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皇后流着泪说:此儿相貌凶恶,不如趁早溺杀,以免后患! 刘义隆是刘宋武帝刘裕的

忆霜看历史 2023-12-20 22:11:34

袁皇后流着泪说:此儿相貌凶恶,不如趁早溺杀,以免后患! 刘义隆是刘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他本来没有资格做皇帝,但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即位后只知道享乐,不理国家政事。 徐羡之、傅亮、谢晦几位辅政大臣一商量,干脆罢了皇帝。 这样,皇帝的宝座才落到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身上。是为宋文帝。 几位大臣为了把持朝政,让谢晦担任荆州刺史,顺手把刘义隆的根据地给“端了”。 刘义隆可不像是他的哥哥那样无能,在稳住阵脚以后,他一边麻痹几位大臣,一边积蓄自己的力量。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就把几位老谋深算的大臣给办了,自杀的自杀,处死的处死。 收归大权的刘义隆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提倡文化,重视农业,减免赋税,使广大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在刘义隆统治期间,出现了“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的局面。 这段历史被后人誉为“元嘉之治”。 历史上往往有一个规律,在兴盛过后,必会出现断崖式“暴跌”,像是后来唐朝“开元盛世”以后出现“安史之乱”一样。 刘义隆因为身体多病,为了加强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他召来四弟彭城王刘义康进京辅政。 逐渐掌握大权的刘义康见皇帝多病,竟然有了想法。有条件,谁不想弄个皇帝做做呢? 发现苗头不对,公元440年,刘义隆采取果断措施,捕杀了欲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随后把刘义康贬为江州刺史。 公元445年十二月,范晔、孔熙等阴谋拥立刘义康,结果事情败露,刘义隆废刘义康为庶人。 公元451年,北魏大军南下,形势危急,刘义隆又怕刘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太子刘劭屡次劝说处死刘义康以绝后患,于是刘义隆处决了刘义康。 刘义隆杀弟弟这一行为,揭开了南朝王室自相残杀的序幕,后来,刘义隆就是被他自己的儿子刘劭杀死的。 刘劭是刘义康的长子,是皇后袁齐妫所生。 永初元年(420年),袁齐妫嫁给还是宜都郡王的刘义隆为妃。 刘义隆称帝后袁齐妫被封为皇后。 宋文帝永嘉初年,袁皇后生下一个儿子。 刘义隆高高兴兴地去看自己的皇长子。 袁皇后见皇帝前来,流着泪说:“此儿相貌生得凶险,臣妾略懂相术,知他将来必家破国亡,不如趁早溺杀,以免后患!” 刚生下来就要杀死,这母亲也忒狠了,不过从后来的结局来看,袁皇后能忍痛割爱,还是顾全大局的。 刘义隆一听哪里肯舍,大惊失色下连连摇手:“至亲骨肉,怎忍杀害?况国祚长远,以此儿作为根本!” 刘义隆说什么也不肯答应,袁皇后见无法说动皇帝,何况“虎毒不食子”,她也就作罢。 元嘉三十年(453年)三月,刘劭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刘义隆。 俗话说得好“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当初刘义隆没听袁皇后的建议,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祸殃。 不过,刘劭也没几天好日子过,即位才一个多月的他,又被自己的弟弟刘骏起兵杀死。 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民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这段历史不就是彰显了“因果不虚,循环往复”的道理吗! 另外,刘劭为何被母亲算定“他将来必家破国亡”呢?难道从一个人的面目上真得带有福禄寿夭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 阅读:0
忆霜看历史

忆霜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