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几种“奇葩玩笑”,让子女伤心而不自知,还当成乐子来炫耀

落叶知我意 2023-05-07 07:53:21

一句玩笑至于吗?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别那么小气。

这些劝人宽容的言辞,或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但换作自己是受委屈的一方,真的能如此坦荡吗?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莫要慷他人之慨。

感到被冒犯的人没有原谅,冒犯别人的却要求对方接纳所有。比这更无奈的现象是,有些父母便是最典型的这类人。

大学生母亲故意“忘给生活费”,弄得儿子两眼泛红

都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一旦受到太多恩惠,日后出现矛盾就难以理直气壮了。这个问题对待外人还好说,保持距离就好。

可换成是家长呢?有位男生就经历了这样的挣扎。他目前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外地读书,要靠家长给的生活费完成学业。

但从小懂事的他,即使深知自己在上学,开口跟家长要钱也十分害羞;总觉得父母供自己这些年付出不少成本,亏欠家长。

可他偏偏有个“爱开玩笑”的老妈,这次返校前,母亲故意装作忘记给生活费。站在门口拿着行李的他,左右为难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提醒家长。

最后男生还是没有好意思开口,直到坐上客车,家长才发来转账。并且母亲还发朋友圈,表示她故意看看学生惊慌的反应。

男生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自己却两眼泛红。他实在不太明白,为何家长会因为看到他窘迫的状态觉得有趣。而对他来说,那种煎熬和尴尬却再也不想体验。

家长的“奇葩玩笑”,让子女伤心,还当成乐子来炫耀

评论区很多网友斥责了这位母亲的行为,直言“自己绝对不做这类家长”。跟子女相处那么久,他们什么性格、懂事不懂事,家长会不知道吗?

男生还是个大学生,知道体谅家长、不乱花钱,已经很懂事。为啥要用这种方式开玩笑呢?原来,很多父母有几种典型的“奇葩玩笑”;让子女伤心而不自知,还当成乐子炫耀。

“在这住吧,我们不要你了”

小时候估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去亲戚家串门时,人家只是客套地挽留一下,有些家长就“上头”了。非要假装转身出门,让娃住在亲戚家。

直到娃大哭起来,家长才满脸成就感地抱走。成年后受过教育的这代人,很难理解为何有些父母,总是通过吓唬的方式,来确认子女离不开自己。靠眼泪换来价值感,忍心吗?

“把你许配给某某吧”

小学生喜欢过家家,思想很单纯。可有一种家长或亲戚,就喜欢拿这种问题取乐,学生年纪不小时,依然爱开玩笑让同龄的小辈“乱伦”。晚辈一旦生气,反倒被批评,究竟谁思想猥琐?

“上大学你申请贷款自己还吧”

供子女读大学严格来讲并非法律范围内必备的义务,却是大多数家长认可的一份职责。而且公办院校本来学费就不高,除了特困户,没理由让学生去学校贷款。

谁知这种事也有家长拿出来试探子女,有位母亲被学生回怼后,指责学生不懂事:开玩笑就当真吗?殊不知自己跟学生的关系,从此开始有了隔阂。

“啥时候赚大钱养活我们”

也许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有出息,自己也能跟着沾光。但倘若真的想让学生靠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只能说这类家长既不现实,也比较自私。

尤其是阶层流动已经越发缓慢的时代,更难指望毕业生靠学历逆风翻盘。这种玩笑,靠谱的家长想不到。说出来除了让子女无奈,没有多少正面的价值。

开玩笑学会分清场合和程度,是必备的素养

在东方的家庭关系里,等级思维比较明显,这注定了很多家长会将“权力”思想带入亲子关系。所以父母犯错被包容,往往比学生更容易。

只要有了“养育之恩”,似乎来自家长的压力和情绪的剥削,便顺理成章;并不允许学生平等地表达。即使“奇葩”的玩笑令子女尴尬或伤心,很多家长也缺乏自省的意识。

这方面,也许海外的家庭,真的更懂得如何尊重学生。无论身份是子女还是家长,开玩笑时懂得分清场合和程度,这是必要的素养,也是维护良好家庭氛围的条件。

有人说,孩子留学之后变得叛逆了,不像以前那么听话和顺从。可是有没有思考过,也许要求后代“唯命是从”、对家长绝对隐忍,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培养理念。

【话题】你因为家长的玩笑苦恼过吗?

关于留学那些事

0 阅读:0

落叶知我意

简介:每日好文,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