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处于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迅猛扩张的时代。那个时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至暗的时代,我们遭受到了无尽的苦难,以至于今日还难以释怀。
对于那个时代,我们除了痛恨列强,更是怪罪于满清,如果不是满清的无能,我们何以落得那样一个下场。明代的郑和还能带着庞大的舰队巡弋四方,何以到了清代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想到这都不由得暗自伤怀,愤慨于满清的误国。那么,满清误国究竟误在哪呢?
对于满清的误国,一直以来比较统一的看法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拒绝改革和封闭对外的交往;第二,奴化和愚化教育;第三,统治僵化、腐败无能;第四,延续了明朝的封闭政策和重农抑商的政策。综述而言,认为满清的误国之处在于其拒绝改革和对外开放,实施奴化和愚化教育,统治僵化腐败,而这些都是造成近现代中国落后被列强欺凌的重要原因。
以上几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以此为清廷的错误又未免过于偏颇了。清之前的明王朝,同样存在诸如闭关锁国、奴化教育、统治僵化、重农抑商等等的情况,这可以说是封建王朝固有的顽疾,而非满清所独有。清廷之所以误国,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政治上先天上的缺陷,那就是少数族群中少数特权阶层的独裁统治。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年清王朝的建立,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建立的一个狭隘的部族政权。这个政权由于其特殊的情况,而有别于历代的封建王朝。大多数王朝是以贵族或地主阶级为统治的基本支持力量,而清朝虽然号称是满汉地主的联合统治,实际上对于汉族精英极为猜忌,多方位予以打击压制。
著名的清初江南三大案:“江南奏销案”、“哭庙案”、“通海案”,以及同时期的“丁酉科场案”、“庄铤鑨明史案”,等等这些事件,都是满清入关“异族统治”的必然,是清廷有意和汉族世家大族为难,以打击、威劫、削弱汉族世家大族为目的的行为,以巩固其统治。
严格而言,有清一代,底层民众较之各封建王朝来说处境要好一些。清入关伊始就废除明代后期的“三饷”,康熙朝宣布“永不加赋”,而雍正朝则推行“摊丁入亩”,进一步减轻了底层民众的负担,这也是造成清代中期以后中国人口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清王朝之所以如此,除了明面上的稳固统治外,更有削弱汉族世家大族势力和分化汉人之意。
在政治上,清王朝虽然实质上是满汉地主联合统治,但满清贵族一直极力把持着权力。底层由于汉人太多满人太少,清廷无法完全掌握,但高层一直执行满汉并立的政策。如六部堂官满汉各半,设满汉尚书各一、侍郎各二,但在实际权力上以满人为主。而且清廷为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特设了理藩院,这里汉人是不得参与的。如此种种,可见清廷对于汉人的防范之深。
清王朝还大开文字狱,为历代所罕见,弄得文人们战战兢兢,不敢有太多的想法,只得去考证古书以避祸,所以清朝的考据学发达,也正在于此。通过编撰《四库全书》,清王朝又毁掉了大量的书籍,以对文化上的压迫来削弱汉人的反抗意志。
对于奴化教育就不多讲了,我们只要知道清王朝是唯一一个大臣以自称奴才为荣的时代就够了。关于愚化教育,简直就是罄竹难书。我们知道康熙博才多学,天文、数学、外语都广为涉猎,“几何”一词就是他所创。他招揽西洋传教士在宫中教授皇子学习,但不允许民间学习这些东西。还有乾隆皇帝,一直与欧洲有书信往来,对于西方的动态是了解的,但在政策上却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施行愚民的政策。
有清一代,不但中国没有广泛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而且就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也大受限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盲,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清王朝的统治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或者说是刻意如此,原因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唯恐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崛起而危及他们的统治。
正如对于热兵器的态度,他们自认为是以弓马得天下,极力压制对于火器的研发,以至于在鸦片战争之时,拿出的还是明末的火器技术。其间的种种骚操作,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保证满洲八旗对于民间的武力压制,以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
总而言之,之所以说满清误国,根本原因在于其统治者狭隘的部族观念,不以整个国家的利益为重,单纯只考虑统治阶层自身小集团的利益。就像慈禧所言:宁与洋人,不与家奴。如此的行径,国家怎么会不落后,怎么会不受欺凌。
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满清只是维护其统治阶层的利益,而非所有的满人,满族的下层民众同样被满清贵族所压迫,同样遭受着国家被侵略带来的苦难。虽然清王朝一直有着满汉之别的做法,但在事实面前满族民众也会逐渐的觉醒,加入了推翻满清的行动中来。清末之时,清王朝曾经有退回关外的打算,正是满人革命党在东北的举事使得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最终选择了退位。所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才说辛亥革命并非是排满革命,并由此提出了五族共和。
满清的灭亡,表明了一个朝代,如果只是维护极少数特权阶级的利益,而不以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为念,那么这个王朝必定是腐朽的,必将为民众所唾弃,必定是要被历史所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