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病的最佳疗法:饿

雨树披纷 2023-11-17 22:44:53

很多50后、60后的人,都曾经饿过,有的人因为饿怕了,还染上如今被诟病的节约癖。

有一天去买大米,一个中年大妈也在买米,她富态地说:她一个月还吃不了10斤大米。

我搭讪说:现在肚子里有油水了,大米自然吃得少。

她以为我说她长得胖,不高兴了,不理我了。

我心想,如果时光倒流四五十年,一个月10斤?非把饿得你前胸贴后背,饿得骨瘦如柴。

那时候城镇户口,每人每月粮食都有定量,按年龄和工作岗位,定量都有所不同。我记得父母单位体力劳动岗位,最高定量每月不过大米30斤。

超过定量,只有到黑市买“高价粮”,还未必买得到。

那时候,城镇男子不敢娶农村姑娘,部分原因,就是农村户口没有“粮证”,得买“高价粮”,吃不起啊。

于是,地瓜成为补充大米的最好替代,粮店似乎也不限量,记得100斤地瓜只要二三十斤粮票。

大米、猪肉、鱼、蛋、糖和食用油甚至豆腐都凭票购买,记得每人每月半斤猪肉。

知青还在农村的那些年,我的邻居姐姐,从她插队的大队,时常带回城里限量的鸡蛋。她用六七毛人民币,加上半斤粮票,跟农民换一斤鸡蛋。买鸡饲料要粮票,农民需要粮票。

因为很久没有“饿”了,我们也几乎忘记了饿的滋味。

说起饿的滋味,最熟悉的,莫过两个大人物遗留下来的名菜。

一个是豆腐、菠菜、米饭一块熬煮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年还是小和尚的朱元璋,化缘时饿昏了,一个老婆婆送给他的救命饭。

一个是窝窝头。它是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西逃途中,在饥饿难耐状态下所吃的农家窝窝头。

朱元璋当上皇帝,慈禧太后回銮,叫御厨做上这两道饭菜,却再也没有原先“味道好极了”的感觉。

为什么?

因为不饿了,肚子有油水了。

民间有俗语:“饿吃糟糠甜如蜜,饱吃蜂蜜蜜不甜”。

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论述道:在人们不想吃的时候给他,就会了无滋味,在人们饱的时候给他甚至还会感到讨厌;如果在饥肠辘辘时端出来,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觉得可口了……

朱元璋先饿后富贵,自然忘了老婆婆心甘如怡的救命饭。

慈禧因为“饿”,难得一回与百姓同甘苦;后来肚子又吃撑了,窝窝头当然味同嚼蜡。

只要短缺,肚子没油,什么样的富贵腻味,什么样的骄矜摆谱,都会不药而愈。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