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郝建军:补益肺肾,平喘宣肺,清热化痰治疗喘证案

凝梦评健康 2024-06-17 11:47:50

▲郝建军,广东省名中医,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传统医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病、肿瘤、妇产科及内科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某,女性,时年62岁,于2023年3月3日初诊。【发病过程】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3年余,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3年余前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痛、气促,咳嗽痰多,痰色白质粘,多次到外院诊治,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重度)”,予“甲泼尼龙(2# po qd)、细菌溶解产物胶囊(7.0mg po qd)、桉柠蒎肠溶胶囊(0.3g po tid)”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但仍反复,1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遂在我科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后予以抗炎等治疗,患者仍有气促、胸闷、呼吸困难、行走困难。舌淡暗,苔白腻,脉弱。【首诊证候】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阵发性胸闷痛、气促,活动则气促加重,咳嗽,咳白黏痰,偶心悸,无恶寒发热,纳一般,眠可,二便可。查体:BP:90-108/50-80mmHg,血氧饱和度 84-88%(不吸氧状态下),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93次/分,心律齐。双下肢浮肿。舌淡暗,苔白腻,脉弱。辅助检查:胸部CT:1、双肺多发渗出病变,考虑肺水肿,肺纤维化,2、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3、心脏左室稍大,动脉硬化,4、两侧胸膜增厚,5、脊柱退行性变。BNP:315.5pg/ml。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属于IV级。

【辨证论治】西医诊断:1、间质性肺炎;2、肺纤维化(重度)。中医诊断:喘证(肺肾气虚,痰浊阻肺证)。治法:补益肺肾,平喘宣肺,清热化痰。处方:予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款冬花15g,桑白皮20g,前胡20g,麻黄15g,燀苦杏仁15g,生石膏50g,甘草片20g,射干20g,白芍15g,法半夏15g,醋五味子20g,白前20g,黄芩片10g,瓜蒌子10g,薤白15g,黄芪60g,酒萸肉3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3年03月09日患者服上药后胸闷、气促减轻,时有咳嗽,咳白黏痰,咽痒则咳嗽加重,双下肢浮肿。纳眠可,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弱。处方:守上方加浙贝母20g,炒僵蚕15g,改瓜蒌子为15g,黄芪为8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三诊:2023年03月16日患者服药后咽痒减轻,咳嗽减轻,痰少,气促减轻,双下肢稍浮肿,纳眠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处方:继续守上方加减调理。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四诊:2023年06月15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9.6℃,畏寒,汗出,四肢发绀,气促,咳嗽,咳白黏痰、痰多,咽痒,遇风或遇寒气则咳嗽加重,头晕头痛,乏力,纳差,多睡,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浮。处方: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外感风寒,肺有痰饮,急则治标,予麻杏甘石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麻黄15g,射干20g,杏仁15g,白前20g,甘草15g,前胡15g,桂枝10g,鱼腥草20g,生石膏60g,黄芩20g。共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五诊:2023年06月19日患者服药后无发热,无畏寒,咳嗽、咳痰减轻,轻微头晕头痛,乏力,腹胀,汗出,纳差,眠可,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浮。处方:上方去麻黄、桂枝、石膏,改甘草为20g、前胡为20g,加西洋参15g,炒僵蚕15g,麦冬20g,五味子30g,黄芪60g,山萸肉30g,瓜蒌子15g,法半夏15g,薤白15g,紫苑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六诊:2023年07月20日患者气促减轻,咽痒,咳嗽,咳少量白黏痰,纳差,尿少、尿黄,大便量少。舌淡暗,苔白腻,脉数。处方:上方改黄芪为80g,加百部20g,紫苏子20g,蝉蜕10g,地龙20g,桔梗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七诊:2023年08月24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畏寒,四肢末端冷感,咽痒,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气促,动则气促加重,腹胀,乏力,纳眠欠佳,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数。处方:病机未变,予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蜜麻黄15g,杏仁15g,生石膏50g,甘草20g,黄芩15g,鱼腥草20g,板蓝根20g,连翘20g,白前20g,前胡20g,款冬花15g,桑白皮20g,法半夏15g,白芍20g,薤白15g,瓜蒌子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八诊:2023年12月21日患者仍有咳嗽,咽痒,咳嗽甚时可咳出白黏痰,口干,活动后气促,今晨起床时不慎碰到腰部出现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纳可,多睡,二便可。口唇轻度发绀,舌淡暗,苔白腻,脉数。处理:缘患者腰痛,予以针灸治疗(委中、三阴交)。口服中成药四味破积丸(全蝎、水蛭、壁虎、蜈蚣)以抗肺纤维化。处方:予射干麻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100g,党参20g,莪术20g,浙贝母20g,射干20g,葶苈子20g,白前20g,紫苑20g,麻黄15g,法半夏15g,桑白皮20g,紫苏子15g,薤白15g,大枣10g,瓜蒌子15g,黄芩20g,鱼腥草20g,甘草20g,桔梗20g,僵蚕15g,山萸肉30g,前胡20g,款冬花15g,土鳖虫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九诊:2023年12月28日患者服药后咳嗽、气促减轻,能脱离吸氧片刻,畏寒,乏力、纳差等症状减轻,大便量少。舌淡暗,苔白腻,脉数。处方:守原方继续治疗,改莪术为30g,浙贝母为30g,瓜蒌子为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服药后,患者诸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之后继续守该方调治。

【按语】

本案患者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重度)多年,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转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复感风寒犯肺,肺气不宣,邪热蕴肺,有恶寒发热、咳喘、心烦等症状,辨为太阳病,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该病人治疗好转后,又复感风寒,邪郁化热。《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故用麻杏甘石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平喘化痰治疗。经治疗,外邪壅肺的“标”症状已控制,再予以补脾益肾以治“本”,合用化瘀散结的药物治疗肺纤维化,益气为本,化瘀去纤为标,从而取得临床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黄埔区中医医院,医学指导:郝建军 主任中医师】

2 阅读:4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