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良知,一定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才能具备

天空蓝星 2024-05-19 10:38:00

对于获得诺奖的那位著名作家我基本上无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也不曾对他做什么评价。本来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的印迹,只是因为网上传的那句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留言,才让我留意了这位作家。经过查询,很多人认为网传的那句留言是他所为,这使我很是吃惊,然后是不解、疑惑了起来。

普遍认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仅是近代中国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改变了中国,同时因为中国的改变而使世界发生了改变。这绝非是所谓的“改朝换代”所能达到的,它必然是新生的、前所未有的,是一场深刻而又彻底的社会革命。因此我们才称作新中国,称作解放战争。

只要稍微了解些历史,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把解放战争形容成改朝换代,是无视历史发展的真相,不是无知就是自私,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下。如果是寻常之人这样的认为倒也罢了,偏偏这位作家名声太盛,影响力颇大,难免就会混淆视听,这就必然会引起有识之士的反驳以正视听。

作家的支持者言必称作家是一位有良知、敢于说真话的文化人,作家自己也说他不粉饰现实,专门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诚然若此,社会之幸也。但落到实处,单就评论解放战争一事,作家的表现可就差强人意了。特别是说那些当年生活的艰难,总是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一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对于那段艰难时期,我们不必讳言,它是客观存在的。也并非是要像一些网友批判的那样,说作家言过其实、过分的夸大。事实上,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政策实施的因素,使得各地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那段艰苦岁月,是旧中国的遗产之一、是新中国无奈的选择,是我们这个民族浴火重生所必须要走的历程。

简单的说,我们的艰苦岁月是我们当初生产力低下和原始积累造成的。在建国之初,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争论,那就是要不要立即解决老百姓生活质量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大仁政”和“小仁政”之争。伟人明确表示,先集中力量完成工业化,实现国防自主,再以工业带动农业,这是“大仁政”。而立刻解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只能是少积累或者不积累,那样的话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小仁政”。

不要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家庭都知道要积累才能扩大再生产,才能真正的发家致富。新中国无疑就是选择了积累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我们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旧中国的遗产,往往那些批评者是视而不见的。相对于旧中国的饿殍遍野、无岁不荒年,新中国的成就可以说是伟大的。不管你如何说,旧中国三十几年,人口基本上没有变化,高生育率之下呈现出的是高死亡率。而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人口从四亿增长到十亿,这就是对于人的生存权最根本保障的体现。

对于那段时期,我们要有基本的认识,虽然痛苦但不得不如此。不是我们喜欢吃苦,而是我们不得不吃这个苦,而且是为了后人不再吃这个苦。如果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都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看待那段历史。因此对于作家的态度就很是不解了,按理说他的学识应该是不浅,何以有着这样的认识。

任何的时代都有它不好的地方,这是无须讳言的。针砭时弊是每一个有识之士的良知,但这个良知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否则就将是泄私愤的遮羞布。按照作家的描述,那个时代是多么的不堪。可实际上,那个时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伟大的时代之一。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之下,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作家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他的怨气大概就会小很多了。

当年吃苦的人中,作家所在的文人阶层发声最多。当初盛行一时的伤痕文学,还有所谓的牛棚之说,都是他们受迫害的描述。可后来我知道了伟人的小女儿也曾经在“五七干校”也就是“牛棚”受过再教育,知道了所谓的牛棚当时很多农民一辈子也住不上,我就知道了这些人的矫情。

在困难时期,核基地的知识分子忍饥挨饿也坚持核武器的研制,大庆的石油工人更是发出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如此种种,各行各业不在少数,因为大多数人都明白他们那一代人肩负的使命,为之奋斗不息。如今这些人的抱怨好像也没有那么多,唯独作家之类的抱怨颇多。

物不平则鸣,面对不公正发声是必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能够理解而你们理解不了。前面说过造成艰难岁月的原因,难道说你们比开国元勋们还有能耐,能够既让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又能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当年陈毅元帅为什么会说出“哪怕当掉裤子也要造出原子弹”的话?知道当时新中国国际环境的险恶吗?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这些成就都抵不过没有填满你的一张嘴。

中国传统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视过高,这就造成了自觉高人一等的感觉。新中国的成立,其实就是一场颠覆性的社会革命。它扫荡了一切旧的势力,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但这个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动和逆流。几千年来文人居于社会的上层,是新中国使他们回到了人民中去,但骨子里的高傲使得他们还是时不时的忿忿不平,抓着一些社会弊端来展现所谓的良知。

但就如前面所言,什么事情都不能孤立的来看,更要从全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新中国的建立,是在中国处于历史最低谷时,是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之时。是我们的艰苦创业,及时地实现了工业化,才得以赶上时代的大潮,迎来了世界局势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一切,都是我们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才换来的。

起初我只是以为是作家的见识不够,后来看到了另一位作家的回忆才有所明白。那是他们参观伟人故居,出来后诺贝尔作家恶狠狠的说想要到伟人的床上净手。看到这,不难想象作家有多恨伟人。俗话说,人无完人,伟人也有其不足之处,但其功绩无疑是极其伟大而又辉煌的,因此被称之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作家对于伟人的态度,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因素而非历史的角度。

伟人一直信奉人民至上,以人民为历史前进的推动力。他要求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于文化人也是有着同样的要求,因此才有了诸如“牛棚”之类的举措。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但也必定会有一定的反复。文人千百年来一直高居老百姓之上,一朝沦为与贩夫走卒、引酒灌浆者为伍,落差自然是有的,怨气也自然是有了。这样看来作家有着这样那样的说辞,也就不奇怪了。

但实际上伟人的做法归根结底是有利于文人的,是为了其融入人民而更好的发展,毕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都是要与时俱进的,自己主动反倒更好些。话说回来,批判社会不好的一面是必要的,也是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但这个良知、真正的良知,一定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才能具备。任何人都不要想着高人一等,殊不知时代早已变了,正所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 阅读:23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