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为什么还要养阳防寒?

凝梦评健康 2024-06-06 10:14:4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古人在很早就认识到,人需要适应四季的变化来保持身体健康。我国最早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古人告诉我们应该顺应四季养生,其中,重要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延年益寿,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很多人会觉得,夏季天气炎热,为什么还要养阳防寒呢?其实是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浮越于外于上,中宫空虚,更容易遭到寒邪的侵袭。

长期吹空调,汗腺易“失灵”

古语有云,“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人在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以免阳气受到干扰;夏天不要一个劲儿扇扇子贪凉,要让身体自然排汗。

然而,到了夏季,不少人在家中经常开着空调,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待在空调房里。但是经常吹空调,会导致人体内的汗液无法正常排泄。

其实,在气候炎热的夏天,人体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加上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运行加速,是身体排毒的好时期。汗腺是帮助机体散发热量的,可以说是“人体的天然空调”。当气温到达30℃以上或者人在进行运动时,汗腺开始启动散热功能,保持人体的体温恒定。

要知道,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内,远离热环境,对热的耐受能力会逐渐降低。当再次来到外界高温环境中活动,人体的汗腺就容易“运转失灵”,造成热量散发不足,最后还会引发中暑。

因此,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在夏季要学会“热着过”,尤其是老人。

夏季“热着过”,更养生

那么,该如何实行“热着过”呢?下列几种做法,可供参考。

1、少吃生冷食物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生冷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肠胃疾病。除了生冷的食物外,隔夜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面对热浪来袭,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

2、热水泡脚

夏季泡脚有助祛除暑湿,使人神清气爽、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泡脚的水温应该控制在40℃左右,在泡脚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加热水,以免水温下降,影响养生效果。但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3、洗热水澡

经常洗热水澡,能把身上的汗液及时冲走,使毛囊和皮肤保持干净,还能使皮肤透气,加速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散热、促进新陈代谢。在夏天洗热水澡,水温宜控制在43℃左右。

4、喝热茶解暑

早在古代,人们就知道用喝热茶的方式,能够使体内的热气散发出来,从而达到消暑的功效。当摄入热茶后,皮肤会慢慢发汗,在此过程中有助于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散发。相反,喝冷饮则很难把人体内的热量排出体外。

5、运动不可少

据《黄帝内经》所述,夏季养生要“使气得泄”,意思是说,人在夏天要气向外宣发,即排汗。运动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对热量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过,在夏天不适宜进行太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

6、睡觉不贪凉

人在熟睡状态下,全身的基础代谢会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也会下降,使身体的抵抗力变弱。此时,如果贪凉开空调不盖被子,寒气特别容易侵入体内,使人生病。因此,睡觉绝对不能贪凉。■

【来源:健康参考HD、广中医一附院】
0 阅读:10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