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在各反法西斯战场节节胜利、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亚洲战场上盟军却发生了一场大的溃败,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这场溃败是出人意料的,是难以想象的,其恶劣的程度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了战后世界和中国的政治格局。这场大溃败就是发生在1944年4月至12月间,于中国战场的豫湘桂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二战的大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争取时间以延缓失败,决心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战役。当时的日本已经丧失了制海权,东南亚的驻军面临着补给上的困境,于是日本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意图从中国大陆开通一条通往东南亚的交通线。
日本在日暮西山、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敢发起这场战役是出乎人意料的,而国民政府的大溃败更是让人难以置信。在这几个月内,国民政府损失军队六十多万,丢失四座省会和146个城市,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六千余万人口沦于日寇之手。在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出现了如此的溃败,使得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国民政府在豫湘桂战役中之所以出现大溃败,在具体层面上有如下几点原因:第一,作战计划的滞后。高层错误的估计了日军的战略意图,未能及时的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使得战役陷入被动;第二,部队素质差。国军兵源补充以强拉壮丁为主,作战意志不强。再加上克扣军饷,医疗卫生条件差,使得士兵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好。而训练上的不足,又使得国军雪上加霜,在素质上难以和敌军相比;第三,大批高级将领无心应战,只顾保护私人的利益;第四,国军各部之间完全没有配合,被日军各个击破。
其实国民政府在豫湘桂的大溃败,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政权的腐化以及实行的片面抗战、消极抗战。实事求是的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虽然为片面抗战,但对日作战还是积极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也能主动的发起战役反攻。但美国参战后,蒋介石采取了坐观日本战败的策略,不再寻求和日军主动作战,以保存实力。
这时的日军将注意力放在了与美军的作战和巩固占领区上,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和日军在避免交战上这一点达成了默契。除了缅甸战场外,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内双方保持着相安无事的状态。这期间,不仅有着众多的国军“曲线救国”外,很多国军将领还与当面对峙的日军进行贸易,以钨砂、棉花、粮食等战略物资交换日本的奢侈品。长时间的平稳局势,使得大批国军将士丧失了斗志,并日益腐化,最终在日军突然发动大规模进攻时不知所措而一触即溃。
有人说,国军之所以失利,是由于精锐部队都去了缅甸。这个理由何其之谬。缅甸方面中国投入的军队最多不过三十余万,如何能够影响全局。豫湘桂的大溃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无能所致。就在河南战场汤恩伯部被四、五万日军击溃时,相邻的胡宗南几十万大军依然是在紧紧的盯着陕北,没有去策应汤部、攻击日军,如此做为怎能不败。
豫湘桂的大溃败,不仅使日军达成了战术目的,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影响到了战后世界和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首先在国际上,中国由坐餐桌的变成了被端上餐桌的。
就在上一年,盟国召开了两个三强会议,也就是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参加者分别为美、英、中和美、英、苏。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苏联和英国不愿意给中国大国的身份。但出于战后远东政局安排的考虑,美国决心将中国打造成其在远东的核心盟国,以制衡苏、英,压制日本,因此要赋予中国一定的权力。所以美国在苏联和英国的压力下,依然力挺中国。
这之前的中国表现还算不错,盟军参战前能够坚持抗战,在进入相持阶段时,不仅守住了战线还在缅甸反攻中大获全胜。这些都让美国人在扶持国民党政权时有了一定的底气,也使得蒋介石志得意满,俨然一副盟军统帅和中国最高领袖的架势。这时在美国人的计划中,对日作战的主力将是中国,而苏联则被排除在对日作战的计划中。
但豫湘桂的大溃败,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对日作战的计划。最终他们决定邀请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相应的交给了苏联原本得不到的利益。1945年2月召开了美、苏、英三国参加的雅尔塔会议,这个会议决定了战后的政治格局。其中在远东问题上,邀请苏联出兵攻击日本。作为交换条件,外蒙独立、东北特权交予苏联。总之,是将中国的利益转交苏联以换取苏联的出兵。
雅尔塔会议,完全出卖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使得中国十四年抗战的成果所剩无几,成为了最为屈辱的战胜国。而这一切直接源于豫湘桂的大溃败,是国民党政权片面抗战、消极抗战的后果,更是其腐朽本质的体现。这个结果,不仅影响到当时战后政治格局,更是使得今后几十年内美国对于远东资源分配发生了变化。日本在这个变化中收益最大,因此有人认为豫湘桂战役日本是战术胜利而战略失败是不完全对的,从长远战略来看,日本是得大于失的。
从国内来看,在豫湘桂战役之前,蒋介石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国内的各派政治势力都有向其让步的考虑。如果没有豫湘桂的大溃败,战后中国最高领袖的身份非蒋介石莫属。但战役的惨败,使得各阶层、各团体看清了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无能,二战的虽胜犹败,使得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几乎是声誉扫地。
而且由于日军的集结进攻,使得我敌后抗日武装提前转入了反攻,根据地进一步的稳固并扩张。一方面是丧城失地,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反攻,不仅仅是双方在于实力上的消涨,更在于人心上的得失。这些都决定了在战后中国政局必然发生重大变化。
可以说,豫湘桂大溃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改变了原来的设想,使得战后的远东及中国政局出现了变化。但这起事件绝非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是国民党政权反动腐朽本质的表现,恰好有这个时机暴露了出来而已。但不管怎么说,豫湘桂大溃败终将被历史所铭记,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失败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