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故事:比“三苏”还传奇,和苏轼同年,父亲早亡,曾巩带领4个弟弟全考中进士

雪莲果说历史 2023-10-20 16:14:35

曾巩的故事:比“三苏”还传奇,和苏轼同年,父亲早亡,曾巩带领4个弟弟全考中进士 现在说起曾巩的江西南丰曾氏,是当地人的一大骄傲。 这个家族在北宋文坛、政坛光芒四射,盛极一时。追根溯源,虽然曾巩的祖辈和父辈已经有了功名,但真正厉害的是曾巩这一代。 曾巩有4个弟弟、9个妹妹,在他之上还有个哥哥曾晔。除了哥哥曾晔未中举而相对早逝之外,他们兄弟五人以及几个妹婿均中了进士。有一年,这个家族一次考中了6个进士,轰动全国。 辉煌的背后,全是苦难。而这些苦难,基本上由曾巩替弟妹们承担了。 曾巩的父亲曾易占晚年被诬告而丢了官,长年在家,将积蓄一点点耗尽。 1041年,在曾巩23岁的时候,曾易占带着曾晔、曾巩兄弟俩赴京应举,这情景像极了15年后苏洵父子三人赴京应举、谋职。 不过,结局却全然不同,曾易占父子全部失望而归。1047年,曾巩再次侍奉父亲进京,不料在途中父亲染病身亡,盘缠也已告尽。曾巩四处求助,才得以扶着父亲的灵柩踏上归途。 此后的10年时间里,这名从小被视为神童、20岁就名闻四方的早熟才子,放弃了个人的功名追求,而把全部精力用于承担家庭生活的重压。 他在窘迫的大家庭中,既要奉养继母,还要抚养、教育4个弟弟和9个妹妹。尤其是在哥哥曾晔病逝后,他同时要养育两个侄子和两个侄女。 10年后,1057年,嘉祐二年。曾巩带着弟弟曾牟、曾布,以及堂弟、妹婿等,一行六人进京赶考,终于,迎来了曾家的翻身仗。这一次,六人全部考中进士。曾巩本人则以39岁“高龄”,与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等人成为同榜进士。 在北宋人才辈出的年代,牛人普遍都在20来岁中举,像曾巩成名这么早、中举却这么晚的,着实少见。 其实,曾巩从18岁就走上科举之路。除了上面讲的,他有10年时间为了赡养大家庭而放弃求取功名,另外的10年,他考了多次,却蹉跎其间,没能考上。 究其原因,他早年屡试不第,不是文章写得不行,而是写文章并不趋附当时的应试文风。连欧阳修都看不过去,责问说:“有司所操,果良法焉?”意思是,连曾巩这样的人才都未能被录取,考试部门的评审标准,真的科学吗? 在曾家最困难的时候,曾巩受尽了同乡的嘲讽。 当地人作了一首打油诗,戏谑曾家兄弟赶考只是去打酱油: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不以为意,“力教诸弟不怠”。

1 阅读:83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