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五行草”,湿热体质的人不要错过

凝梦评健康 2024-06-09 15:58:52

导 读

马齿苋,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田边路旁的草本植物。

几种别名

马齿苋,一种广泛分布于田边路旁的草本植物。在江南农村,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酱瓣豆草”。夏季,正是马齿苋生长旺盛的时候,其茎叶繁茂,在田埂与路旁极易采摘。它的茎呈紫红色,斜卧于地面,上面生长着酱瓣豆状的肉质叶片,叶片间夹杂着淡黄色或白色的小花,这也是“酱瓣豆草”俗称的由来。

此外,马齿苋还有另一个别名——“五行草”。这一命名源自其叶子、花、梗、根及种子的颜色与中医五行理论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讲,马齿苋的叶子呈青色,青色入肝,属木;花朵为黄色,黄色入脾,属土;茎梗为红色,红色入心,属火;根部为白色,白色入肺,属金;种子为黑色,黑色入肾,属水。反映了马齿苋对五脏六腑的潜在益处,因而得名“五行草”。

又由于马齿苋生命力惊人,又特别耐旱,这种特性,让马齿苋又有了“长寿草”的美誉。

药用效应

马齿苋作为药用,最早见于唐代医书。

《新修本草》中记载,“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

《本草纲目》记载:马齿苋有解毒、消肿、散血祛瘀、利肠通便的作用。

《本草从新》记载:马齿苋可以治疗诸淋疳痢。

《食疗本草》载,“湿癣、白秃,以马齿膏或灰涂效,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良”。

《本草易读》:散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祛风杀虫。止诸痢赤白,破血癖症瘕。

由此可见,马齿苋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疖肿,消除疣类赘生物,治疗湿疹等,内服可以治反胃、下痢、淋证(尿路感染)及结石,还有止血等等作用。

马齿苋最主要作用就是清热利湿,尤其是针对湿热型腹泻,表现为大便黄臭稀溏,便不清爽,肛门灼热,用马齿苋煎汤内服,特别有效。民间还有“马齿苋是个宝,痢疾不用尝百草”这样的说法。

此外,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白带多且色黄、尿道炎也都可以调理。

现代药理学也验证,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多种化脓性球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堪称天然抗生素。

再者,马齿苋作为皮肤科中备受推崇的一味中草药,其在治疗由湿热引发的湿疹、荨麻疹等疾病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马齿苋鲜榨液直接湿敷于急性湿疹患者的患处,经过连续一周的治疗,约有85%的患者湿疹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在另一项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则采用马齿苋水煎液,为八十多例湿疹患者进行每日的患处湿敷,经过大约半个月的治疗,五十多例患者完全康复,二十多例病情有所缓解,八例好转,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马齿苋在治疗湿疹方面的显著效果。

当皮肤遭受湿疹等问题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往往会受到损害。这种损害又会增加外界病邪侵袭皮肤、进而侵入体内的风险。马齿苋已被证实具有多种功效,包括调控免疫反应、修复皮肤角质层屏障能力、止痒等,这些都能有效帮助身体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恢复皮肤的健康状态。

如果留意,不难发现,许多致力于修护皮肤屏障的中草药护肤品中,马齿苋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马齿苋有很好的清热能力,能拔除体内热毒,将体内正在聚合形成“疮”的热毒清出体外,从而避免疮肿发生。如果肿痛已经发生,在皮肤没有破溃的情况下,可以用马齿苋汁液外敷。

尤其是春夏,阳气升发外散,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加上有时日晒,往往容易化火,体现在皮肤上,就会出现疖肿之类的问题,甚至身体上会出现红肿热痛的大包。除了用马齿苋汁液外敷,平时还可以吃些马齿苋作为预防和调理。

几种简单吃法

将马齿苋除去根须,洗净,可——

炒菜:马齿苋可直接炒制,或搭配肉丝、鸡蛋一同翻炒,口感鲜美。

凉拌:将马齿苋放入沸水中焯煮3至5分钟,捞出后沥干切碎,然后加入盐、酱油、味精、姜末、蒜泥等调味品,拌匀后食用,口感爽口。

做汤:马齿苋是制作汤品的理想选择,可以搭配肉丝或鸡蛋制成马齿苋肉丝汤或马齿苋蛋花汤,营养丰富。

马齿苋药食同源,体内湿热重的人可以常吃。但作为食物野菜,因它性寒凉,脾胃虚寒之人需谨慎,不可多食。■

【来源:潘毅讲堂,医学指导: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0 阅读:36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