不满。这两点有一点就足以引发复国的念头,但秦王朝对于秦人并无多少恩惠,再者汉王朝对他们也还算不错。这样,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秦人对于所谓的复国根本就是没有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