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钟启腾:疏肝行气调经法治疗痛经案

凝梦评健康 2024-06-07 12:20:21

▲钟启腾,广东省名中医,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广东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肝病科主持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治疗各类肝病、消化病、疑难病,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中医科团队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4项、市级科研立项7项、惠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论著约100余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李某,女,时年23岁,于2021年05月12日初诊。

【发病过程】患者有“焦虑症”病史,平素易怒。近半年在经前1周出现小腹坠痛,双侧乳房胀痛,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剧烈,经量较少,色暗,有血块,周期约28天,经期7天,带下色微黄,无异味,质基本正常,睡眠差。【首诊证候】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近半年在经前1周出现小腹坠痛,双侧乳房胀痛,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剧烈,经量较少,色暗,有血块,周期约28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2021年5月3日。带下色微黄,无异味,质基本正常,睡眠差。舌紫暗,苔薄黄,脉弦涩。

【辨证论治】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肝郁化火,血行不畅证)。治法:疏肝清热理气,畅行气血。处方:予肝郁通经汤:牡丹皮10g,山栀子10g,白芍10g,当归5g,柴胡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5g,薄荷5g,延胡索10g,益母草20g,丹参10g,白芷10g,牛膝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1年06月16日患者末次月经2021年6月2日,诉此次月经来潮前、来潮时下腹坠痛程度减轻,双侧乳房胀痛,睡眠改善,烦躁感同前,此时患者处于经间期,调畅气机为主,目的在于促进重阴转阳的活动。处方:原方加入荔枝核20g。共10剂,每日1剂,月经前7天,早晚餐后服用。三诊:2021年08月04日患者末次月经2021年7月5日,精神尚可,此次月经来潮前、来潮时均无下腹坠痛,无双侧乳房胀痛。处方:上方加入乌药10g、益母草20g。共7剂,每日1剂,月经前7天,早晚餐后服用。

【按语】

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临证指南医案》中都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舒畅,而冲脉隶属于肝脏,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凡是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甚至出现疼痛晕厥或其他不适,对于其病因病机的阐释,古籍中曾有记载,《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景岳全书》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凝,或因血滞,或因气滞……”。《圣济总录·女月水来腹痛》云:“室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初至,营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克,其血与气不流利,致令月经结搏于脐腹间,如刺疼痛”。《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气机一为弗郁,肝藏血,司疏泄,妇女月经应时而至,须赖肝气疏泄…肝郁气滞,壅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则痛经”。总结历代医家对痛经病因病机的概括,大致可分为虚实两种,实者为“不通则痛”,病因为平素多抑郁,或怒而伤肝,或感受外邪,或食生冷之物,导致血行不畅,治宜疏肝理气。

辨证思路:本案患者明确有情绪异常病史,情志最易影响肝司疏泄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灼伤阴液,瘀阻经络,故本方疏肝理气为基础,同时使用清热活血、化瘀止痛治疗。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山栀子、牡丹皮清肝热;当归养血活血,补肝体,行血滞;白术、茯苓健脾渗湿;芍药、甘草柔肝缓急,同时协助柴胡、薄荷调理肝之疏泄也。肝郁得疏,肝热得解,气血得调。延胡索活血止痛,益母草、丹参活血化瘀,调经、清热解毒,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且能引血下行。月经前7天服用,有“未病先防”之意。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症状基本缓解。

(编者: 钟韵畅、李广照、谭宏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指导:钟启腾 主任中医师】

0 阅读:2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