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阔别家乡三十二年之后,66岁的毛主席重回故乡韶山冲。回忆起前尘往事,看着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他写下了《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首词,一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尽显伟人的豪情万丈。可是在这份豪情的背后,在这个“敢”字的背后,我们都知道革命的牺牲有多么大,这份牺牲又有多么地沉重。
而在这份牺牲里也包括了他的妻子杨开慧、妹妹毛泽建、三弟毛泽覃、二弟毛泽民、侄子毛楚雄以及那埋骨异国他乡的儿子毛岸英。
1990年,中央警卫局的工作人员在菊香书屋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在最底层翻出了一只小柜子。而在柜子里是两件发黄的白衬衫、一顶军帽、一双黑色的袜子、一条毛巾,这些皆是毛岸英生前之物。
毛主席之所以瞒着工作人员珍藏这些,原因众所周知。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之痛,任他是国家主席,任他表现的在战友面前何等坚强,却也是难掩内心痛苦啊,毕竟他更是一位父亲。
1922年,毛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
彼时的中国工人运动如火如荼,而初为人父的毛泽东亦是奔走相告投身其中,是以对儿子难免疏于照顾。
四·一二事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妻子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也更是不得不到处躲避蒋介石爪牙的抓捕,然而1930年他们还是惨遭羁押。
最终杨开慧因为不愿妥协壮烈牺牲,毛岸英之后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被安排到在上海的毛泽民身边。但是当时上海形势同样严峻,三个孩子也只得被安排在大同幼稚园,但三弟毛岸龙不幸染病离世。之后顾顺章的叛变导致党组织被严重破坏,毛岸英、毛岸青又失去了幼稚园学习的机会,一度只得上街卖报乞活,毛岸青更是期间遭到殴打,脑部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几经周折,1936年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才被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毛岸英也成长为了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的军事知识,甚至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立下了功勋。
1946年,阔别10年后他重返祖国,临行前斯大林还赠送了一把手枪给他,以示表彰。
看到风尘仆仆的父亲,身为儿子的毛岸英心酸不已。而看到儿子,毛主席又何尝不是内心汹涌,他也久违地陪伴着儿子吃了一顿“团圆饭”。
年轻的毛岸英看着革命如火如荼,随即便提出到战场上,不过却被父亲要求“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就这样他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当过秘书。
期间毛岸英与刘思齐相爱,想着提早几个月结婚(当时刘思齐不够年龄)。身为父亲但更是领袖的毛主席坚持原则并没有同意,还大骂了儿子,为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刘思齐、毛岸英二人才完婚。
1950年夏,毛岸英担任了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彼时国内百废待兴,他也打算大干一场贡献力量。
只不过10月,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主席也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听到消息后,毛岸英主动请缨请求入伍,面对众人的劝阻,毛岸英更是找到了父亲。
“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
“岸英熟知英语和俄语,你此行少不了与美国人打交道,岸英一定能够帮上忙的。”
就这样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作为司令部的秘书兼随行翻译进入了朝鲜战场。可就在34天后,毛岸英为了抢救机要文件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壮烈牺牲。
收到消息,周总理泣不成声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与刘少奇商量后暂时隐瞒,直到二次战役胜利后才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知了毛主席。
曾担任毛主席卫兵的李家骥是这样描述听到消息后的毛主席的。
“他强忍泪水,点燃了一根烟,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朝鲜战场上,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孩子,不是也在奋斗牺牲吗?我不后悔,我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不派自己的儿子去保家卫国,那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而当彭老总汇报朝鲜战局情况,并检讨自己失责后,他又说:“打仗总要死人的,岸英也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成了什么天大的事一般。”彭老总听后,老泪纵横。
面对有人提议将毛岸英墓迁回国内,他说不必了,并附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
我们崇拜伟人,喜欢塑造一种形象。但我们其实所有人也都懂人,都懂这位领袖内心的痛楚,都懂他坚强外表“掩盖”下内心的痛苦。
在中国的传统中,家人去世,一般都要将与逝者有关的东西烧掉。这是诀别,更是不忍看亡故者的遗物,避免睹物思人, 悲从中来。
但毛主席却选择了隐瞒所有人,悄悄将儿子遗物珍藏身边,我们能懂在无人的夜晚,在思念儿子的日月,这位父亲发自心底的悲伤。
这一藏就是26年。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
而当我们看着毛主席珍藏的儿子遗物,我们看到的是伟人深邃的父爱,是无尽的遗憾,是牺牲的沉重,让人泪目。
参考资料:《新湘评论》2019年第15期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