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蔡耳朵决定把姜草的漫画《照明商店》,改编为自己长片导演处女作的时候,就注定了会多方不讨好。
首先,由于《照明商店》原著漫画太过优秀,改编风险极大。
任何改动都会招致原著党的口诛笔伐,哪怕是适应国内环境的本土化。
其次,前半段的鬼戏,归根结底是假惊悚,难免让人吐槽。
影片把努力营造起来的中间结界照明商店,以及发生在公寓楼的各种事件,都归结为心理医生的催眠治疗。
片中还通过许念的台词不断重复,以上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梦境,让奔着鬼片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大呼上当。
再有,也许是被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煽情别动队弄怕了,眼下的观众谈“煽”色变。
别说四十分钟催泪导弹,哪怕是四分钟的催泪手雷,都会大喊如坐针毡。
然而,对于没有看过原著漫画的观众来说,《照明商店》只是一部正常的感悟离别、感悟遗憾的电影。
通过改编,影片用五条线串起了一个人的一生。
朱小梅和珠珠的母女线,郑满和许念、刘雨珊和姐姐的情侣线,肇事司机小耳朵的中年孤独线,江老师的老年关怀线,这看起来有点像《爱情麻辣烫》的生死版。
头尾完整,催人泪下,也确实符合有人疏通泪腺的要求。
在评价它的时候,两种态度互相拉扯,最终达成豆瓣6.5分,知乎6.6分。
可能是我向来对鬼片免疫的原因,前半段的鬼戏,并不觉得吓人。
悬疑效果倒是拉满,而改编也在这里就开始了。
柳岩饰演的单身妈妈,是原著中反甲女和妈妈的合体。
电影中,为了救女儿珠珠,朱小梅徒手在渣土中挖掘,最终身亡。
来到照明商店时,她已经没有了灯泡,手上的指甲长反了。
母爱让朱小梅恨不得指甲长在手指下面,以更快地救出女儿,此处改编并非不当。
柳岩并没有瘦下来,但还是刚刚好的。
这次她终于演到了纯正的“妈妈戏”,再次用实际表现验证了她的演技一直被低估这件事,同时也让人发现了她出演鬼片的潜质。
到了催泪环节,柳岩和小演员之间的配合很好,两个人的台词句句戳心。
也引出了影片的第一个离别,母女之间还有很多没说完的话,放不下的叮嘱,享受不到的唠叨,还有没来得及的夸奖。
只能一边走完那条小巷,一边想到什么就赶紧说什么,最后用“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来收尾。
刘雨珊和刘嘉怡的恋爱线,是影片的加分项。
这段故事的BGM,第一句歌词是“自由,生命中苦苦追寻的自由,成了枷锁。”
而我耳边响起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张楚的声音:“姐姐,带我回家,牵着我的手,你不要害怕。”
是的,不要害怕,审片老爷又不吃人。
从《东宫西宫》到《春风沉醉的夜晚》,从《烈日灼心》到《照明商店》,在同性题材上我们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让人欣慰的突破。
这让曹保平为《涉过愤怒的海》设计的自我分级,更像是吸引票房的噱头了。
这段爱情戏,没有刻意放大,也没有躲躲闪闪。
一切都是自然的,她们说着情侣之间会说的话,做着情侣之间会做的事,感受着情侣之间会有的生气和感动。
殉情,让这段爱情产生了异样的HE。
章若楠在片尾吃三明治的镜头,像极了吃烤鸭的刘若英。
郑满是漫画里没有的人物,护士许念也被升级为女主。
编剧又犯了不谈恋爱不会拍戏的毛病,好在两人的打情骂俏和温馨甜蜜还算合拍,并不让人感到齁甜。
如果说郑凯的段落被改为引子和彩蛋,那么许念和郑满这条线的改编目的则是把它当做“底”。
可以看出,第一次掌控全局的导演蔡耳朵,还是以稳为主。
实际上,这样的改编改变了姜草原著的整体结构,也是原著党最为不满的地方。
也许是为了凑齐人生所有阶段的全过程,同时增加影片前半段的恐怖感,原著中走不出巷子的高中生,被改编成了患有AD的江老师。
江老师身上肩负着重要任务,即通过他表达了对黄澄澄饰演的货车司机的宽恕。
如此改编虽铺垫不足,有流俗嫌疑,不过却大大加重了后半段的煽情力度,
对于影片的改编,有一处我觉得有些遗憾。
为什么叫照明商店,又为什么叫江东照明商店?
之所以叫做江东照明商店,是因为所有车祸造成的患者所在的医院叫做江东大学医院。
江东照明商店的店铺位置对应的是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出口,医院的走廊对应通往照明商店的小巷。
小巷里每个住户的房间对应每个病房,而医院出口的时候有个感应灯,只要离开医院的人都会触发感应灯,映射了需要灯泡才能活着。
关于这一点,影片只有许念奔跑推开门的那个镜头,交代的并不明确。
和国内的许多青年女导演一样, 蔡耳朵把目光投向了极难驾驭的幻想题材。
勇气可嘉的同时,也留出了很大的进步空间。
影片的观感让人满意,技术上和节奏上的把握仍需加强。
假如对于原著没有太多执念,影片《照明商店》是值得一看的。
它没有隔壁影厅的所谓三分钟一个反转,只有一个前后差异并不太大的风格变换。
而且,煽情从来不是拍摄电影的原始罪过,拥挤的电影档期上,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