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猛将,战功赫赫,因为英年早逝,而得以善终,最后还配享太庙

踏月读书 2024-07-03 19:03:03

明初很多功臣,都因为朱元璋要为了给自己孙子朱允炆铺路,而未能得以善终。

比如李善长在洪武二十三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了,已经被朱元璋作为胡惟庸的逆党给诛杀了。

可以说作为明初的功臣,在朱元璋执政时期长寿,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而作为功臣,就因为短命,而得到朱元璋优容,最后还配享太庙。

要问这位明初短命功臣是谁呢?他就是朱元璋的御用先锋,号称能在十万军中横行的常十万——常遇春。

作为一代猛将,彪悍是他的代名词,作为先锋,骁勇是他唯一证明,要问他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建立哪些功勋呢?那就请看下文吧!

一、不平庸抗命运

常遇春,字伯仁,于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出生于淮西安丰路怀远县

他是当地一户贫苦农民家的独子,他父亲叫常六六,一个普通到当时农民们没啥区别的名字。

作为大字不识的农民,种田就是他们一辈子唯一能做的事。

作为独子,常遇春从小就跟着父亲干农活,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枯燥苦日子。

哪怕是吃着没啥营养粗粮,常遇春却也长成一个人高马大的青年,此时他在农村已经度过十多年一成不变的日子。

看着身旁的人累死累活忙碌一年,还攒不下几个钱,不知不觉间,他感觉这不是他想过的生活,他不甘心像他祖辈一样老死于田间。

于是在和老爹争辩一番后,他老爹终于同意常遇春进城务工了,进城后,常遇春并没有沉迷于这个他从没有见过花花世界,而找准机会,就随人练习武术。

由于家贫,常遇春实在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便只能以干杂活来换取学习机会。

就这样,常遇春一直习武到长大成人,可能是城里生活,远好过农村的。

此时常遇春已经长得体貌奇伟,不仅身高臂长,而且力大过人。

由于学武多年,使得常遇春是武功了得,不仅精于骑射,还精通使用各种兵器。

可以说,按照常遇春现在的实力,只要他去参军,必然能大展拳脚,他缺的只不过是一个机会吧!

二、为了前途、弃刘从朱

没想到,常遇春的机遇这么快就来了,当常遇春习武有成的那一年,正好是元末。

那时,盗匪和起义军都是风起云涌。

像常遇春这样身怀绝学的猛男,自然是不会安于现状的,什么看家护院,镖局走镖,他都看不在眼里。

当他听说在怀远、定远一带活动着一伙绿林大盗,为首之人叫刘聚。

常遇春便毅然跑去投奔了,在常遇春来到刘聚等人盘踞的山寨时,有几个不长眼的小头目来挑衅常遇春,没想到常遇春三拳两脚就把他们打趴下了。

端坐中堂的刘聚一见常遇春如此勇武,心中十分欢喜,便直接让常遇春做了什夫长,并且将其引为心腹。

自从入伙后,常遇春就跟随匪首刘聚干一些拦路抢掠,入宅为盗的勾当。

起初常遇春对此还颇觉新鲜,既能大碗喝酒大碗食肉,又能论称分金银。

可是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虽然手下有数千人,可是只知打家劫舍和四处抢掠,对山寨根本没有什么长远打算,于是常遇春就萌生了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有一次跟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也率军攻打和州。

常遇春远远望着朱元璋指挥军队冲锋的飒爽英姿,心中暗想:“大丈夫,当如是也!”

而且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这位叫朱元璋的同乡不仅仗义豪侠,而且很有作为。

于是常遇春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近距离观察朱元璋的行径。

他目睹了朱元璋是如何平易近人,是如何视士卒如弟兄,这种爱兵如子的作风,深深震撼到常遇春。

他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不仅是纪律严明,而且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经过一番对比,常遇春发现朱元璋才是一个能做大事者,而刘聚不过是一个盗匪,和其他盗匪没啥区别,根本没办法与朱元璋相比。

于是常遇春当机立断,便趁着夜色掩护,偷偷离开大部队,一路朝着和州疾驰,前去投奔了朱元璋。

在投奔朱元璋的前期,常遇春由于是盗匪出身,朱元璋对常遇春的态度十分冷淡。

有一次,朱元璋对常遇春带着嘲讽问道:“你是不是跟着那群盗匪挨了饿,才想到咱的队伍中来找饭吃?”

朱元璋的话攻击性不强,侮辱性却极大。

面对着朱元璋不屑一顾,常遇春没有气愤,反而不卑不亢答道:“将军,常某虽是盗匪出身,也曾随着刘聚手下一起干过打家劫舍的勾当,但是来投奔将军。

我并不是愁衣食,而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因此才来投奔将军。

常某之前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只看才能,而不看出身,因此我才投奔。

没想将军和他也没啥区别,是常某道听途说了,既然将军不愿任用常某,常某便就此告辞了。”

一番说得说朱元璋有些羞愧了,连忙向常遇春表达了歉意,然后朱元璋拉着常遇春问:

“你既然投奔了咱,咱还没有问你愿意干啥。

不久咱就要率军过江打仗了,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前去?”

常遇春一见朱元璋明显表达招揽之意,便抱拳答道:“常某愿为将军之先锋,将军您指到哪里,某将就愿打到哪里。”

此时,朱元璋才算好好打量常遇春一番,只见他身材魁梧,体魄健壮,朱元璋把手拍在常遇春肩头,心中不住赞道:“真乃一员虎将啊!”

对于朱元璋心中的评价,没过多久,常遇春的壮举便使其得到了印证。

三、因军功晋升元帅

纵观常遇春的军旅生涯,勇猛敢战是他最大的军事风格,可以说贯穿常遇春参与的历次重大战役。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来投奔朱元璋还没有多久,朱元璋为实行部将冯国用等人策略,便率军渡江南下。

在进逼牛渚矶时,元兵已经列阵矶上,朱元璋的军船离岸三丈多,没人能登上岸。

常遇春飞舟而至,朱元璋就命他向前冲击,常遇春领命后,挥戈直冲向前。

元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势一跃,跳上石矶,大声喊叫冲入敌阵,元军望风而逃。

诸将乘胜上岸攻击,于是攻克牛渚矶。

随后,朱元璋派人砍断船缆,让舟船顺江东去,以示没有归意。

在攻打太平路时,驻守在此的元朝平章完者不花等人便率兵抵抗,朱元璋率军急攻,最后攻破太平,在守将的完者不花逃走后,朱元璋便派兵占领了太平。

拿下太平后,朱元璋便率军来攻打集庆,可是由于集庆城墙坚固,加上守将顽强抵抗,此时朱元璋率军与元军僵持四个月。

时间来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开始反击元军,他先派常遇春率领水军前去进攻驻屯在采石附近的元朝水师蛮子海牙所部。

面对蛮子海牙率水师在长江上的严密防守,常遇春避其锋芒,设疑兵分散元军的兵势。

随后常遇春率着部分水师在激流中,冒着乱箭,大吼一声,直冲中间,把元军船只一分为二。

然后常遇春另派两军对其左右夹击,同时他还石炮元军船只进行攻击,最后将元军水师给击败后,不仅缴获了船只,还俘虏一万多人。

元朝水师元帅蛮子海牙只能率领余部逃回了集庆。

三月初一,朱元璋率军从太平水陆并进,抵达江宁镇,大败陈兆先,将他俘获,属下三万六千人归降。

朱元璋大军架起云梯登城,三月初十日,攻入城内。福寿领兵巷战,兵败战死,朱元璋攻克集庆。

在拿下集庆及其周围地区后,使朱元璋在南方军阀中终于有一战之力。

在整个战役中,常遇春是锋芒初露,直接立了头功,也开始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常遇春官职直接由渡江时的先锋升为了元帅。

在攻占集庆后,常遇春又随徐达率军攻取镇江,进取常州。

在攻打镇江时,张士诚的军队将徐达围困在牛塘了,常遇春听闻此事后,便立即前去援救,不仅帮徐达所部解了围,还擒获了敌将,因此常遇春晋升为统军大元帅。

第二年,徐达和常遇春再次攻克常州,常遇春被升为中翼大元帅。

随后,常遇春又随徐达前军进攻宁国,结果在冲杀过程,常遇春被飞箭射中。

在身旁护卫的掩护下,常遇春用麻布裹住伤口之后,便继续开始战斗,直到最后攻克了宁国。

接着常遇春又率军攻取马驼沙,另外以水师攻取池州,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

拿下这些地方后,常遇春又马不停蹄地随徐达攻取了婺州,转任同佥枢密院事,然后率军驻守在婺州。

四、鏖战衢州显智勇

在接连征战中,时间来到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坐镇在应天府的朱元璋在攻取金华后,又派遣大将军常遇春领兵攻取衢州。

常遇春率领士兵就是一路杀将而来,首先他将龙游城攻克了。

然后常遇春率领骑兵、步兵和水师这三军来到了衢州城下,可是此时衢州城垣壁垒森严,看起来是固若金汤。

面对这样一座坚城,常遇春先安排士兵在城下树栅栏,然后派士兵从水陆两个方面将衢州6座城门给团团围住。

在堵住敌军出路后,常遇春便开始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和懒龙爪等一系列攻城军械。

等到攻城器械造好,常遇春便将其拥至城下,那些吕公车和长木梯都高出城墙,士兵对攻城都跃跃欲试了,除了从上面攻城,他又安排士兵从大西门城下,挖掘地道来进攻。

城内伯颜不花的斤在面对常遇春部的猛烈进攻时,他凭借坚固的城垣,安排士兵用束苇灌油来烧吕公车,驾着千斤秤去钩懒龙爪,用长斧去劈砍木梯,这是他面对上面进攻的做法。

面对地道,他筑夹城来防穴道,可以攻守双方都是各尽其能。

真是你有张良计,我就有过墙梯,由于城墙确实坚固,常遇春是损兵折将,还是久攻不克。

当初,常遇春在出征之前,朱元璋就曾告诫过常遇春:“伯仁啊!虽然你进攻骁勇,但是咱克敌不仅靠勇,还要在谋。

昔日,关羽号称的万人敌,却被吕蒙的偷袭所破,这全因关羽无谋啊!

咱把军队交给你,你要深深引以为戒啊。”

如今,常遇春见一味猛攻,效果不大,便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将城墙上的炮给毁掉,然后是昼夜不停地围攻。

使得城内元军是疲惫不堪,难以支持了,看到这种情况,城内汉人就遣使与常遇春密约投降。

当约定好后,衢州路院判张斌就靠关系夜出小西门,将常遇春大军迎入城中。

原本城中元军真正面对着城外军队进攻,此刻看到敌军入城,一万元军是瞬间崩溃了,于是降的降逃的逃。

在常遇春攻克衢州城后,便设立金斗翼元帅府,安排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来管理城内秩序,可以说在衢州元朝的统治势力是荡然无存。

五、大战九华山遭训斥

在拿下衢州后不久,常遇春又率军去进攻杭州,可是这次却战斗失利,常遇春只好应召率军返回了应天。

同年十一月,常遇春再次跟随徐达攻取了赵普胜的水寨,然后便在池州驻守一段时间。

在驻守池州期间,陈友谅派兵来攻打池州,常遇春和徐达率军大破陈友谅近卫兵于九华山下,此战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

面对俘虏,常遇春十分有理说道:“大将军,常某认为这可是一支劲旅,现在不杀,将来必成后患啊!”

可是徐达却认为不可,两人各执一词,于是便将其上报朱元璋,让朱元璋来决定。

由于池州和应天有些距离,还没有等朱元璋的命令传来,常遇春早已在把俘虏坑杀过半了。

听说此事的朱元璋很不高兴,他立即派快马急令徐达常遇春把其余俘虏全部给释放了。

虽然常遇春有违令之嫌,但是朱元璋依旧信任他。

六、大破陈友谅勇陷阵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常遇春被朱元璋安排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去防备陈友谅。

而陈友谅则统领兵众,部署前来袭取池州。

结果,徐达在侦悉陈友谅的行动后,便令常遇春率精兵一万,设伏于六泉口。

当陈友谅兵至,正全力猛攻池州城时,徐达并没有选择坚守城池,而是率领守军开城出击。

在留在六泉口的常遇春收到信号后,便带着伏兵从陈友谅军队后方杀出,在常遇春和徐达的夹击下,那是大破陈友谅军队。

此战斩首一万多人,擒获三千人,陈友谅只能带领残部败走到江州。

战后,朱元璋命常遇春留守在池州城,在镇守池州期间,常遇春执法严格,使城中军民井然守序,陈友谅也不敢有所冒犯,不久之后,常遇春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虽然在池州大败,可是陈友谅占据上游,依旧拥有精兵大舰,他依旧是朱元璋开拓事业的主要威胁。

时间来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十万人前来直取朱元璋地盘的核心——应天府,在应天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水步军展开了一场恶战。

由于陈友谅人多势众,身为主帅的朱元璋便准备弱御强,他给部将的命令是设计用伏,诱敌深入。

此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三万人五翼军前去设伏,这些人马可是全军的主力。

朱元璋率领水军和陈友谅水军,在江面经过一场鏖战后,因为不敌,将陈友谅一路引诱到龙湾。

在龙湾,陈友谅的巨舰便失去优势,于是陈友谅便安排士兵登陆作战,可是登陆不久,还没有摆好阵型,就遭到常遇春、冯国胜带着伏兵冲杀过来。

眼见常遇春等人突然杀出,还没有列阵的陈友谅军队,直接被冲杀得溃不成军了,可以说是死伤惨重。

眼见败局已定,陈友谅便下令士兵赶紧登船离开,可当时正值江水落潮,龙湾的水浅,陈友谅带过来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了。

面对这个情况,朱元璋立即指挥军队水陆并进,在毫无悬念之下,陈友谅再次大败而逃。

由于龙湾大捷,使得朱元璋转危为安,并且壮大了力量。

此战,常遇春是身先士卒,大破敌阵,可谓战功卓著。

在此之前,朱元璋手下,所任用的将帅中,功劳最大的,有邵荣、徐达和常遇春三人。

其中邵荣却在陈友谅来犯时,准备与参政赵继祖图谋,安排伏兵发动兵变。

在事情败露后,朱元璋原本想赦免邵荣的死罪,想让其戴罪立功的,可是常遇春却直言道:

“大帅,为人之臣者,如果有了谋反的罪名,那就没办法原谅了。

如果要赦免他,我决不与其共生。”

于是朱元璋为表彰邵荣这些功绩,便赐酒给他喝,然后流着眼泪将其处死了。

由于常遇春的忠义之言,使得朱元璋更加倚重常遇春。

此时常遇春在池州镇守,可是他手下的守将罗友贤却占据神山寨,私通张士诚以图兵变。

常遇春得知此事后,便立即率军将其拿下,然后斩首了。

在龙湾遭遇惨败后,陈友谅便放弃了太平路,逃到了江州。

而朱元璋则率军乘胜去攻打安庆了,常遇春便带领部队一起进攻安庆。

面对敌军的进攻,陈友谅则派军队出江四处拦截,没想到在常遇春率军出击下,陈友谅的军队都被打得调头逃跑了,朱元璋便率军乘胜攻取了江州。

然后常遇春则率军回到了龙湾,在朱元璋派兵攻打长兴时,常遇春也带兵前去支援了,此战俘杀张士诚的军队五千多人,只有张士诚军队的将领李伯升突围逃走了。

此后,常遇春就受命率军去加固安庆城的城防。

龙湾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为了彻底打败朱元璋,便率领号称六十万大军,倾巢而来。

陈友谅的大军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队,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

一开始,朱元璋派军队封锁陈友谅军队的归路。

在鄱阳湖交战时,陈友谅的军船虽然巨大和坚固,但是速度慢,而朱元璋的军船虽然很小,但是速度快,且操作灵活,因此两军相持不下,是难解难分。

在一次作战中,朱元璋的座船不幸搁浅了,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瞅准时机,率船队来围攻朱元璋的坐船。

眼见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此时常遇春指挥战船奋勇当先,一下子就冲入包围之中,当常遇春看到张定边,便拈弓搭箭,一箭就射伤张定边了。

由于主将受伤,原本凌厉的攻势一下子失去指挥,顿时变得凌乱起来。

常遇春抓住时机,他用自己的战船去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顺利脱离了浅滩。

可是没有想到常遇春的战船在冲击下,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冲上浅滩,搁浅了。

眼看着常遇春战船就要陷入重围之中了,幸好此时有一艘战损的船只顺流而下,碰巧撞到常遇春的船只,这才使他们得以离开浅滩

在突围后,常遇春又在接下来战斗中,奉命积极组织军队实施火攻,充分发挥小船的优势。

恰好常遇春率领小队是顺风,他们借着风势大肆纵火,这使得陈友谅的数百艘巨舰被烧得烈焰冲天,根本难以摆脱常遇春船队纠缠。

此战陈友谅的兵将是损失过半,湖水是一片赤红,到处都是船只的残骸。

面对着大败,陈友谅只能率残舰撤到湖口,而获得大胜的朱元璋则安排诸将全力追击。

其中常遇春率领军队是冲得最猛的,很快就迎头堵截了陈友谅的残部。

在双方混战,陈友谅不幸被流矢射中而死。

可以说这场决战,是彻底扭转了双方力量的对比,由于陈友谅的覆灭,使得朱元璋一下成为群雄中之强者。

可以说常遇春此战军功是全军之冠,因此他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常遇春就升为平章政事。

此战结束后,陈友谅遗留下的汉军只能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

对于此战,朱元璋是如此评价道:

“此战,咱能以弱胜强,全靠诸位用力,而诸将之中,军功之首 ,莫如伯仁。

能在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伯仁。

咱有伯仁,何愁天下不平啊!”

在鄱阳湖立下大功后,常遇春在军事上还远远没有结束。

七、征讨张士诚封国公

在大败陈友谅后,也就是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为吴王,而常遇春因为军功晋升为平章政事。

虽然陈友谅战死了,可是他儿子陈理还活着,不仅如此,他盘踞在武昌,为了彻底消灭陈友谅的势力,于是朱元璋便派兵前去进攻武昌。

听说武昌遭到吴军攻击,陈汉丞相张必先便从岳阳率军来援,可是常遇春早已在汉军必经之路等着他们。

在张必先还没有和陈理会合时,常遇春就率军迅速进攻了张必先带来的援军,很快就击溃了援军,并且将张必先擒获。

由于援军被击溃,因此城中士气尽失,陈理眼见士兵没有战力,于是果断开城投降,就这样常遇春率军尽取荆、湖之地。

然后常遇春就随徐达一同攻取了庐州,另外常遇春还率军平定临江的沙坑、麻岭、牛陂等寨,并且擒获知州邓克明。

在攻下吉安后,常遇春开始围攻赣州,由于熊天瑞固守,常遇春一直拿不下。

听说此事后,朱元璋就派使者告诫常遇春:“伯仁,你攻克此城时,不可为了震慑而多杀人。

如果获得了地盘,可咱却没有得到百姓,那又有什么用处呢?”

在受到朱元璋的告诫后,常遇春心中面对城池的怒火,才平息下来,他一面安排士兵疏通壕沟,一面设立栅栏,然后继续围攻赣州。

在一面进攻,一面休整的过程,过了六个月,此时熊天瑞兵力已经耗尽,再打下去,就只能等着敌军破城,于是守将熊天瑞投降。

常遇春果然听从朱元璋的告诫,不仅没有杀他,也没有屠城。

朱元璋听说此事后,是大为高兴,还特意赐信对其进行了褒奖勉励。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常遇春靠着连战连捷的军威,一路招降了南雄、韶州,回军时,常遇春还捎带手平定安陆、襄阳。

回去休整一段时候后,十一月常遇春又随徐达攻克了泰州,在那里,常遇春率军打败了张士诚的援兵。

不仅如此,常遇春还督促水军在海安坝建造围墙,以此阻拦敌军。

接下来,常遇春带着部下在太湖、毗山、三里桥,三战三捷,一路直逼到湖州城下。

听说湖州告急,张士诚便派兵来援,他的士兵驻扎在旧馆,准备出现在常遇春大军之后,来一波偷袭。

没想,常遇春率奇兵由大全港来到东阡扎营,此时常遇春处于张士诚援兵之后。

张士诚援军主将就派出精兵发起进攻,结果在常遇春率军奋力反击下,张士诚援军精兵被击溃了。

在打退张士诚的援军后,常遇春又率军在平望奇袭了张士诚的右丞徐义,一战就把他们停泊在那里的赤龙船全部烧毁,然后又追击到乌镇,再次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在向北追击张士诚军队至升山的同时,常遇春还安排水军攻破他们的水陆寨,将在旧馆逗留的援兵全部俘获。

中断救援后,常遇春又一鼓作气攻克了湖州。

然后常遇春率军进围到平江,为了军队休整一段时间,常遇春便安排驻扎在虎丘。

在平江的张士诚听说此事后,就偷偷率军靠近常遇春的营垒,没有想到却被常遇春察觉,然后双方在北濠发生了交战,没过几个时辰,常遇春就率军将张士诚部下给击溃了。

要是张士诚部下拼杀掩护,常遇春几乎这次就要俘获张士诚,差一点提前结束了平江之战。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为了荡平张士诚的势力,他不仅安排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而且还让他们率兵二十万,前去东征张士诚。

按照朱元璋之前部署,徐达和常遇春各自率领军队先后夺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以此来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松江府、嘉定州在吴军军威下,相继投降,此时平江更加被孤立,也就是彻底成为孤城。

为了攻克平江城,吴军先在城外构筑长围了,还搭起木塔和修筑敌楼三层来观察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对平江城日夜攻击。

哪怕是这样,徐达和常遇春还是围攻八个月,还是没有将平江城拿下,可见平江城之坚固。

虽然平江城没有被攻城,可是城中张士诚也不好受,在昼夜不停地抵御下,他手下士兵已经抵挡不住,他手下部将也跳城投降了。

张士诚亲率士兵先后两次突围,都没有不成。

在六月初七,他弟弟张士信在指挥防御时,被炮弹给炸死。

到了九月,徐达带着部队攻入葑门,常遇春也率军攻入阊门,在此驻守的张士诚部将唐杰、潘元绍等人也相继投降。

望着涌入城中的敌军,张士诚不甘心率余兵展开了巷战,结果又失败,想要自杀也没能成功,最后只能被俘虏。

听说平江陷落的消息后,通州和无锡等地也相继投降,张士诚成立的大周政权也就灭亡

此战俘虏张士诚及其部下达数万人,战死战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原本繁华城市如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由于战功,常遇春被朱元璋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并且还封为了鄂国公。

八、北伐元朝燃余晖

在荡平张士诚没多久,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就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让其率二十五万大军开始出师北伐了。

在临行前,朱元璋亲自叮嘱道:

“伯仁,面对百万之众,也能击溃敌人精锐部队,攻陷敌人的坚固阵地,无人能比得上你。

咱从不担心你不能打胜,而担心你轻敌冒进。

如今你身为大将,冲锋陷阵的事,你就不要再与兵卒去争了。

若是你有啥闪失,这不是咱所期望看到了。”

一番话,让常遇春这样威猛汉子都动容落泪,赶紧跪下拜谢。

在朱元璋平定江南的那段时间,北方元朝军事力量,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大大削弱,因此,徐达和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就平定山东。

当好消息传来时,朱元璋正在试穿龙袍,当朱元璋听到消息后,高兴得龙袍也不试,赶紧下诏传旨去犒劳前线将士。

站在皇宫大殿大门前,看着广阔的天地,朱元璋觉得自己当皇帝底气也更足了。

于是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改元洪武元年,然后立即任命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同年四月,常遇春率领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身处排头的常遇春二话不说就单骑突入敌阵,他麾下壮士也是奋勇而从,在常遇春等人勇猛冲杀。

经过几个时辰的激战,明军在洛水之北,一口击溃了元军五万。

在元兵溃败后,常遇春率军追击五十余里,俘获元军和战利品无数,此战史称塔儿湾大捷。

此战后,常遇春带领明军一下子就占领了河南和潼关,从拿下来进去陕西的门槛,这样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形势。

拿下河南后,常遇春又靠着军威降服了梁王阿鲁温,然后河南郡县依次被明军攻下。

在应天的朱元璋见北伐是连战连捷,便带着亲信来到前线亲自劳军。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听说此事的常遇春立即到汴梁谒见了朱元璋,君臣二人寒暄一番后,常遇春又与徐达一起攻下了河北诸郡。

首先常遇春作为先锋,率军攻取了德州,然后常遇春率水师沿黄河而进,破元兵于河西务,攻克通州。

在大都的元朝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史称元顺帝,当他听说明军打过来了,一秒都没有考虑,带着后妃和太子等人就一路逃奔上都开平。

怪不得叫元顺帝,跑得真顺啊!

同年八月二日,徐达和常遇春统率大军一举攻占了大都,并且改名为北平府。

在稍事休整后徐达和常遇春便又挥师西进了,准备一口攻占太原,在附近城池的扩廓帖木儿听说此事,便立即率军前来救援。

对于处理援军,常遇春对上峰徐达建议道:“大将军,我们军骑兵虽然已经聚集,但步兵还未赶到。

如果突然与敌人发生战斗,一定会死伤很多,那不如趁夜发动偷袭,或许可以获胜。”

徐达认为常遇春说得对,便让其率骑兵在夜间行事。

这时正好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前来约定投降之事,徐达和常遇春便暂且请他作为内应,然后常遇春挑选精锐骑兵口含木片,悄悄出发去对城外敌人发动了袭击。

扩廓帖木儿当时正点着蜡烛学习军书,当明军骑兵冲杀过来时,他仓促之间不知所措,只能赤着一只脚,骑上一匹瘦弱的马,率领十八名骑兵逃往大同。

战后,豁鼻马按照要求投降,就这样常遇春获得四万士兵,带着这些士兵,十分容易就攻克太原。

对于逃走的扩廓帖木儿,常遇春也是勇,带着部下追击扩廓帖木儿到忻州之后才返回了。

在后方的朱元璋听说明军在山西的形势后,就下诏改常遇春为左副将军,位居右副将军冯胜之上。

然后朱元璋安排常遇春先攻大同,再打奉元,收到旨意后,常遇春便向北攻取大同,转而攻下奉元路,与冯胜军会合,向西攻占凤翔。

在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常遇春带领的西征军一路进攻到了陕西,元朝将领李思齐在明军猛攻下,一路由凤翔奔逃了临洮,最后由于力竭投降。

原本已经逃走的元顺帝眼见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就命丞相也速率领军队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达通州城下。

在陕西的常遇春就奉命和李文忠率步、骑共九万人马,朝中北平星夜疾驰而来,在通州攻城的元军闻讯后,还没有交战,就向北逃奔而去,而常遇春则率军追奔千里后,大获全胜而归。

为了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府的威胁,常遇春在击退元军进犯后,便率军径取元朝上都开平的时,而待在那里元顺帝直接逃到应昌府。

在进攻兴州时,常遇春将一千骑兵分八路埋伏起来。

当守将要趁夜逃走时,常遇春安排伏兵就从旁杀出,将他们全都擒获。

然后,常遇春就十分从容地夺取开平,并且全歼留守元军,缴获的车辆、马匹和牛羊是不计其数。

九、病卒柳河川得善终

时间来到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当常遇春攻克开平后,就准备率师南归了。

当常遇春行至柳河川的时候,就突然病倒了,随时间推移,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就病逝,年仅四十岁。

在应天的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病逝的消息后,大为震悼,哀痛不已,他特意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为其出奠。

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会常常和手下淮西将领聊起常遇春,为了纪念常遇春功绩,朱元璋下诏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并且配享太庙。

那些和同事将领都哀叹常遇春去世太早,他们不知道二十年后,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们就哀叹自己活得太长了。

结语

常遇春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农民出身,可是常遇春勇武有余,以至于他只能成为一代名将。

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常遇春却不甘于服从命运的安排,积极寻找自己出路,改变命运。

想要学武是为了这样,弃刘投朱也是这样。

常遇春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能力,更要懂得抓住时机,更要跟对人。

乱世多少豪杰,能成大事终究是少数人,而我们关键就是能够选对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啊!

0 阅读:5

踏月读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