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飞机上请人照顾:64岁不会汉语

月诉 2024-09-21 15:46:41

1994 年,在一架满是归侨的回国航班中,一位白发老人寻求身旁人的照料,这本平常,可其流利英语却令众乘客震惊。

坐在老人身旁的乘客好奇地发问:“老先生,您一看就是华裔,怎么不直接用汉语交流呀?”

老人一脸窘迫,支支吾吾许久,最终用英语说道:“自幼受西式教育,太久了,母语都忘了,真惭愧。”

此刻出现在眼前的,乃是闻名遐迩的航天专家张闾琳,他还是张学良的幼子。

【一见钟情】

1925 年 5 月,于天津蔡公馆那盛大的舞会上,张学良和赵一荻迎来了他们人生的首次相见,这是一场著名的社交活动。

赵一荻,又名绮霞,乃曾任交通次长赵庆华的四女,熟知者皆亲昵地称其为赵四。

十五岁的赵一荻是天津某中学学生,当众女士纷纷步入舞池,她仍坐在原位,一颦一笑尽是高中生的羞涩模样。

二十四岁的张学良于两次直奉战争中屡立战功,助力父亲张作霖成为北洋军阀领袖,他自己也荣升为京榆地区总司令。

诸多光环围绕着这位威风凛凛的青年将领,在舞会中他魅力四射,众多青春少女为之倾心,赵一荻也在其中。

张学良初见赵一荻,就被其天生丽质与优雅举止震撼,不想错过的他立刻邀赵一荻一同起舞。

早闻张学良大名的赵一荻,被其男子气概吸引,欣然应约,与他在舞池中悠然共舞。

赵一荻暗自祈祷,希望这支舞曲永不停歇,那样她便能与张学良不停地共舞。

跳舞时两人挨得极近,就连纵横战场的张学良都呼吸急促,爱情的种子就此悄然在二人心中生根。

舞会结束,两人互留联系方式。此后一直书信往来,氛围暧昧,却都没勇气捅破那层窗户纸。

1928 年 6 月 3 日,情况骤变,张学良之父张作霖乘火车自北京回奉天途中,遭日本关东军轰炸,就此离世。

张学良被迫赶回奉天料理丧事并交接东北军,致使他与赵一荻持续三年的往来无奈中断。

在前往奉天之前,张学良与赵一荻相见遗憾话别,并含蓄示爱。丧父的张学良让赵一荻不再矜持。

当下就冲上去紧拥张学良,还在他唇上深情一吻,此定情之吻使两人命运交织,往后岁月难以分开。

之后张学良离开天津,赵庆华得知女儿和他纠缠不清,怒不可遏,将赵一荻严加看管,责令其断绝与张学良往来。

年轻的赵一荻被父亲严格看管,无计可施。趁父亲工作繁忙,她悄悄去邮局给张学良寄信,共商应对之策。

张学良得知消息后无可奈何,因深爱赵一荻,在回信中委婉提议私奔,约定时间在赵家等候,若赵一荻同意就出门相见。

1928 年夏日的某个夜晚,约定时刻已至,张学良独自回到天津,于赵家围墙外等候赵一荻,因不晓其心思,只能苦苦守候。

张学良苦等数时辰,赵一荻仍未现身。就在他欲遗憾离开时,赵一荻却悄然现身其身后,还带着简单打包的些许行李。

年满十八的赵一荻毅然与张学良私奔至奉天,随后便与其秘密地开始了同居生活。

1916 年张学良已与于凤至成婚,为保家庭和睦,对外称赵一荻是其私人秘书,对内则称作侍从小姐。

张学良为让赵一荻学业不停,送她入奉天大学深造。此间,她熟稔英语、写得好字,还知晓军内密码。

渐渐地,赵一荻凭借在学校积累的丰富知识,将张学良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其得力秘书,二人感情愈发深厚。

1930 年 11 月 28 日,赵一荻为张学良诞下一子,取名张闾琳,此乃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

【漂泊异乡】

张闾琳降生于军阀混战之际,所幸其父为张学良,于这般动荡岁月,他自幼仍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局势动荡时,明天与意外,谁先降临难以预料。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错估日军侵略野心,认为其无意占领全中国,为防矛盾激化,遂下令撤退东北军。

然而事实表明,日本的野心超乎想象,他们不仅妄图占领全中国,甚至狂言“一个月内让中国灭亡”。

那时的蒋介石根本未察觉问题的关键,还因围剿红军忙得不可开交,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之策。

不顾国内抗日热情日益高涨,蒋介石竟派重兵围剿红军,致使红军被迫踏上长征之路。

张学良因主动撤军致东北沦陷而满心愧疚,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无所作为,更促使他决心要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1936 年 12 月 12 日的夜晚,风高天黑,张学良携手杨虎城,趁蒋介石熟睡之际将其生擒,迫使他联合共产党抗日。

闻名遐迩的西安事变达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张学良更是为民族利益贡献甚巨。

西安事变后,军内对于如何处置蒋介石有杀与放两种看法。张学良力主放蒋,在蒋同意抗日时,他便将蒋释放。

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张学良此时的行为怀恨在心,认定其不忠,张学良回南京后,旋即就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

谁能想到这分别竟长达五十年,1937 年时,七岁的张闾琳与父亲诀别。此后,赵一荻带着年幼的他四处流浪,失去父亲庇护。

十八岁时赵一荻与张学良私奔,其父亲赵庆华知晓后怒不可遏,立马登报断绝父女关系,且从此不再从政。

于是,赵一荻打消了带张闾琳回娘家避难的念头,母子俩漂泊不定。她决定带儿子去南京,陪张学良共克时艰。

全国统一抗战路线促成,民众反抗激情澎湃,各地战斗频繁致交通瘫痪,身在天津的赵一荻想去南京却无法成行。

在熟人相助历经诸多波折后,赵一荻携子抵达香港寻求避难之所。

在陌生的香港,母子二人相互依靠。白天赵一荻做工挣钱,晚上用大学所学教张闾琳知识以谋生计。

原以为生活会一直平淡,等着张闾琳长大。可三年后的 1940 年,赵一荻因难忍对张学良的思念,决定去陪他。

赵一荻一旦定下这个念头,就意味着要和十岁的张闾琳分别。经过一夜痛苦思索,她对于把张闾琳寄养给谁已有初步打算。

在张作霖掌控奉系军阀期间,伊雅格任军队军需官,与张学良私交甚笃。张作霖离世张学良掌权,伊雅格依旧忠心不二。

赵一荻出发前,早早联系上身处美国旧金山的伊雅格,倾诉自身苦楚,并打算把张学良儿子托付给他照料。

听闻张少帅遭软禁,伊雅格心潮起伏,爽快应下赵一荻之请,承诺定不辜负少帅期望,悉心培养张闾琳。

终于迎来分别之际,十岁的张闾琳尚不完全明白,自己即将去往一个连语言都得从头学起的陌生之地。

他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遥远至极,难以常见父母。与母亲告别时,张闾琳泪如泉涌,紧拽母亲衣角,不肯松开。

赵一荻强忍着悲伤,告知张闾琳,到那边会有人悉心照料他,就像她和其父亲一样,等软禁结束就去寻他,然后送其登上飞机。

从此,年幼的张闾琳再度漂泊异国。初到旧金山,伊雅格夫妇就一直把他当作亲生孩子。

应赵一荻所托,伊雅格为护张闾琳身份不暴露,先给他取了美国名,随后搬离旧金山华人聚居之处。

因张家的知遇之恩,伊雅格夫妇始终将张闾琳当作自家孩子看待。

与此同时,伊雅格夫妇给予张闾琳完全西式的教育,到美不久就教他基础英语用于日常交流,并安排附近小学让他就读。

张闾琳于旧金山结束小学课程后,随伊雅格全家迁至洛杉矶,在那里继续读完中学。

张闾琳天资聪颖,在伊雅格夫妇的精心培育下,中学毕业后考入加州大学,依兴趣选了重工业及航天专业。

大学时,张闾琳邂逅了他的终身伴侣陈淑贞。在那个年代,于异国他乡碰到同胞已万分难得,何况是遇见心爱之人,缘分着实奇妙。

双方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定情成婚,宛如张学良与赵一荻一般,深情一眼抵万年,陪伴细水长流。

十五年匆匆而过,1956 年已至,从加州大学航天专业毕业的张闾琳,在这一领域初获成就。

张闾琳因父母无法见证自己的成就而抱憾,分别母亲赵一荻时的悲痛犹在,遂萌生出回家寻亲的念头。

一年前,处于张学良软禁陪侍中的赵一荻,托付即将赴美任大使的董显光找寻张闾琳。一番苦寻后,董显光终与张闾琳取得联系。

董显光告知张闾琳,其父亲张学良 1946 年就被送至台湾,已生活十年多,张闾琳随即赴台探亲。

【替父回国】

1956 年,张闾琳前往台湾,终于见到父母。自记事起,父亲张学良在他的成长中一直缺席。

父亲虽因囚禁而面容略显苍老,可英气仍存,母亲赵一荻的脸也比十五年前多了些皱纹。

张闾琳噙泪,向父母倾诉在美国的种种,感慨时泣不成声。他未料与父母的首次团聚,竟隔着铁栅栏。

匆匆一见即将结束,张闾琳在见过父母后,又一次踏上了返回美国的路途。

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中,张闾琳频繁往返两地,一家三口仅能以这般匆忙的方式短暂相聚、倾诉。

1990 年,张学良终于恢复了全面人身自由,随后他与妻子移居美国,与儿子相聚。

张学良在无数日夜的期盼后,终与家人团聚,享天伦之乐。儿媳贤惠,日子简单又幸福。

在被囚禁的岁月中,张学良最大的心愿是回东北探亲,而一家人团团圆圆则是他一直的期望。

因年事已高,张学良的多次探亲计划落空,无奈委托儿子张闾琳代其回东北探亲,并吊唁张作霖陵墓。

1994 年,承载着父亲的殷切期望,张闾琳踏上了飞往辽宁的航班,由此才有了开头那极具戏剧性的一幕。

即便不会汉语,张闾琳仍怀着坚定的爱国心回到故乡,此次回家不仅帮父亲了却心愿。

更是中国人在这片土地出生和成长所形成的一种本能特质。

以下是作为参考的相关资料,其包含丰富的信息,对后续工作或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之间的世纪爱恋,相关内容可在中国知网查阅。

0 阅读:24

月诉

简介:月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