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面积是台湾的20倍,现在发展如何

紫星薇辰说历史 2024-09-24 11:09:14

亚洲国家中名字里带共和国的一共有5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建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76年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75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2)。

可是你知道吗,亚洲乃至世界最早建立的共和国要比上述5国早出一个多世纪,建立者还是一位华人。

他是谁?这个共和国叫什么名字,是如何建立的,又是怎样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呢?

18世纪末,清乾隆年间,皇家穷奢极侈,苛捐杂税让百姓民不聊生,各地暴动层出不穷,战乱四起。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本为富庶之地,但架不住各种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普通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许多人选择了“下南洋”。

广东梅州客家人罗芳伯自幼习文习武,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文武双全的小鲜肉。奈何他不是个考试性选手,多次乡试落榜。

1772年,罗芳伯对自己的仕途彻底绝望,不愿意继续留在老家忍受清朝的压迫,毅然决然带领一群华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

初来乍到的罗芳伯人生地不熟,只能去当地的矿山和田地打工,赚取微薄的收入。随着华人移民越来越多,罗芳伯又成为了一名私塾先生,毕竟那么多年的四书五经没白念,虽然国内没考上秀才,但是教小孩子绰绰有余。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罗芳伯发现当地生活的华人生活非常窘迫,干最苦最累的工作,拿最低的工资,不少人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当地的土著居民对他们也不友好,经常发生冲突和抢劫事件。

为了保护华人移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罗芳伯和陈兰伯建立了一个帮派组织“兰芳会”,逐渐控制了多条街道和商会。

有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本积累后,两人又投资开设了采金公司,在当地建厂开矿,大量招收华工,“兰芳会”洗白成为“兰芳公司”,罗芳伯的商业帝国从此扬帆起航。

罗芳伯在华人圈子的影响力巨大,加上兰芳公司遥遥领先的工资福利,大量华工趋之若鹜,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如果当时有世界500强公司排名的话,兰芳公司一定位列前茅。

兰芳公司不但将婆罗洲的华人团结起来,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面貌,当地土著居民见到罗芳伯,都要竖起大拇指,佩服到五体投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人,有了钱,罗芳伯却越来越不满足,他在国内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觉醒了。

“兰芳公司”做大做强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虽然婆罗洲华人的经济状况有所提升,但距离政治中心还比较遥远。

婆罗洲是个人口构成复杂的小岛,有当地土著,有各种海外移民,当地土著头领能力有限,根本就镇不住包括华人在内的“外来户”,治安状况非常糟糕。海上有海盗,陆地上有土匪,晚上谁要是一个人出门,很可能被抢的裤头都不剩。

罗芳伯文武双全,眼界超群,很快就把纷乱的局势理清,从挑战中抓住了机遇。他找到土著首领,送上一份厚礼,信誓旦旦地说他愿意组织华人成立治安大队,帮助你们一起维护岛上的治安,把不听话的土匪流寇都给消灭掉。土著首领苏丹一听,乐得直拍大腿,这事就这么轻易定了下来。殊不知罗芳伯的这支“同乡会”正是日后平定全岛的军队雏形,婆罗洲的统治即将易主。

罗芳伯名为帮助苏丹,实际在平乱的过程中,他展现出的格局、眼界、能力都在向岛上所有人证明,谁才是真正的王。4年之后,一个在国内寂寂无名,乡试屡试不中的罗芳伯摇身一变,成了婆罗洲公认的新主候选人,就连原来的土著首领苏丹都臣服在他脚下,要把国王的位子让给他。

罗芳伯明白,国不可一日无主,但是他并不想当一个土皇帝,于是他去到工业发达的欧洲学习考察了一段时间。一番思考之后,结合当地多种族、多语言的特殊性,建立民主平等共和国的念头在罗芳伯心中逐渐萌芽。

1777年,“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婆罗洲建立,定都东万律,这一年也被称作兰芳园年。罗芳伯为第一任国家首脑,职务“大唐总长”,当地人尊称他为“坤甸王”。

兰芳共和国的建立,无疑是中国人在海外的一次伟大创举。在当时,它摆脱了清朝的束缚,为华人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在风雨飘扬的年景里为人们点燃了一盏星星之火。太平洋上的一个孤岛,远离尘世喧嚣,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味,也为它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创立之初,兰芳共和国的面积约为76,000平方公里,是台湾的20倍。

随着移民的增多,在罗芳伯和之后数任总长前赴后继,带领人民改进农耕技术、扩大矿业开采、改善民生条件,极大提高了当地生产力水平。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岛上鳄鱼成灾,很多人都被咬伤咬死,罗芳伯身先士卒,带领百姓勇斗鳄鱼,给了岛民巨大的安全感。

教育方面,罗芳伯从国内高价聘请了一众饱学之士来到岛上教学,开启民智,极大提升了当地人的文化水平。

罗芳伯就像一位从今天穿越回18世纪的旅者,他的思想超前了好几百年,除了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教文卫之外,他更是创造性地废弃封建统治那一套,推行依法治国,三权分立。

罗芳伯用人唯贤,明确要求领导人不得传位给自家亲戚,下一任总长一般由现任推荐,之后进行全民公投,获得足够的票数才能上任。

公平、公正、公义,这是罗芳伯对兰芳共和国的愿景,他希望生活在这里的人有足够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国防层面,因为兰芳共和国人口有限,劳动力稀缺,所以罗芳伯要求士兵除了训练,必须参与生产劳作,等到国家有难的时候再响应召唤。全民劳动又全民皆兵,非常符合小国的国情。

兰芳共和国在最辉煌的时期,曾拥有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到100多万,有省、府、县三级区划,由各地区推举票选各级行政机构的负责人。

可是罗芳伯就跟《水浒传》里的宋江一样,自己打造的水泊梁山再好,也时时刻刻惦记着朝廷招安。

兰芳共和国刚刚成立,罗芳伯就派使者参见乾隆皇帝,告知他海外华人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希望做大清的藩属国,希望朝廷下旨将西婆罗洲的土地纳入大清版图。

罗芳伯此时就像一个当初赌气离家出走,通过自己的天赋外加不懈的努力开了一家公司,回到家像父母炫耀的浪子。

他非常渴望得到家庭的承认,只可惜乾隆压根就看不上他这个海外弹丸小国,更不想自降身份承认这帮海外弃子,罗芳伯递上去的国书就这样被乾隆扔进了垃圾箱。

使者回国如实告知情况,罗芳伯很是失望,却并没有断了这个念想。日后他还多次派使者回国,给皇帝献上各种名贵的礼品,表达睦邻友好的意思。

罗芳伯如此执着,并不全是他个人的心结。

西婆罗洲地区地处印尼,而荷兰人从16世纪末就开始入侵印尼,通过东印度公司的外壳进行合法掠夺,可以说这里不太平,反而危机重重。

罗芳伯明白,如果想不被荷兰人搂草打兔子一锅端了,就得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靠山,那么康乾盛世之下的大清国就是最好的人选。即便乾隆看不上西婆罗洲这块地方,也得装出一副附属国的样子,混淆侵略者的视听。

1795年,罗芳伯自感大限将至,他推选江戊伯做下任总长,叮嘱他:“若有可能,一定要归顺大清,那是咱们的家啊。”随后带着不舍和遗憾,永远闭上了眼睛。

1800年,荷兰殖民者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尼的大部分地区,兰芳共和国也不得不正视洋人的坚船利炮,形势岌岌可危。不过荷兰人听说大清和兰芳共和国的关系密切,不想节外生枝,并未轻举妄动。

直到1884年,慈溪撤换五位军机大臣,清军在越南战场失利,马尾海战爆发,清朝危机重重,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见时机成熟,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荷兰才趁着中法战争闪击兰芳共和国。

由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兰芳共和国独木难支,婆罗洲大片土地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政府部门紧急逃亡苏门答腊避祸。

取得胜利后,荷兰觉得自己趁火打劫的行为也不甚光彩,秘而不宣,干脆培植了一个傀儡政权继续统治婆罗洲。兰芳共和国这时实际上已经灭亡了,就剩了一个空壳。

1912年,清朝灭亡,荷兰这才名正言顺接管了兰芳共和国地区,兰芳共和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1777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兰芳共和国一共存在了135年,后28年属于名存实亡。

如今,兰芳共和国的故地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共同管辖,面积约为74.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00万。坤甸市是岛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00万。当地农业为主,渔业和养殖业为辅,人均GDP在东南亚地区处于中等水平。

100多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人和事,岛上华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成为了印度尼西亚的公民,他们不再说中文,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当年逃往苏门答腊的兰芳共和国后裔也没闲着,他们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庙宇和文化机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近年来,随着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改革开放和民族和解政策,华人在苏门答腊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优势,为印度尼西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尽管兰芳共和国已经消亡100多年,如今婆罗洲的百姓依然记得罗芳伯和兰芳共和国对当地的贡献,芳伯公学、罗芳伯纪念厅和墓园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游客市民诉说着那段心酸又辉煌的过往,提醒一代代青年要自强不息、勇敢追寻心中的梦想。

罗芳伯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一些知名学者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包括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的《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中国闽西归侨作家张永和、张开元的长篇传记《罗芳伯传》等。

兰芳共和国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人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的诞生,也反映了华人移民在海外的奋斗和拼搏。兰芳共和国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故事,更是一个人类的故事。

0 阅读:0

紫星薇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