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孤独之美

武哥谈历史 2024-03-21 05:04:17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一生乐观浪漫,狂傲自负,他游遍千山万水,结交四方朋友,孤独寂寞是绝对与之不搭边。但是,李白却有这么一首诗,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失落与孤闷之情。这就是《独坐敬亭山》。

全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山中的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那天空中所剩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地飘走,天地万物中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和我对视着,与我不离不弃,相互谁都看不够,看不烦,看来能懂我、理解我的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这首诗,我们从小就学过,但在那时,老师给我们解读时并未着眼于“孤独”这两字,我们小小年纪,就更无法体会李白那种千帆过尽后,独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孤独。

诗中的敬亭山位于安徽省的宣城,很多诗人在此都留有诗篇。李白与宣州有着不解之缘,在他人生最后的十年中,曾先后七次到过宣城。

李白因何对宣州如此情有独钟?那时源自于狂傲自负的他唯独对南朝著名山水诗人、曾做过宣州太守的谢朓推崇备至,可以说是谢朓的铁杆粉丝。

对此,王世贞有诗为证:“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第一次去宣城,是在公元753年,那次是应宣城长史,他的堂弟李昭所邀。那一次,李白受到了当地官员巨贾以及文人墨客的热情款待,日日游山玩水,推杯换盏,吟诗作画,乐哉乐哉!

李白从此喜欢上了这里,后来他甚至把家安在了敬亭山下,乐不思归,曾写下“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以及“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其中的一次宣城之行,接待他的是汪伦,王伦早前就写信邀约了李白。二人相见甚欢,对酒当歌,在依依惜别之际,李白写下了那首妇孺皆知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时的李白,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每临宣城自然是迎来送往,高朋满座,实乃人生之巅峰。

但是,人无千般好,花无百日红,最后一次到宣城的李白,此前经历了安史之乱、李璘幕府的流离颠沛与牢狱之苦,也经历了被流放夜郎的灾难之旅,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已61岁垂暮之年的李白,面对熟悉的敬亭山,感慨万千,黯然神伤。

这次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没有人与之把臂相持,没有人对之笑脸相迎,也没有人与之高谈阔论,更没有人陪他一起仙醉到死。

此时,只有郁郁寡欢的自己,孤单影只,任思绪在风中凌乱,步履蹒跚地缓缓登上敬亭山,找了一块熟悉的岩石静坐良久,对着天空一个人发呆。

遥想自己当年意气奋发,挥斥方遒,人生得意,春风尽吹,而此时,苍茫大地,辽阔天空,鸟儿飞尽,孤云独飘,与自己相伴的却只剩下这座亘古不变的敬亭山,孤独落寞的心情充斥着整个心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白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首千古名篇《独坐敬亭山》。

他长久凝视着这座敬亭山,而巍峨高耸的敬亭山也好似在静静地注视着自己。

唉!怅寥廓,苍茫大地,悠然天地间,什么都是虚幻,神马都是浮云,只有这敬亭山才是永恒,才会与自己永远相看两不厌。

这是一次人与物的对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入,相依相伴。

当我们看到后世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是否有种似曾相识之感?

这何尝不是作者的一种聊以自慰呢?

高冷的山,却是如此有情有意,更加衬托出了人世间的冷漠无情。真可谓青山依旧在,人走茶却凉!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间没有永恒的真情,只有孤独才是人生永恒。

细品这首诗,其孤独之感,也只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之媲美。不同的人,却是同样的孤独!

人从巅峰跌入低谷的孤独,也只有诗人自己才能够体会其中味道,而我们从中更是读出了一种寒冷,多了一份心疼……

0 阅读:0

武哥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