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出现宦官乱政局面,比之汉唐如何?

琅琊左史 2024-07-06 16:41:23

明朝宦官的出现本质上还是臣权与君权博弈的结果,皇帝为了抵抗外朝文官集团的束缚,扶持宦官来对抗文官。

明朝宦官真正崛起是从宣德朝之后开始,宣德帝朱瞻基开创性的教宦官读书,授之以批红之权,从而让宦官正式登上权力宝座。

读书可提升智谋水平,能阅读奏章,批红权则可以参与政务决策。

司礼监成为内廷的权力中枢,能够和内阁平起平坐,皇帝居中掌控司礼监和内阁,这个三角模式很稳定,前提是皇帝必须正常水准以上。

如果皇帝是正常水准以下,那必然会出现宦官干政或者权臣掌权的事情,区别就是看宦官和文官哪个手段更高。

正统、正德、天启三朝,皇帝在正常水准之下,宦官战胜了文官,故而宦官专权,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个大太监。隆庆、万历两朝,文官战胜了宦官,故而权臣秉政,出了高拱、张居正这俩权臣。

除了明朝外,东汉和唐朝也有宦官干政,三者稍有区别。东汉的宦官是皇帝扶持起来对抗外戚的产物,唐朝的宦官则是凭借安史之乱拥立之功崛起。

东汉和唐朝的宦官权力最大,到了汉末、唐末宦官居然有废立皇帝的大权,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执掌兵权。有兵权在手,内能控制皇帝,外能控制文官,叱咤风云,好不威风。

汉代有十常侍、唐代有“四贵”,在他们的努力经营下,汉唐灭亡,他们也贡献了很多力量。当然他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都被军阀消灭,汉末的宦官被董卓一网打尽,唐末的宦官被朱温斩草除根。

明朝的宦官相对于汉唐,自是逊色不少,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明朝的宦官始终是皇帝的附属物,他们没能掌握兵权,虽然锦衣卫在其管辖之下,但不至于威胁皇权,禁军仍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明朝三个大宦官,王振在土木堡被樊忠杀死,刘瑾被正德帝诛除,魏忠贤被崇祯帝诛除,诛除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产生大的异动。

和汉唐动不动就废立皇帝相比,明朝宦官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4-09-08 10:11

    为何宦官干政?你要问问儒家,问问他们的士大夫。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