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
“如果忘了,就是忘本。”
上面的话语出自周总理之口。而纵览周总理的一生,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情系人民却唯独忘己。
也正是因为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才有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千古佳话。
而1960年时周总理的一桩往事,便尽显总理的爱民之切,也更让人了解事情原委后心里难掩酸楚。
1960年,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有多达15个省份遭遇了灾荒,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状况。
作为总理的周恩来,自然心急如焚。期间他多次视察了解各地的农业收成状况,而为了能够缓解粮食问题,更是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但是情况仍旧很是严峻。
就在这时周总理的行政秘书何谦犯下了一件“大错”,这也让平素里温文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的周总理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何谦犯下了什么错误,让周总理对他勃然大怒呢?
西花厅的问题,何谦“擅作主张”何谦,1921年生于四川苍溪。
1938年,17岁的他参加革命。而在1945年时,信仰坚定、素质可靠的何谦被调到周总理的身边担任警卫秘书。
自此之后,他也担任了周总理的警卫秘书20多年。
1949年3月23日,随着解放战争的有序推进以及局势的逐渐明朗,毛主席领导中央班子选择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进京赶考”。
而在到达北平后,中央领导短暂居住于香山,周总理自然也不例外,直至8月23日才迁入中南海。
不过有必要说的是,周总理其实一开始的居所并没有安排在西花厅,反倒是被安排在了丰泽园。而后毛主席要搬进城,周总理先是将里院让出来;后毛主席家属也要进城,便再次搬到了外院的东厢房。开国大典后,周总理才在当年的11月份与夫人邓颖超搬到了西花厅。
西花厅,顾名思义位于中南海大院的西北角。它原本乃是溥仪父亲载沣住过的西花园,修建于宣统年间,也曾在北洋政府时为国务院所在地。
而及至周总理搬进去时,由于年代久远缺乏修缮,不免已经很是陈旧;更兼阳光不足,潮湿导致的反碱问题严重;一些木质的家具、装修也因此出现了腐朽变质,然而周总理在这里生活了26年。
阴暗潮湿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也让周总理时常出现腰酸背痛的问题。而这一点自然也被何谦这个总理身边的警卫秘书看在了眼里,他曾多次劝说总理能够换个环境,可是却都被周总理给拒绝了。
怎么办?
何谦想到了先斩后奏。就这样在周总理视察广州、邓大姐又离京办事的“大好机会”之下,何谦将修缮西花厅的想法告诉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
童小鹏又何尝不知西花厅的问题,便同意了何谦的计划。就这样本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何谦在尽量的节省开支的情况之下,赶在周总理回京之前完成了对西花厅的装修。
可是就在周总理回京看到西花厅装修一新后,却大发雷霆。
“谁让你们装修的?”
这样的诘问也让何谦很是意外,便主动承认错误。
“你先斩后奏,让我不得不接受既定事实,对吗?”
“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绝不住在这里!”
看着总理勃然大怒,何谦也只得听从总理的命令,将新置办的地毯、灯具、窗帘等统统搬走,而搬不走的———周总理则选择了自己掏腰包买单。
这就是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情系人民却唯独忘己的好总理。人民永远怀念您!
参考资料:
《廉风鉴初心丨总理拒进家门》 大众报业集团 编
《走进西花厅》人民网 2010-01-01 作者:赵炜
《走进西花厅 周恩来总理在此生活了26年》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