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常是反直觉的,很多历史真相与我们从众口相传之中所听来的小说、戏曲或典故等版本都是大相径庭。
像是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非但不是“三寸丁”,反而还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不仅家境殷实,而且当过县令,和妻子潘金莲也是十分恩爱。
受《水浒传》的影响,我们却给了武大郎就是一个身材矮小,十分窝囊的历史形象。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例如同样是发生在宋朝的另一出大戏《狸猫换太子》,也是因“包公案”等历史小说、历史戏剧的传播,一旦提及这段历史以及其中的主人公宋仁宗赵祯,总会给人们一种精怪陆离的直觉。
那么这一段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中的赵祯以及他的“两位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川妹”得宠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老婆郭皇后没了。
升官发财没老婆,这种“惊喜”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或许也只能体会一下最后一个了,赵恒就体会到了。
但这对赵恒来说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儿子。
在此之前,赵恒也是有过几个儿子,但都不幸早夭了,就连他和郭皇后的儿子,也在九岁那年病死了。
现在郭皇后一死,他更是心中难受,少了个可能给自己生儿子的女人。
现在有一句话,这么想生儿子,是家里有皇位需要继承吗?
这到赵恒一看,不好意思,人家真有。
虽然赵恒也是把自己的侄子赵允让接到了宫中抚养,打算让他继承皇位,可这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赵恒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赵恒心中着急儿子的事情,急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但另一件急事却是他现在就要考虑的。
郭皇后没了,该立谁为新皇后呢?
赵恒心里最中意的人,那就是德妃刘娥。
说起这刘娥,她和赵恒之间,还真算是一个传奇一般的故事。
刘娥原本是山西人,但从小和家人四处流离失所讨生活,这一颠簸,就到了四川成都华阳。
到了华阳不久,刘娥的父母就双双病故了,年幼的她靠着卖唱为生,并且为了生活年纪轻轻的便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
后来龚美带着刘娥到了东京汴梁做生意,但谁知龚美却是个倒霉蛋,没两年便亏的一干二净,无奈之下真就要卖老婆了。
恰好被当时指的挥使张耆发现了夫妻二人,张耆见刘娥长的的确姿色不凡,心中也有了打算,便把她买下来送给了当时还是韩王的赵恒。
赵恒也早就想找个川妹子“耍耍”了,一见刘娥果然大喜,就此每日专宠刘娥一人,日益沉迷其中。
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赵光义一见赵恒,顿时吓了一跳,只见赵恒顶着两个黑眼圈,面容消瘦,整个人没精打采的,心中不免起疑,连忙询问赵恒。
赵恒心中知道自己这是“营养跟不上了”,但却没敢说出实情,含糊地敷衍了赵光义几句。
但赵光义心中已经起疑,便喊来了赵恒的乳母问话,乳母心中早就对刘娥不满了,于是添油加醋地把刘娥描述成了一个狐媚惑主的红颜祸水。
赵光义闻言大怒,当即让赵恒把刘娥扫地出门,可赵恒哪里舍得,于是干脆“冤有头、债有主”,又找到了张耆,把刘娥安排在了他家里。
张耆可就真是无了个大语,领导的女人在自己家,那这家自己还怎么回去,无奈的他也只能又找了一套房子住下。
一直到赵光义驾崩之后,赵恒当了皇帝,才把刘娥接进了宫中,景德元年将其封为美人,在正宫郭皇后去世后,更是想把她立为皇后。
在这件事情上,赵恒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以寇准、李迪等人为首的一群大臣严重抗议赵恒立刘娥为后,给的理由就是刘娥出身卑微,不可母仪天下。
这可把赵恒和刘娥给愁死了,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搞出身歧视呢?
哦,还在北宋啊,那这个歧视也正常。
刘娥也想当皇后,但她也知道根本无法说服这群老头,讲道理讲不过,打人那更是开玩笑,自己可没什么有权有势的娘家。
但这活人不会被尿憋死,刘娥更不会,她看着自己宫中的一个人,瞬间想到了弯道超车的办法。
母凭子贵刘娥的宫中有谁呢?
宫女李氏。
原来她也是个苦命人。
李氏也是自幼丧母,父亲在又娶了一个女子后过了两年也去世了,这继母也要生活啊,得再找人成亲,可这出嫁带自己的亲生子女也就算了,没听过带前夫的女儿啊。
无奈的李氏就这么成了孤儿,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到了尼姑庵里出家为尼,好歹是有了一口饭吃。
一次刘娥来到了这处尼姑庵进香,发现了李氏,一见之下刘娥被李氏的美貌震惊了,这我见犹怜的可人儿,怎么就在这尼姑庵里了呢。
于是刘娥将李氏带出了尼姑庵,收在自己身边服侍,但今天看来,不仅需要李氏伺候自己,更需要李氏伺候皇帝了。
没办法,现在谁能给赵恒生个儿子,谁就是后宫老大,但自己和赵恒之间,大概率是自己不行的,只能借腹生子了。
于是在一次赵恒到了刘娥这里之后,刘娥安排李氏来伺候赵恒洗手,赵恒低头一看,水盆中的玉手纤细白嫩,再抬头一看,这女子姿色也是不凡。
看到赵恒眼睛都快粘李氏身上了,刘娥抿嘴一笑,对二人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赵恒和李氏当然是“口不嫌、体更直”,李氏更是对赵恒和刘娥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梦,梦见有神仙给自己肚子里送了一个孩子。
赵恒一听更是高兴,当夜便留在了李氏那里,过了几天李氏果然怀孕了,赵恒见状对李氏更加恩宠,经常带她出游玩乐。
一次到了一处高台上,二人正在凭栏远眺,一阵风吹来,李氏头上的簪子被风吹落到了地上。
赵恒让人下去捡起来,并在心里给自己立了个卦:如果这簪子没摔碎,那怀的就是儿子。
簪子捡上来一看,果然是完好无损,连个尖都没磕掉。
赵恒就差乐出声来了,哎呀,这次包是儿子啦。
果然不久后,李氏生下了一个皇子,赵恒依照刘娥所言,对大臣得意洋洋地宣布这个儿子是刘娥所生,取名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
刘娥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立后的事情被重新提起,但寇准等人依旧不松口。
刘娥是在关键位置有人了,可她还是出身卑微,不能当皇后。
赵恒与一群大臣几经拉扯,最终给刘娥升为了德妃,而李氏也封了一个县君。
一直到了两年后,赵恒才拿出了作为皇帝的一点小任性,力排众议将刘娥扶为皇后。
朕还就认她了,你们爱咋咋地。
这一举动也是招来了朝臣非议,本应该给此事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杨亿更是把笔一扔,撂挑子不干了。
哪怕是少数支持刘娥的大臣之一丁谓前去劝说,杨亿也是脖子一梗,我就不写,我不稀罕这种富贵,有本事打死我,爱咋咋地。
无奈的赵恒只能另派人写了诏书,正式确认了刘娥了身份。
从此之后,刘娥不但成了后宫之主,哪怕赵恒退朝后批阅奏折,刘娥都是在一旁伺候,给出的建议都十分中肯,让赵恒连连称赞。
对于自己的“关键大杀器”赵祯,刘娥也是十分用心,不仅听从了赵恒的话让另一妃子杨淑妃和自己一起照顾赵祯,对于赵祯的学业身体,也都是格外关注。
效法武后?赵祯因为年纪太小,身子太弱,有“风痰”病,一吃鱼虾海鲜就咳嗽,甚至还会喘不上来气。
这明显就是海鲜过敏,刘娥肯定不知道这种病的具体原因,但她肯定知道“过敏原”就是海鲜,于是严令宫人不准让赵祯接触海鲜。
但这赵祯还是个大馋小子,就爱吃个虾子。
杨淑妃见旁人不敢给赵祯吃,于是经常自己准备一些海鲜给赵祯,还埋怨刘娥不该这么对待赵祯。
小孩子嘛,管的这么严干嘛。
刘娥见状气的不行,这不是你孩子,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要是没了,我下半辈子也就没了。
于是从此之后刘娥便让赵祯少接触杨淑妃,对于当初的李氏,更是提都不和赵祯提起,这让幼小的赵祯对刘娥又敬又畏,对杨淑妃反而很亲切,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天禧三年,此时的赵恒已经进入了疾病缠身的状态,恰好这一年天上闪过了太白星(金星),这在古人看来是一件大事,让人一算,竟然算出来了一个“女主昌”的结果。
此时朝中最有政治手腕的“女主”,那就是刘娥了。
赵恒对她也是起了疑心,把寇准喊来一商量,准备立刻让赵祯以太子身份监国,早点培养自己的势力。
当初那个不愿意写立后诏书的杨亿,现在让你写太子监国的诏书,这总愿意了吧。
杨亿一听,那是马不停蹄、挥笔而就,这工作效率给赵恒都看呆了。
谁知早上写好了诏书,晚上刘娥就得到了风声,立刻前来质问赵恒,那真是声嘶力竭、以死相逼,给赵恒急了不知所措,最后干脆一排脑袋,装傻充愣。
谁啊,啥啊,怎么了。
我和寇准说过这事吗?
我怎么不记得了。
可怜的寇老西儿就这么当了赵恒的背锅侠,被刘娥罢免了宰相之位,改立当初支持刘娥的丁谓为相。
三年后,赵恒驾崩了,此时的赵祯也还只有十三岁,赵恒也只能遗命刘娥为皇太后,处理军国大事。
在刘娥监国期间,她的确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不仅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在政治斗争中搞掉了已经包藏祸心、背叛自己的丁谓。
乃至于到了赵祯二十岁时,刘娥不仅没有彻底退休,反而直接到了台前,和赵祯一起上朝,母子二人一左一右坐在两边,穿的衣服也都是皇帝才能穿的衣服。
在这种氛围中,刘娥或许也有些迷失自己,曾经在上朝时问大臣们对武则天的看法。
大臣们似乎也是不太懂事,纷纷斥责武则天乃是千古罪人。
说话听音,刘娥自然是听出来了大臣们的言外之意,以至于后来有人拿着武则天上朝的《武后临朝图》前来“劝进”,刘娥都会直接把画撕碎。
我是绝对干不出来这种进不了“大宋祖坟”之事的。
其实对于刘娥的心理,从她对赵祯生母李氏的做法,也能看出一二。
在赵祯登基之后,刘娥便让李氏前去给赵恒的永定陵守陵了,并且还把李氏的弟弟封了官,让她没了后顾之忧。
清白母爱知道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李氏自然是心满意足,哪怕不能和儿子相认,她也觉得无怨无悔。
就这么到了明道元年,李氏也到了弥留之际,刘娥派人前去探望,并且加封她为宸妃。
李氏闻言大笑一声,就此闭上了双眼。
刘娥知道后,也是让人厚葬李氏。
一年后,刘娥也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弥留之际,刘娥拉了拉自己的衣服,又拉了拉赵祯的衣服,这才闭上了眼睛。
赵祯不知道刘娥这是什么意思,询问大臣,只有一个名叫薛奎的大臣猜出了刘娥的意思。
太后身上穿的是天子袍服啊,她老人家不能穿这身下葬啊。
赵祯闻言,刚想觉得刘娥还算个讲究人,却被他的“八叔”赵元俨(后来艺术作品中“八贤王”的原型)一语道破。
她不是你的亲娘,你哭什么。
赵祯其实对自己的身世也早有耳闻,可今天第一次被人当面点出。
赵元俨随即便将刘娥和李氏的事情说了出来,并且还声称是刘娥害死了李氏,赵祯听了顿时大为伤心。
为了弄清真相,赵祯下令开棺验尸,结果发现李氏的下葬规格是用的太后规格,陪葬品之丰富就不用说了,就连身体也是用水银做了防腐处理,一年之久了竟然一点没坏。
看到这个样子,赵祯在刘娥灵前痛哭流泪,悔恨自己的行为,伤害了两位母亲。
我的大娘娘啊,以后你的名声就是清清白白了。
在赵祯亲政的时间内,他也是勤于政事,宽仁治国,为宋朝积蓄了力量。
谁又能想到,这千古流传的戏曲《狸猫换太子》的真相竟然如此呢。
或许刘娥一开始的确是对李氏和赵祯抱有利用的心思,但在后来的过程中,也的确能看出她对赵祯的厚爱,这或许就是母爱的天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