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屈辱史,不断地被列强凌辱,英国美国自不必说,就连比利时、荷兰都敢来侵犯,又摊上一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昔日的文明古国已经破烂不堪。到了民国时期更是军阀混战,给了日本可乘之机。如果当时中国仅依靠自身实力来抵抗日本的话,那么抗战应该不止14年,可能会更久。然而抗战之初我们便受到一个国家的援助。
在一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跟德国的关系好的出乎我们想象,希特勒觉得蒋介石是他的同路人,这其实是各有所需。因为一战后规定,战败国不允许在自己国家生产武器。而希特勒想通过发动战争解决经济危机,但德国本土不准生产武器,于是在中国生产,制造出来的武器一国一半。当时蒋介石为了扩大国防力量以及围剿红军,急需引进德国先进军事工业。而且中国稀有金属“钨”产量居世界第一,武器材料必备。这样,二者一拍即合,签订了著名的《合步楼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以自身稀有金属资源换取德国高新技术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合步楼条约》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同法西斯德国签订的完全平等的以利换利的对等条约。就这样拉开了中德蜜月期的合作。
蒋介石计划借助德国军事顾问训练60个步兵师,所有军队里的官级制度和训练方式完全仿照德国。此外,从德国购买大量的机枪、步枪、高射炮、坦克、反坦克炮等等。兵工厂对德国枪械进行仿制和改进,制造出中正式步枪,其性能并不亚于德国毛瑟式步枪。除此之外,防马克沁水冷机枪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已训练出30个德国步兵师,其中,第36、87、88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这四支部队德国化最浓,他们也是抗战初期蒋介石依赖的一线部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上海虹口机场,企图将驻扎在上海的日军赶下黄浦江,淞沪会战爆发,而出击日军的正是前期赶往上海的第87、88、36师三支德械师。训练出来的德械师相比之前战斗力确实有不小的提升,但由于中国空军力量薄弱、海军力量几乎等于零,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有效配合,中国军队在前期取得一些小胜利后,日军增援一到,逐渐处于劣势。到了1937年10月后,中央军伤亡惨重,只能依靠地方军阻击日军,三支德械师撤退到二线,成为了上海战的配角。11月13日,为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中国军队撤出上海。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打消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幻想。
淞沪会战结束后,德械师撤退到南京,本以为会继续撤到皖南进行休整,没想到日军随即向南京进发。为保卫首都,蒋介石让所有的德械师留下来和淞沪会战撤退的其他部队一起保卫南京。其实,淞沪会战撤退下来的部队战力都已不支,有些师只有三千多人,当时建制相对完整的只有教导总队,也只有三万人。这些部队在南京保卫战基本被打光,以第87师为例,撤过江后师直属部队只有四百多人。
南京战后,在轴心国关系日益紧密下,日本一再要求,希特勒被迫撤出所有的在华军事顾问以及停止对华军事援助。在武汉,德国军事顾问含泪向蒋介石告别,他们训练的德械师也成为了过去。那么,在抗战初期就失去外援,且自身毫无大型装备生产的国军是如何坚持长达八年的抗战呢?
关注我,下篇文章带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